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八華佗救陽脫方】
華佗救陽脫方
用附子一個,重一兩,切作八片,白朮、乾薑各五錢,木香二錢,同煎,先用蔥白一握,炒熟熨臍下,次候藥冷,灌服,須臾又進一服。
有婦人先胸脅脹痛,後四肢不收,自汗如雨,小便自遺,大便不實,口緊目 ,飲食懶進十余日,或以為中臟甚憂。
立齋視之,曰:非也。
若風既中臟,真氣既脫,惡症既見,焉能延至十日,乃候其色面目俱赤而或青,診其脈左三部洪數,惟肝尤甚,乃知胸乳脹痛,肝經血虛,肝氣否塞也。
四肢不收,血虛不能養筋也。
自汗不止,血熱津液妄泄也。
小便自遺,肝經熱甚,陰挺失職也。
大便不實,肝木熾盛,克脾土也。
連用犀角散四劑,諸症頓愈。
又用加味逍遙散調理而安,後因鬱怒,前症復作,兼發熱嘔吐,飲食少思,月經不止,此木盛克土而脾不能攝血也。
用加味歸脾為主,佐以逍遙而愈,後每過怒或睡中手足搐搦,復用前藥即愈。
唐柳太後病風不能言,脈沉欲脫,群醫束手相視,許胤宗曰:此鉺湯藥無及矣。
即以黃 防風煮湯數十斛置床下,氣騰騰如霧熏蒸之,是夕語,更藥之而起。
有人平居無疾,忽如死人,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事,目閉不開,口噤不言,或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如眩冒,移時方寤,此由出汗過多,血少氣並於血,陽獨上而不下,氣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氣過血還,陰陽復通,故移時方寤,名曰鬱冒。
冒亦名血厥,婦人多有之。
厥有陰陽,陽厥補陰,壯水之主,陰厥補陽,益火之源。
陽氣衰之者。
陰必湊之,令人五指至膝上皆寒,名曰寒厥,宜六物附子湯。
陰氣衰於下,則陽湊之,令人足下熱,熱甚則循三陰而上逆,謂之熱厥,宜六味地黃丸。
肝藏血而主怒,怒則火起於肝,載血上行,故令血菀於上。
血氣亂於胸中,相薄而厥逆,謂之薄厥,宜蒲黃湯,諸動屬陽,故煩勞則擾乎陽,而陽氣張大,勞火亢矣。
火炎則水干精絕,是以遷延至夏,內外皆熱,水益虧而火益亢,孤陽厥逆,如煎如熬,故曰煎厥,宜人參固本丸。
五尸之氣,暴淫於人,亂人陰陽氣血,形氣相離,不相順接,故令暴厥如死,名曰尸厥,宜蘇合香丸。
寒痰迷悶,四肢逆冷,名曰痰厥。
宜薑附湯。
胃寒即吐蛔蟲,名曰蛔厥,宜烏梅丸加理中湯。
氣為人身之陽,一有拂鬱則陽氣不能四達,故令手足厥冷,與中風相似,但中風身溫,中氣身冷,名曰氣厥,宜八味順氣散。
人生負陰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寒暑相蕩,喜怒交侵,況斫削多端,氣血精神耗竭。
烏得而無暴脫暴死之症?故中風之症,因賊風虛邪之觸而發者,不過十之一二,多屬內為氣血兩虛。
氣虛則陰血不長,陰衰則熱極生風,虛風內戰。
神氣外馳,因而乃發,發則諸氣上逆而化火,諸熱亢極而化風,諸液結聚而為痰,諸水潮涌而為涎,斯時也,有升無降,有出無人,一如疾風暴,雷龍騰水涌之勢,一時暴絕,出其不意,所以絕無外感頭疼身熱畏風畏寒諸症,實因氣虛為本,風痰為標,而外觸者,不過標中之兼症也。
凡牛黃丸與蘇合丸所治有異,熱阻關竅,宜牛黃丸:寒阻關竅,宜蘇合丸。
若手撒口開遺尿等死症,急用參附峻補,間有生者。
若牛黃蘇合入口即斃,蓋寒熱阻閉之症,可作有形之症。
若真元暴脫之症,必求無形有神之大藥,方能力挽無虞,其用風藥以治風,熱藥以治熱,毒藥以攻毒,氣藥以行氣,此用藥之大法,蓋同氣相求,衰之以屬也。
至於反佐逆從之變,因病別宜,變化無窮,法不能以定之。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