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腸癌別怪基因遺傳 絕大多數與飲食習慣有關】
更新日期:2009/10/06 00:07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一等親內的五口(包括爸爸、叔叔、伯伯、兄弟)都罹患大腸直腸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昨日表示,因基因遺傳而罹患大腸直腸癌者僅佔1%,大多數與後天飲食習慣有關。
該患者四十幾歲病患,罹患第二期大腸直腸癌。雖然為父系遺傳,賴醫師也表示,像是其姐妹們也都應定期做檢查。
門診中發現,有位18歲個案罹患弟三期的大腸直腸癌,賴醫師表示,這是目前碰過最年輕的病患,問其平日飲食,皆以鹹酥雞、泡麵為主。賴醫師也表示,大腸直腸癌患者年齡有下降趨勢,以往在50幾歲才會發生,如今則降到30幾歲。
每小時,台灣就多1.2位大腸直腸癌患者,為避免大腸直腸癌上身,維持良好飲食習慣尤其重要,應天天落實「蔬果五七九」原則。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社會服務委員會主委張金堅教授表示,過去出現轉移現象的晚期腸癌病友,存活期多在兩年以下,而最新研究則指出,第一線即持續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合併化療,可使轉移性大腸直癌病友整體存活期達31.8個月。
此外,張金堅教授也表示,針對有肝轉移的病友,血管新生抑制劑合併化療可使腫瘤反應率達73.2%,也使肝切除手術中可完全將腫瘤切除乾淨的「治癒性切除」比例達79.2%。
患者切肝後的五年存活率,也由過去的33%大幅提昇至83.6%,增加2.5倍,是目前最好的成效。
而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藥物治療,一個月需花費10萬至15萬元,平均需使用3個月左右。
另,目前政府也提供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一次的大便潛血檢查,以確保健康。
如果有家族病史的民眾,更別忘了每三年應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若發現罹病也切莫慌張,目前的治療上已都能有很好的成效,即便是晚期大腸直腸癌的患者,也都有重拾健康的機會。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1uH4_mGeGVpB8tysx6HLbQ--/article?mid=84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