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3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工具制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8 19:2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工具制約

 

InstrumentalConditioning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工具制約又稱操作制約,與古典制約學習是行為學派的兩大學習類型。

 

古典制約學習歷程重在個體被動的接受刺激並作反應;

 

而工具制約則強調個體在學習的情境中,需要先主動積極的反應(R),才能經由增強作用(Sr+),使反應與情境中的刺激(S)產生聯結。

 

所以,工具制約學習可以用S-R……Sr+這個公式來表示。

 

工具制約歷程的特點是個體的反應構成一種手段或工具以獲得酬賞或迴避懲罰。

 

工具制約學習理論是由施金納(B.FSkinner)提出的;

 

在基本原理上,與桑代克(E.L.Thorndike)嘗試錯誤學習的理念相似,其目的在探究個體在某一固定的活動範圍中,如何以其既有反應,學習到運用其中的某一反應作為手段,去達到某種目的。

 

施金納以特別設計的施金納箱進行老鼠壓槓桿的實驗,解釋工具制約學習的歷程。

 

工具制約學習與古典制約學習歷程中皆有相似的常見現象,如:類化與辨別(即工具制約學習後,學到的反應,也會產生刺激類化與辨別現象)、消弱與自發恢復(工具制約建立後,如在個體反應後不再給予增強物,則其工具性反應將逐漸減弱,最後消失;

 

也會再度出現而形成自發恢復等現象)、高層制約及行為塑造等現象。

 

唯工具制約學習歷程與古典制約學習不同之處是:工具制約學習的個體反應是自發行為,是主動的,即為操作性(operant)行為;

 

而古典制約中,個體反應是被誘發行為,反應是被動的,為所謂的反應性(respondent)行為。

 

在制約歷程中,工具制約學習是先對制約刺激有所反應,才有非刺激刺激(增強物)出現;

 

其學習順序是:制約刺激……反應→非制約刺激,即以增強物來加強「反應與刺激」之聯結的學習。

 

而古典制約學習是先有制約與非制約刺激配對,然後再形成反應;

 

其學習順序是:制約刺激……非制約刺激→反應,即為「刺激與刺激」的交替學習。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19:1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