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德教學法】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王明德教學法,是由一位國民小學校長王明德所倡導的一種國語科教學法,最早的名稱為「國語科革新教學法」。
民國四十四年在高雄市前金國校實施後,於四十八年定名為「綜合教學法」,指國語科中說話、作文、寫字、讀書四部分綜合教學之意。
四十九年(1960)高雄女師將王明德教學法介紹給澎湖各國小,該縣於五十年(1961)三月起實施時定名為「說話或寫作中心教學法」。
五十年七月林顯茂先生取名為「一元化教學法」,後來在五十年九月教育廳第四科長陳梅生以此種教學法係王明德先生所創,為紀念及鼓勵教育界人士研究創作精神,故定為「王明德教學法」。
王明德教學法是將國民小學低年級國語科原來分開教學的讀書、說話、作文、寫字四項作業合而為一,實施混合教學。
教學形態乃以國語科的教學單元為中心,布置教學環境,以原有教科書課文為核心,編成故事,利用實物或掛圖等教具,指導兒童觀察討論,隨時提供新語詞,以擴充兒童的語彙知識及思想,反覆練習;
再以表演方式啟發其興趣,加深其印象,訓練兒童正確及流利的說話。
也就是先指導兒童練習說話,再根據其內容,指導兒童寫成作文,不曾寫的字寫
注音:,以消除發表的阻礙,教師巡視行間,給予兒童個別的指導;
作文完畢,收集訂正、批閱後,選一中等程度的作文,抄在小黑板上,師生共同訂正、修改,後欣賞作品;
按著探討生字新詞,指導生字新詞的形、音、義;
然後是概覽課文、講述大意、讀法指導、內容深究、形式深究;
最後是綜合活動,整理與應用。
王明德教學法符合視聽教育原理、人類語文經驗發展順序、國校課程標準國語科混合教學原則等理論基礎。
該教學法具備如下之特點:增進說話能力;
激發讀書興趣、增進知識、豐富思想;
減少寫字錯誤;
提高作文程度;
增加學習活動,作業活動與教學流程配合;
課中有充分的作業練習,減輕家庭課業負擔;
順應心理發展,適應兒童個別差異;
增進教學效率;
幫助迅速理解,兒童反應靈活;
最後得以獲得完整的經驗。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