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爭無尤】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不爭無尤的意思是說不與人爭便不會陷於過錯以至罪戾,而造成怨尤。
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在這章以水性利萬物、守柔處下、不與人爭,形容德性至美的人(參見「上善若水」)。
「不爭」是修道之人應具備的美德,好爭則是人性的弊病。
老子見人因自私多欲,爭名爭利、爭權爭功、爭強好勝,甚至不惜侵奪攻伐,自陷罪戾,於是以「不爭」為美德。
根據河上公的詮釋,水性「壅之則止,決之則流,聽從人也,水性如是,故天下無有怨尤水者也。」
是說水性柔順任人引導,所以沒有人會怪怨水。
這種說法只適於適量的水,若遇洪水狂濤,人力不能阻擋時,便不適用。
以此可見以水性比喻柔順不爭的德性,是出於選擇性的審美觀點,並非全然根據經驗事實。
不過以此說明理想君王,即聖人應具備的品德,仍可接受。
聖人因與世無爭,隨順自然,就如柔順的水,所以免於一切災禍罪咎,正如〔莊子.刻意篇〕所說,聖人「不為福先,不為禍始。
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
去知與故,循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
聖人的不爭之德,無心而順從自然,依循天理,所以既能超越禍福之外,更不會受天災物累,,而能免於人非鬼責。
此說可為「不爭無尤」的詮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