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銅鼓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3 22:5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銅鼓舞

 

T´ungKuWu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舞名。

 

一、瑤族及苗、侗、壯、彝、水、佤等族共有的民間舞蹈。

 

廣泛流傳在我國東南、中南和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中。

 

因以銅鼓為祭祀舞蹈或自娛舞蹈伴奏而得名,現在已多為年節、慶典時必有的舞蹈。

 

瑤族分支白褲瑤的《銅鼓舞》主要流傳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縣里湖、八圩等村寨。

 

瑤語音譯為泊如。

 

用於喪葬祭奠活動。

 

傳說此風俗來源於古代瑤王在與敵軍作戰陣亡後,為迷惑對方和鼓舞士氣雷鼓作樂演變而來。

 

白褲瑤視銅鼓為神物,不能隨意敲打。

 

每年秋後舉行祭祀活動時將至少六至十面銅鼓排列懸掛於木架上,各由一名男子在銅鼓前敲打,而另有一人站於銅鼓後,持木桶不斷開、掩銅鼓鼓尾來變化銅鼓的音色。

 

在懸掛成排銅鼓對面,設一只高約一公尺、直徑約零點七公尺空心樹幹蒙牛皮製成的皮鼓,由領鼓老藝人擊皮鼓指揮所有樂手作樂,其後另有兩人雙手持棒邊舞邊敲擊地面為皮鼓護衛者。

 

舞蹈以領舞老藝人為主,他在領做祭鼓儀式後便邊擊鼓邊起舞,銅鼓為伴奏。

 

每舞蹈一次,擊鼓皮三下,再舞一次,擊腰鼓三下,反覆進行。

 

舞時可左右交替擊鼓、圍鼓蹦跳、旋轉擊鼓作舞等。

 

同時,參加活動者要隨鼓舞唱喪歌。

 

以領鼓者間斷舞蹈進行飲酒,來劃分鼓舞舞段,整個活動共要跳滿十四個舞段,時間長達幾個小時。

 

其風格古樸、粗獷,沉穩有力。

 

舞蹈動作主要以單、雙腳的蹦跳、踢跳,以及敲打鼓棒等為主。

 

流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林縣的另一分支木柄瑤的《銅鼓舞》在祭祀祖先和預祝豐收時進行。

 

屆時在空場中央掛皮鼓一面,由兩人邊敲打邊作舞。

 

皮鼓右方懸掛兩面鼓面相對的銅鼓,由一人進行敲擊。

 

皮鼓左方放長木凳兩條,上放扁擔兩根,由兩人分別握兩根扁擔的各一端,相互敲擊扁擔或長凳。

 

同時有兩人反覆跳入跳出扁擔之間做《扁擔舞》的表演;

 

另有若干男子圍繞皮鼓跳《皮鼓舞》,舞蹈動作剛健、豪放,以高低不同的〈蹲步〉、〈順拐邁步蹲〉等為主。

 

整個活動氣氛熱烈歡快。

 

自始至終演奏以銅鼓節奏為準。

 

二、水族傳統民間祭祀舞蹈。

 

流傳於貴州省三都、荔波、都勻、麻江等縣的水族聚居地區。

 

水族視銅鼓為神器,凡舉行祭祀活動及喪葬禮儀時必擊銅鼓,同時伴有舞蹈,因此而得名。

 

祭祀時,銅鼓懸掛於木架下,架上置長筒形皮鼓一只。

 

由兩人負責作樂於一面銅鼓:一人立於銅鼓側面,一手持槌敲擊銅鼓鼓面;

 

一手持木棍敲擊銅鼓鼓身。

 

一人立於鼓尾,雙手持小於銅鼓鼓尾的木桶,反覆拉出與送入銅鼓鼓身,利用聲音共鳴原理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

 

皮鼓作為伴奏樂器由另一人負責敲打。

 

水族自古崇拜青蛙,因此該舞蹈中的主要動作為:兩臂屈肘上舉五指張開,兩腿屈膝左右開立,雙足頻頻跳躍,做模擬青蛙態,其餘動作多為即興。

 

參加祭祀舞蹈者均為男性,著民族服裝外,頭頂飾雉雞尾羽。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於喜慶、佳節時的自娛性《銅鼓舞》,打破了婦女不舞的傳統習俗,由於兩性共舞,增加了歡樂情緒。

 

但其舞姿如:〈趕馬步〉、〈打鼓步〉等動作,仍保留著祭祀性《銅鼓舞》的痕跡。

 

此外,有些地區在該舞中融入《蘆笙舞》、《角舞》等獨立舞段的表演,鼓手也可進行邊打邊舞的即興表演。

 

氣氛古樸、熱烈。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7:57 , Processed in 0.20312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