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約翰.塞巴斯倩】 Bach,JohannSebastian(1685-1750)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舞蹈與人文
人名。
德國作曲家、風琴演奏家。
生於埃森納赫(Eisenach),卒於萊比錫。
他的家族傳統是以音樂出名。
其父約翰.安布羅休斯(J.Ambrosius)是一位傑出的小提琴家。
但巴赫十歲時,父母相繼去世,由長兄約翰.克利斯多夫撫養,除參加教堂聖歌班外,還隨長兄習風琴及古鋼琴,十五歲便任安斯達特(Arnstadt)教堂風琴師。
1708年任威瑪地區(Weimar)威廉安斯特公爵(J.Ernst)的宮廷樂長,在任期間,創作了很多著名的風琴曲,其中包括《C小調帕薩卡牙》(PassacagliainCMinor)和《D小調觸技曲》等。
1717年他任哥坦(Ccethen)地區,雷奧博親王(Leopold)的宮廷樂長,創作了著名的《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Concertos)和《十二平均律鋼琴曲》。
1723年起任萊比錫地區,聖湯瑪斯教堂樂長,在此期間創作了二百多首清唱劇,其中包括著名的《馬太受難曲》(St.MathewPassion)。
1749年巴赫雙目失明,一年後逝於萊比錫。
他一生不停地創作,每首作品都是對位嚴謹,結構精密,形式完美。
已成為後世音樂家的典範。
他幾個兒子亦是極優秀作曲家;
其中又以卡爾.菲力普.艾曼紐.巴赫(C.P.EmanualBach,1714-1788)和約翰.克利斯田.巴赫(JohannChristianBach,1735-1782)最為出名。
巴赫作曲與舞蹈有關的作品如:《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ViolinSonatainGMinor,1702),編舞沙普(T.Tharp,1974、1976)。
《清唱劇第106號、第51號》。
(Cantates106&51,1707?
,1730),編舞貝嘉(M.Béjart,1969)。
《第五號小提琴與大鍵琴奏鳴曲》(SonataNo.5Violin&Harpsichord,1717-1723),編舞貝嘉(1971)。
《G弦之歌──第三號管弦樂組曲》(AirfortheGString-SuiteNo.3,1717-1723?
,1727-1736?)
,編舞韓福瑞(D.Humphrey,1928)。
《第二號D小調組曲》(PartitaNo.2inDMinor,1720),編舞李蒙(J.LimÓn,1942)、海里威爾(HelliWell,1980)、沙普(1989)。
《第三號歌調組曲》(Airauder3Orchestersuite,1720),編舞曼恩(Manen,1978)。
《第三號G大調組曲》(PartitainGMajorNo.3,1720),編舞韓福瑞(1942)、霍姆(H.Holm,1956)。
《第四號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ConcertoNo.4inGMinor,1720),編舞韓福瑞(1959)、柯蘭可(J.Cranko,1966)、奴麥爾(J.Neumier,1970)。
《清唱劇》(CantataBWV78,1724),編舞沙普(1974,1976)。
《經文歌》(MotetBWV227,1723),編舞摩里斯(1993)。
《清唱劇》(CantataBWV134,1724),編舞摩里斯(1990)。
《D大調弦樂組曲》(SuiteinDMajor,1729-1731),編舞夏維里(Chaviré,1971)。
《馬太受難曲》(St.MathewPassion,1729),編舞巴蘭欽(1941)。
《弗埃里絲與潘恩》(Phoelris&Pan,1729),編舞瓦洛(M.deValois,1918)。
《C小調協奏曲》(ConcertoinCMinor,1739),編舞摩里斯(1985)。
《C小調帕薩卡牙協奏曲》(PassacagliainCMinorpreWeimar),編舞韓福瑞(1938)、培堤(R.Petit,1946)。
《郭德堡變奏曲》(GoldbergVariation,1742),編舞朵羅(W.Dollor,1938)。
《鋼琴二重奏》(KlavierduetteBWV802、804、805),編舞曼恩(1980)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