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4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明醫雜著 卷一 發熱論等 枳朮丸論23】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4 11:52: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明醫雜著 卷一 發熱論等 枳朮丸論23

 

 

人之一身,脾胃為主。

 

胃陽主氣,脾陰主血,胃司受納,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無病矣。

 

人惟飲食不節,起居不時,損傷脾胃。

 

胃損則不能納,脾損則不能化,脾胃俱損,納化皆難,元氣斯弱,百邪易侵,而飽悶、痞積、關格、吐逆、腹痛、泄痢等症作矣。

 

況人與飲食,豈能一一節調,一或有傷,脾胃便損,飲食減常,元氣漸憊矣。

 

故潔古製枳朮之丸,東垣發脾胃之論,使人常以調理 脾胃為主,後人稱為醫中王道,厥有旨哉﹗近世論治脾 胃者,不分陰陽氣血,而率皆理胃所用之藥,又皆辛溫燥熱助火消陰之劑,遂致胃火益旺,脾陰愈傷,清純中和之氣,變為燥熱,胃脘干枯,大腸燥結,脾臟漸絕,而死期迫矣。

 

殊不知脾胃屬土屬濕,位居長夏,故濕熱之病十居八九,況土旺四季,寒熱溫涼各隨其時,豈可偏用辛熱之劑哉﹗今舉枳朮丸方,立加減法於後。

 

白朮(二兩) 枳實(一兩,麩炒) 上為細末,荷葉包飯燒取出,杵爛和藥,杵勻,丸綠豆大。

 

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湯下。

 

此法一補一消,取飲食緩化,不令有傷。

 

東垣加陳皮一兩,名枳朮橘丸,治老幼元氣衰弱,飲食少進,久服令人多食而不傷。

 

愚按經云,脾為消化之器,熏蒸腐熟五谷者也。

 

若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則不能運化其精微,故噯氣、吞酸、脹滿、痞悶之症作矣。

 

故用此丸消之,實非專主補養。

 

若脾胃虛弱者,宜用四君子湯;脾胃虛寒者,宜用四君子加炮薑;命門火衰者,用八味丸。

 

廷評張汝翰,飲食難化,服枳朮丸,體瘦,發熱,脈浮大。

 

余以為命門火衰,而脾胃虛寒,用八味丸,不月而飲食進,三月而形體充。

 

工部陳禪亭患前症,服消導之藥益甚。

 

余曰︰此火衰而不能生土,故脾病也。

 

當益火則土自實而脾安矣。

 

不悟,仍服前藥,後遂歿。

 

若元氣素弱,飲食難化,食多即腹內不和,疼痛,泄瀉,此虛寒也,加人參、白芍藥(酒炒)、神曲(炒)、大麥芽(炒杵去皮)一兩。

 

愚按前方乃飲食所傷之治法也。

 

東垣先生云︰亦有六淫而致瀉者,有七情而致瀉者,又有飲食所傷而致瀉者,有因胃氣下流而致泄者,有因風而成飧泄者,有因痰積於上焦,以致大腸不固而泄者,有因脾胃氣虛而泄者。

 

治法︰外淫所傷,當調六氣;七情所傷,當平五臟;飲食所傷,當消停滯;胃氣下流,當升舉之;因風而成,當解散之;痰積於上焦,當去其痰,而不治其泄;脾胃氣虛者,當補益之。

 

丹溪先生謂飲食畢而腸鳴、腹痛、瀉盡食物者,脾虛食瀉,用理中東加炮薑;攻刺腹痛,洞下水穀,名寒瀉,用理中湯送大戊己丸,寒甚者附子桂香丸,惡食者八物湯;糞色青黃,肛門痛,煩躁作渴,小便不利者,名熱瀉,用五苓散、香連丸;瀉而惡食,而氣噫腐臭者,名食瀉,治中東加砂仁,或送感應丸。

 

金憲高如齋,飲食難化,腹痛,泄瀉,用六君子加砂仁、木香治之而痊,後復作完谷不化,腹痛,頭疼,體重困倦。

 

余以為脾虛受濕,用芍藥防風湯而愈。

 

太仆楊舉元,先為飲食停滯,小腹重墜,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漸愈,後飲食難化,大便不實,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得,用升陽除濕防風湯而痊,後心腹作痛,飲食不甘,用和中丸倍加益智仁而尋愈。

 

光祿楊立之,元氣素弱,飲食難化,泄瀉不已,小便短少,洒淅惡寒,體重節痛。

 

余以為脾肺虛,用升陽益胃湯而痊。

 

大凡泄瀉服分利調補等劑不應者,此肝木鬱於脾土,必用升陽益胃之劑,庶能保生。

 

其五臟勝負所致者,見第二卷泄瀉各條下。

 

若素有痰火,胸膈鬱塞,咽酸噎氣,及素有吞酸吐酸之症,或有酒積,泄瀉結痛,此皆濕熱也,加黃連(薑汁炒)、白芍藥(酒炒)、陳皮各一兩,石膏、生甘草各五錢,縮砂、木香各一錢,川芎四錢。

 

愚按前症吐酸吞酸,大略不同。

 

吐酸者,濕中生熱;吞酸者,虛熱內鬱。

 

皆屬脾胃虛寒,中傳末症。

 

故《內經》以為火者,指其病形而言也;東垣以為胃寒者,指其病本而言也。

 

凡患此者,先當辨其吞吐,而治以固本元為主。

 

若服寒涼,復傷胃氣,則實實虛虛者矣。

 

更審其脾氣虛而飲食不能輸化,濁氣不能下降者,須用六君子湯補養脾胃為主,少佐越鞠丸以清中。

 

故東垣先生雲,邪熱不殺穀。

 

若誤認為實熱,而妄用寒涼,必變敗症。

 

若傷食飽悶痞塞不消,加神曲、麥芽、山楂各一兩;有食積痞塊在腹者,再加黃連、濃朴(俱薑製)各五錢;積堅者,再加彭朮(醋煮)、昆布各三錢。

 

愚按前症若脾胃素實,止因倍食暴傷而患者,宜用前藥,否則慎用也。

 

東垣云︰脾胃之氣壯,則多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

 

前症若因脾氣虛弱,不能腐化者,宜培補之;若脾胃虛寒者,宜溫養之;若命門火衰者,宜溫補之。

 

大凡食積痞塊症為有形,所謂邪氣勝則實,真氣奪則虛,惟當養正則邪積自除矣。

 

雖雲堅者削之,客者除之,若胃氣未虛,元氣尚實,乃可用也。

 

或病久虛羸,或元氣素弱者,亦當固本為主,而佐用前法,不然反致痞滿不食、而益其病矣。

 

然古人立法,皆備其常也,而為按圖索驥可乎?學人推此而用,其庶幾乎﹗若傷冷食不消,腹痛,溏泄,加半夏(薑製)一兩,縮砂、乾薑、神曲(各炒)、大麥芽各五錢。

 

愚按前症若傷性熱之物者,用二陳加黃連、山楂;傷濕面之物者,用二陳加神曲、麥芽;傷米食者,用六君加谷 ;傷面食者,用六君加麥 ;傷肉食者,用六君加山楂;傷魚腥者,用六君倍加陳皮;傷角黍炊飯者,用六君倍加酒曲;若物已消而瀉未愈者,此脾胃受傷也,宜用六君子湯;若飲食減少,或食而難化者,屬脾胃虛寒也,加炮薑、木香、肉果,不應加五味、吳茱、骨脂;脾腎虛寒者,須服八味丸,否則多患脾虛中滿之症。

 

其神曲、麥芽,雖助戊土,以腐熟水穀,麥芽一味,余嘗以治婦人喪子,乳房脹痛欲成癰者,用一、二兩炒熟,煎服即消,其破血散氣可知矣。

 

丹溪云麥芽消腎,《婦人良方》雲神曲善下胎,皆克伐之功多而補益之功少,亦不宜輕用。

 

唐儀部胸內作痛月餘,腹亦痛,左關弦長,右關弦緊,面色黃中見青。

 

此脾胃虛弱,肝邪所乘,以補中益氣東加半夏、木香,二劑而愈;又用六君子湯,二劑而安。

 

李儀部常患腹痛,余以補中益氣東加山梔即愈。

 

一日因怒,肚腹作痛,胸脅作脹,嘔吐不食,肝脈弦緊,面色青黃。

 

此肝乘脾也,仍用補中益氣吞左金丸,一服即愈。

 

若人性多氣惱,夾氣傷食,氣滯不通,加川芎、香附(炒)各七錢,木香、黃連(薑炒)各五錢。

 

愚按前症若因中氣虛弱,不能營運者,宜用六君子加山梔、木香;如不應,送保和丸。

 

太守朱陽山,因怒腹痛作瀉,或兩脅作脹,或胸乳作痛,或寒熱往來,或小便不利,或飲食不入,嘔吐痰涎,神思不清。

 

此肝木乘脾土,用小柴胡加山梔、炮薑、茯苓、陳皮、製黃連,一劑即愈。

 

(製黃連,即黃連、吳茱萸等分,用熟水拌濕,罨二、三日,同炒焦,取黃連。

 

後仿此。)

 

陽山之內,素善怒,胸膈不利,吐痰甚多,吞酸噯腐,飲食少思,手足發熱,所服非芩、連、枳實,必檳、蘇、濃朴。

 

左關弦洪,右關弦數。

 

余以為肝火血燥,木乘土位也。

 

朝用六味地黃丸,以滋養肝木,夕用六君子加當歸、芍藥,以調補脾土,不月而愈。

 

後因恚怒,前疾復作,或用二陳加石膏,服之吐涎如涌,外熱如灼,脈洪大按之如無。

 

余曰︰脾主涎,乃脾損發熱而涎泛溢也。

 

用六君子加薑、桂,一服即睡覺,而諸症頓失,又數劑而康。

 

若服理氣化痰等藥,必變腹脹、喘促、腿浮膝腫、淋瀝等症,急用濟生加減腎氣丸救之,多有得生者。

 

詳見各方。

 

若胸膈不利,過服辛香燥熱之藥,以致上焦受傷,胃脘乾燥,嘔吐,噎膈,反胃,加黃連(薑炒)、山梔仁(炒)各五錢,白芍藥、當歸各一兩,桔梗、生甘草、石膏各三錢。

 

胸膈頑痰膠結,及大便燥秘,再加芒硝五錢。

 

愚按王安道先生曰︰內膈嘔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若病而吐,食入反出,是無火也。

 

治法︰若脾胃氣虛而胸膈不利者,用六君子湯壯脾土生元氣;若辛熱之劑而嘔吐噎膈者,用四君子加芎、歸,益脾土以抑陰火;胃火內格而飲食不入者,用六君子加芩、連清熱養胃;若病嘔吐,食入而反出者,用六君子加木香、炮薑溫中補脾;若服耗氣之劑,血無所生,而大便燥結者,用四君子加芎、歸補脾生血;若火逆沖上,食不得入者,用四君子加山梔、黃連清熱養血; 若痰飲阻滯而食不得入者,用六君子加木香、山梔補脾化痰;若脾胃虛寒,飲食不入或入而不化者,用六君子加木香、炮薑溫補脾胃。

 

更非慎房勞、節濃味、調飲食者,不治;年高無血者,亦不治。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2:10 , Processed in 0.39062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