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注意保養不怕感冒】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3 14:34: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注意保養不怕感冒

 

醫道寶典   

 

黃帝內經上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意思是說,絕大多數的發燒症狀都是因為抵抗力不足;

 

傷於寒邪而發病,或者人體六氣、十二經脈系統早就已經寒火失調、正虛邪實,給感冒病毒預留了可乘之機所造成的必然結果。

 

重點是  黃帝內經上所說的:“治病必求於本。”

 

事實上“發燒”代表自體免疫網絡正在克盡職責、與感冒病毒展開殊死戰鬥,順應自然規律的正確治療,絕不會積極考慮退燒等枝節的小問題,相反的、只要“六氣、十二經脈系統”恢復其平衡和諧的正常運作,免疫網絡順利發揮功能,感冒病毒與發燒、咳痰等指標症狀就會立即自動消失。

 

所以   經上說:“因而調之,真氣得安、邪氣乃亡。”

 

醫生只要懂得順勢而為,別亂出餿主意、硬扯自己免疫網絡的後腿就好。

 

繼2003年SARS非典大流行的慘痛教訓以來,時光匆匆流逝,不知道我們醫學界的大老;

 

把“治人不必治病”的基本觀念搞清楚沒有。

 

如今A型H1N1新流感的大潮又要到來!

 

這一波症狀跟一般感冒非常相似的流感新病毒變化多端、來勢洶洶,發病年齡層主要在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青壯年,已經造成墨西哥一百多人的死亡,死亡率約為6、4%左右,伴隨的症狀有:發燒、咳嗽、喉嚨痛、頭痛、全身酸痛、畏寒以及噁心、腹瀉等,最麻煩的是在發燒症狀出現的前一天就具有傳染力,讓人難以區分、防不勝防。其實、保持健康的身心;

 

使六氣、十二經脈常處於“平衡和諧,流暢自然。”的正常狀態,並且按照血型攝食;

 

避免浪費體力,才是最佳的疾病防治之道。

 

無論平時是否體弱多病、容易感冒,都需要及時注意調理保養、以“改善體質”治根本,救急治標則當然要勤洗手、戴口罩、消毒殺菌、遠離感染源,設法更積極的做好其他所謂的預防與因應措施。

 

黃帝內經上接著說:“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間,其癒皆以十日以上。”

 

事實上一般感冒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

 

在罹病兩個星期之後,還會持續其咳嗽的症狀,主要是鼻腔還在發炎,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倒流而造成咳嗽不斷,以及感冒使得呼吸道格外脆弱,對於溫度變化等刺激過度反應,戴口罩,可以保護脆弱的上呼吸道,又可以避免傳染給別人。

 

一般感冒到了第五天是一個轉捩點,應該比第二、三天的症狀減輕很多,如果症狀反而惡化,例如咳嗽的分泌物愈來愈多,或者顏色、濃稠度的改變,就要懷疑是否屬於二度感染。

 

二度感染的症狀可能出現在鼻竇或肺部,前者會有鼻子痛、眼睛痛的現象,後者則出現好像要用力清喉嚨一樣的深咳,而且通常咳出的痰;

 

顏色會愈來愈深、也愈來愈濃。

 

如果發現胸悶、呼吸困難、皮疹等進階症狀時,就需要進一步尋求妥當的醫療照顧。

 

俗話說:“吃喝睡好、心情好,不生病。”

 

根據統計,每天睡眠少於七小時者得感冒的機率,是睡滿七小時以上者的將近三倍。

 

睡眠效率低於92%的人,得感冒的機率,是睡眠效率98%以上之人的五.五倍。

 

國外的研究也顯示“壓力會造成感染風險的增加。”

 

所以;睡的好、睡的夠,多喝好水、顧好早餐、營養均衡、注重衛生,個性好、修養好、善於隨順自然、舒解壓力、管理情緒;

 

維持良好的心情、正常生活與運動習慣,使六氣、十二經脈經常保持“平衡和諧,流暢自然。”的最佳正常狀態,對於防治疾病,當然具有正面積極的直接幫助。

 

或者、根據脈診結論;針對各人的體質偏頗之處,給予最適當而自然的調節對制,或者以平時常用的“神農七仙穀”與“羅漢果養生茶”等營養補充品;

 

配合優質好水的飲用來慢慢調理,都可以有效改善體質、維護健康、遠離感冒、免於病痛。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TFssHviaABsYdeF450Nymg--/article?mid=672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16:58 , Processed in 0.14062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