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7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十三 疾病類 陰陽發病15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1:0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十三 疾病類 陰陽發病154

 

 

(素問陰陽別論)

 

岐伯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二陽,陽明也,為胃與大腸二經。

 

然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故此節所言則獨重在胃耳。

 

蓋胃與心,母子也,人之情欲本以傷心,母傷則害及其子。

 

胃與脾,表裡也,人之勞倦本以傷脾,臟傷則病連於腑。

 

故凡內而傷精,外而傷形,皆能病及於胃,此二陽之病,所以發於心脾也。

 

不得隱曲,陽道病也。

 

夫胃為水穀氣血之海,主化營衛而潤宗筋。

 

如厥論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痿論曰︰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

 

然則精血下行,生化之本,惟陽明為最。

 

今化原既病,則陽道外衰,故為不得隱曲。

 

其在女子,當為不月,亦其候也。

 

胃為水穀血氣之海,義詳經絡類三十二。

 

按王氏注曰︰夫腸胃發病,心脾受之,心受之則血不流,脾受之則味不化。

 

然心脾何以受腸胃之病?未免牽強,不可不察。

 

隱曲二字,本經見者凡五,皆指陽道為言,以類察之,可得其義。

 

詳會通奇恆類。)

 

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風,木氣也。

 

消,枯瘦也。

 

賁。

 

急迫也。

 

陽明受病,久而傳變,則木邪勝土,故肌體風消。

 

胃病則肺失所養,故氣息奔急。

 

氣竭於上,由精虧於下,敗及五臟,故死不治。)

 

曰︰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 ;(三陽,太陽也,為膀胱小腸二經。

 

三陽為表,故病發寒熱及為癰腫。

 

足太陽之脈,從頭下背,貫臀入 ,循 抵足,故其為病,則足膝無力曰痿,逆冷曰厥,足肚酸疼曰也。

 

音篆。

 

音淵。)

 

其傳為索澤,其傳為頹疝。

 

(陽邪在表為熱,則皮膚潤澤之氣必皆消散,是為索澤也。

 

頹疝者,小腹控睪而痛也。

 

按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膀胱病者,小便偏腫而痛。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

 

是太陽之傳為頹疝也。

 

頹, 同。)

 

曰︰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一陽,少陽也,為膽與三焦二經。

 

膽屬風木,三焦屬相火。

 

其為病也,壯火則食氣傷肺,故為少氣為咳。

 

木強則侮土,故善泄也。)

 

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

 

(心為君火,而相火上炎,則同氣相求,邪歸於心。

 

心動不寧,若有所引,名曰心掣。

 

又其傳者,以木乘土,脾胃受傷,乃為隔証。

 

如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脾脈微急為隔中。

 

風論曰︰胃風之狀,食飲不下,膈塞不通。

 

上膈篇曰食飲入而還出者,皆隔之謂。

 

掣,撤、翅二音。)

 

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

 

(二陽,胃與大腸也。

 

一陰,肝與心主也。

 

肝胃二經,皆主驚駭。

 

如金匱真言論曰︰東方通於肝,其病發驚駭。

 

經脈篇曰足陽明病,聞木聲則惕然而驚者是也。

 

背痛者,手足陽明之筋,皆夾脊也。

 

噫,噯氣也,其主在心。

 

然邪客篇曰︰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也。

 

又脈解篇曰︰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

 

欠,呵欠也,欠雖主於腎,而經脈篇曰足陽明病為數欠,此又噫欠之在心包胃經也。

 

肝主風,心包主火,風熱為邪而陽明受之,故病名風厥。

 

又風厥義,詳評熱病論,見後三十。)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

 

(二陰,心與腎也。

 

一陽,膽與三焦也。

 

膽經邪勝則侮脾,故善脹。

 

腎經邪勝則乘心,故心滿。

 

三焦病則上下不行,故善氣也。)

 

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

 

(三陽,膀胱小腸也。

 

三陰,脾肺也。

 

膀胱之脈,自頭背下行兩足。

 

小腸之脈,自兩手上行肩胛。

 

且脾主四肢,肺主諸氣,四經俱病,故當為偏枯,為痿易,為四肢不舉。

 

痿易者,痿弱不支,左右相掉易也。)

 

鼓一陽曰鉤,鼓一陰曰毛,鼓陽勝急曰弦,鼓陽至而絕曰石,陰陽相過曰溜。

 

(此舉五脈之體,以微盛分陰陽,非若上文言經次之陰陽也。

 

鼓,有力也。

 

一陽一陰,言陰陽之微也。

 

脈於微陽而見鼓者為鉤,其氣來盛去衰,應心脈也。

 

脈於微陰而見鼓者曰毛,其氣來輕虛以浮,應肺脈也。

 

鼓動陽脈勝而急者曰弦,其氣來端直以長而不至甚急,應肝脈也。

 

鼓陽至而絕者,陽之伏也,脈名曰石,其氣來沉以搏,應腎脈也。

 

陰陽相過,謂流通平順也,脈名曰溜,其氣來柔緩而和,應脾脈也。)

 

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

 

(此兼表裡以言陰陽之害也。

 

表裡不和,則或為藏病,陰爭於內也。

 

或為經病,陽擾於外也。

 

然或表或裡,皆干於肺。

 

蓋肺主氣,外合於皮毛,內為五臟六腑之長。

 

魄汗未藏者,表不固也。

 

四逆而起者,陽內竭也。

 

甚至正不勝邪,則上熏及肺,令人氣喘聲鳴。

 

此以營衛下竭,孤陽獨浮,其不能免矣。)

 

陰之所生,和本曰和。

 

(陰者,五臟之真陰也。

 

陰之所以生者,以藏氣和;藏氣之和,以陰陽之和也。

 

不和則為爭為擾,為剛為淖,而病由興矣。)

 

是故剛與剛,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

 

(此言偏陽之為害也。

 

剛與剛,陽之極 也。

 

以火濟火,盛極必衰,故陽氣反為之破散。

 

陽氣散則陰氣不能獨存,亦必從而消亡,而陰陽俱絕矣。)

 

淖則剛柔不和,經氣乃絕。

 

(此言偏陰之害也。

 

淖謂寒濕妄行,陰氣勝也。

 

若陽剛陰柔,皆失其和,經氣從而敗絕矣。)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死。

 

(此言藏氣相傳,死生有異也。

 

死陰生陽,義如下文。

 

四日而死,按全元起作四日而已者是,蓋既屬生陽,不當死矣,死字疑誤。)

 

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肝之心,自肝傳心也。

 

以木生火,得其生氣,是謂生陽,不過四日而愈已。)

 

心之肺謂之死陰,(心之肺,自心傳肺也。

 

以火克金,陰氣散亡,故曰死陰,不過三日而死。)

 

肺之腎謂之重陰,(肺,金也。

 

腎,水也。

 

雖曰母子,而金水俱病,故曰重陰,無陽之候也。)

 

腎之脾謂之辟陰,死不治。

 

(辟,放辟也。

 

土本製水,而水反侮脾,水無所畏,是謂辟陰,故死不治。

 

辟 音劈。)

 

結陽者腫四肢。

 

(此下言邪聚諸經之為病也。

 

陽,六陽也。

 

結陽者腫四肢,四肢為諸陽之本也。)

 

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陰,六陰也。

 

陰主血,邪結陰分則血受病,故當便血。

 

其淺者便血一升,則結邪當解。

 

若不解而再結,以邪盛也,故便血二升。

 

若又不解,邪為尤甚,故曰三結三升也。)

 

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斜,邪同。

 

陰經陽經皆能結聚水邪,若多在陰少在陽者,名曰石水。

 

石水者,沉堅在下,其証則少腹腫也。)

 

二陽結謂之消,胃與大腸經也。

 

陽邪留結腸胃,則消渴善飢,其病曰消。

 

三消義見後六十。)

 

三陽結謂之隔,(膀胱小腸二經也。

 

小腸屬火,膀胱屬水,邪結小腸則陽氣不化,邪結膀胱則津液不行,下不通則上不運,故為隔塞之病。)

 

三陰結謂之水,(脾肺二經也。

 

脾土所以製水,土病則水反侮之,肺金所以生水,氣病則水為不行,故寒結三陰,則氣化為水。)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

 

(一陰,肝與心主也。

 

一陽,膽與三焦也。

 

肝膽屬木,心主三焦屬火,四經皆從熱化,其脈並絡於喉,熱邪內結,故為喉痺。

 

痺者,閉也。

 

痺音秘。)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6:0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