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態性低血壓多屬氣虛 宜補中益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姿態性低血壓患者常見一有姿勢上的改變,就容易發生頭暈等不適。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林高士表示,姿態性低血壓多因姿勢的改變,像是本來躺著之後站起,本來蹲著之後突然站起,都可能造成血壓一下子無法平衡,造成體內氣血的不適應,發生血壓降低。
這類患者通常可歸屬於中醫「虛證」的患者,中醫主要可從補氣虛方向著手調理。
中醫師林高士表示,中醫認為,體質屬於氣虛的患者,本身就容易發生包括易頭暈,腰酸背痛,胸口悶,尤其是在姿勢突然改變太大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
嚴重者除了頭暈,還會想吐,甚至是暈倒。
中醫對於氣虛體質的患者,採取補氣調理為大原則。
姿態性低血壓中醫臨床辨證主要歸類「氣虛型」,患者症狀可見頭暈,胸悶,腰酸背痛,舌胖大,脈沉或細弱,治療原則應採補中益氣法調理,可應用補中益氣湯。
此方含有黃耆、黨參、生薑、甘草、當歸、白朮、陳皮、升麻、柴胡、大棗,對於治氣虛下陷者很有幫助。
穴道治療部分,林醫師表示,可採用灸法,以溫熱灸作用針對走膀胱經穴位進行調理;因為這部分區塊,在人體對應的部位是補臟氣,可取像是俞穴、幕穴。
此外,還可取背部、肚子部位包括腎俞穴、關元穴、氣海穴調理,也都有助於補臟氣。
患者日常預防與保健,醫師建議,平時多鍛鍊體質、多運動,體能好才能夠適應姿勢上的改變,但是應避免過於跳躍的運動,以免容易造成臟氣下垂,加重症狀。
適合緩和運動,像是散步、爬山、騎較踏車等,都是不錯選擇。
另外,中藥茶飲方保健部分,可選擇黨參3~5錢、黃耆5錢~1兩,以1000C.C水共煮成茶飲飲用。
有助於氣虛者補氣,但是若有感冒症狀者較不適合,以免感冒症狀加重。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lDjsPA6WEQCT7jlaTY9Msm5G/article?mid=6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