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2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14 11:12: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方格 於 2012-5-14 11:13 編輯

黃經


開放分類: 太陽系、天體、天球、黃道、天體系統

 

經常看到或聽到“太陽移至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妳可能要問,什麽是黃經?

 

它與節氣是什麽關系呢?


我們知道,地球繞太陽運轉壹周約365天5小時多,運轉94,000萬公裏。

 

地球的公轉在地球上人看來就表現為太陽周年視運動,其運行線路(即地球公轉軌道在天球上的反映)稱為黃道。

 

黃經就是黃道上的度量坐標(經度),按天文學慣例,以春分點為起點自西向東度量,分360度。


我國古人把太陽黃經的360度劃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為壹個節氣。兩個節氣間相隔日數為15天左右,全年即有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太陽黃經度分別為:


立春315度,雨水330度,驚蟄345度,春分360度,清明15度,谷雨30度,立夏45度,小滿60度,芒種75度,夏至90度,小暑105度,大暑120度,立秋135度,處暑150度,白露165度,秋分180度,寒露195度,霜降210度,立冬225度,小雪240度,大雪255度,冬至270度,小寒285度,大寒300度。


24節氣必須按照太陽在星空視運動,所到的位置而定,它其實是壹個「時刻」,而非「壹日」。

 

傳統中國歷法為陰陽合歷,制訂的淮則有利用太陽的運動(日、年與節氣),也有月亮的運動(月)。

 

在地球上觀察,太陽每日會向東移動約1度,環繞壹圈的時間稱為「恒星年」,以春分點計算繞壹圈的時間則稱“回歸年”;其運行軌跡稱為「黃道」。

 

由於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公轉軸有23.5度的傾角,使得夏季正午時太陽仰角高度較高,冬季時較低,影響壹年四季氣溫與季候。

 

為了讓先民們能得知寒暑氣候變化,而決定農事進展或作為生活起居的參考,古代歷法學家於是規定:將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壹回歸年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稱為中氣;

 

再將二個中氣等分稱為節氣,此為24節氣的來源,而這種節氣的制訂法稱為「平氣法」。

 

然而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為橢圓形。

離太陽較近時,地球公轉速度較快,較遠時則較慢,對當時制訂此歷法的中原地區而言,某些節氣無法反映出真實的氣候狀況。

 

故自清代開始,另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訂為壹個節氣或中氣,24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此種節氣制訂法稱為「定氣法」。


引用:http://baike.baidu.com/view/455598.htm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武曲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8:38 , Processed in 0.20312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