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8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耳瘡四十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19:25: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耳瘡四十四

 

 

●立齋曰:耳瘡屬少陽三焦經,或足厥陰肝經血虛風熱,或肝經燥火風熱,或腎經虛火等因。

 

若發熱焮痛,屬少陽厥陰風熱,用柴胡清肝散。

 

若內熱癢痛,屬二經血虛,用當歸川芎散。

 

若寒熱作痛,屬肝經風熱,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川芎。

 

若內熱口乾,屬腎經虛火,用加味地黃丸,如不應,用加減八味丸,餘當隨證治之。

 

●愚按:薛氏所治耳證,凡氣虛者,以補中益氣湯加山梔,黃芩;血虛者,用八珍湯加柴胡,丹皮;肝火血虛者,用梔子清肝散;怒動肝火者,用加味逍遙散;肝脾受傷者,朝用加味歸脾湯,暮用加味逍遙散,此其治之大約也。

 

予嘗治一儒者,年近三旬,素有耳病,每年常發,發必腫潰,至乙亥二月,其發則甚,自耳根下連頸項,上連頭角,耳前耳後,莫不腫痛。

 

諸醫之治,無非散風降火。

 

至一月後,稠膿鮮血自耳迭出,每二三日必出一酒鍾許,然膿出而腫全不消,痛全不減,枕不可近,食不可加,氣體俱困,自分其危,延余治之。

 

察其形氣已大不足,察其病體則腫痛如舊,仍若有餘,察其脈息則或見弦急,或見緩弱,此非實熱可知。

 

然脈不甚緊,而或時緩弱,亦得潰瘍之體,尚屬可治。

 

遂先以六味湯,二三劑而元氣稍振;繼以一陰煎加牛蒡子,茯苓,澤瀉,仍倍加白蒺藜為君,服五十餘劑;外用降癰散晝夜敷治,兩月而後愈。

 

蓋此證雖似潰瘍有餘,而實以肝腎不足,上實下虛,一奇證也,故存識之。

 

新按。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6 05:5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