【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5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間神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4:39: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民間神祇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民間神祇指臺灣民間所崇奉的神明,乃相對於正統的道教或佛教神譜中的神系。

 

由於臺灣開發史的不同時期,閩粵移民因應不同的時代需求,而有諸種神明的崇祀。

 

較早移民開發的明鄭時期,鄭成功為了表明其奉明正朔,並因應海上軍旅,所以玄天上帝的信仰特別興盛。

 

民眾就把這位道教之神傳說化,而有屠夫棄屠剖腹,其腸胃化為龜、蛇之說,自是附會曲解了北方玄武的龜、蛇之象。

 

一般民眾渡海的護佑神媽祖,原就是宋元以來,因應海上糧運、貿易及交通,成為行船者的守護神,明、清時期臻於極盛,鄭和之下南洋、施琅之領軍平臺,也都因應船員崇祀媽祖,而在閩、臺等地建廟;

 

民間所分香崇祀的更多,且隨著移民的定居開拓,其功能。

 

更是多元,成為臺灣重要的神明。

 

其次移民抵臺後,分籍萃居,在地緣、血緣上需求原鄉的神明,內既可凝聚同籍移民,外則可區別於其他族群。

 

所以內地的信仰習俗需求,出現了諸多鄉土神:同安人成神的保生大帝、南安人廣澤尊王及安溪人清水祖師,為泉州籍族群所崇奉;

 

彰州籍則崇奉開漳有功的陳元光,稱為「開漳聖王」;

 

粵東客籍中則閩州人,在所移墾的區域內即以三山,作為凝聚人數較少的客民,而汀州籍客民則有崇奉定光古佛的。

 

大體香火或分香而來的鄉土神,從移民初期的原鄉護佑之神,逐漸在分籍械鬥中,成為凝聚族群的一種力量,後來更經由分香而成為崇祀者較眾的信仰。

 

等到定居開墾之後,基於安全的需要,既要崇德報功,也要保境佑民,因而出現一些護佑性質的神祇:諸如開闢生產,祈求土地,閩南人要拜土地公(福德正神)、客家人則稱為「伯公」,田頭田尾俱有,數量也最多,這種遠古祭社的遺習就有新墾地上的信仰意義。

 

其次在水上不服的情況下,醫療較不發達,其有驅瘟功能的瘟神,也就是各姓王爺成為崇祀的對象。

 

而泉州富奚宮所放流的王船,及同安馬巷的池王爺,是王爺信仰中的原鄉神明,在臺灣則基於驅瘟除崇而需要,受到普遍的崇祀,特別是濱海的泉籍移民區。

 

而在開闢過程中。

 

那自然死亡的厲鬼,被民眾所收埋立祠,則有數量頗多的有應於廟、萬善公祠。

 

其中如因公而集體罹難,在不同地區就有較地方性的信仰,較有名的如新竹、苗栗地區的義民爺;

 

基隆的老大公之類,都能反映臺灣開發史的特別意義。

 

由此可知臺灣的民間神祇,不管是閩粵的鄉土神、抑是本地形成的地方神,都能在兩三百年間與開墾、發展密切關聯,因而深獲民眾的崇祀,表現出地方性神明的職能,這確定民間在信仰行為中,反映出民眾集體的心理需求。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23:17 , Processed in 0.14062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