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踏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3 22:3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踏歌

 

T´aKo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舞名。

 

古人泛指以足踏地為節,載歌載舞的群眾自娛性舞蹈為《踏歌》。

 

《資治通鑑》注「蹋歌者、連手而歌,踏地以節。」

 

《白虎通義.禮樂篇》:「心中喜樂,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

 

最早關於踏歌的記載,可能是傳說中堯時的擊壤。

 

所謂擊壤,即是以足踏地為節,邊踏邊舞邊唱,自得其樂的一種自娛性歌舞。

 

遠古的踏歌形像,見於1973年出土於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的舞蹈紋彩陶盆,距今約5000∼5800年。

 

陶盆內壁彩繪舞人三組,每組五人,頭有髮辮或羽飾,臀有尾飾,相互拉手踏足而舞。

 

內蒙碇口縣托林溝原始崖畫有連臂踏歌圖,四人均有長長的尾飾,連臂向右踏步而舞。

 

踏歌在唐代最盛,《朝野鑒載》載,先天二年(西元713)元宵夜,在京師安福門外,燃燈數萬盞,宮女和民間選出的年輕婦女千餘人,於燈輪下踏歌,盛況空前。

 

唐代民間踏歌亦很盛行,顧《听山鷓鴣》詩:「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曉。」

 

劉禹錫《踏歌行》:「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

 

李白《贈汪倫》:「李白成舟將欲行,忽聞崖上踏歌聲。」

 

詩中生動地描繪出,月夜中人們相聚一起踏舞歌唱,從黑夜一直到破曉的情景。

 

從古至今,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如彝、拉祜、佤、納西、僳僳、普米等,都盛行踏歌,只是名稱舞態、曲詞不盡相同而已。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7:55 , Processed in 0.10937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