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卷十二 論治類 湯液醪醴病為本工為標143】
(素問湯液醪醴論 全)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湯液醪醴,皆酒之屬。
韻義云︰醅酒濁酒日醪。
詩詁云︰酒之甘濁而不 者日醴。
然則湯液者,其即清酒之類歟。
醪音勞。
醴音禮。
音濟。)
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
(完者其味全。
堅者其氣銳。)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穀之性味中正,功用周全,以其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
完,全也。)
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
(聖人之作湯液者,先事預 防,所以備不虞耳。
蓋上古之世,道全德盛,性不嗜酒,邪亦弗能害,故但為而弗服也。)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道德稍衰,天真或損,則邪能侵之;然猶不失於道,故但服湯液醪醴而可萬全矣。)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謂治以湯液醪醴,而不能必其病之已也。)
岐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 石針艾治其外也。
(齊毒 藥,以毒藥為劑也。
,針也。
九針論︰一曰 針。
今世道德已衰,疾病已甚,故非毒藥不能攻其中,非針艾不能治其外。
齊,劑同。
音慚,銳也。)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此承上文而言治之如法,以至於形弊血盡,而病猶不愈者何也?)岐伯曰︰神不使也。
(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針藥,行藥在乎神氣,故治施於外,則神應於中,使之升則升,使之降則降,是其神之可使也。
若以藥劑治其內而臟氣不應,針艾治其外而經氣不應,此其神氣已去,而無可使矣。
雖竭力治之,終成虛廢已爾,是即所謂不使也。)
帝曰︰何謂神不使?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道,治病之道也。
不進不治者,欲其進而不進,欲其治而不治也,故病不可愈。)
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
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腎藏精,精為陰,心藏神,神為陽,精壞神去則陰陽俱敗,表裡俱傷,榮衛不可收拾矣。
此其故,以今人嗜欲憂患不節,失其所養,故致精氣弛壞,榮泣衛除,而無能為力也。
榮,營同。
泣,澀同。)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
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
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極微者,言輕淺未深。
極精者,言專一未亂。
斯時也,治之極易,及其病成,則良工稱為逆矣。
然良工 之治,既雲得法而至數弗失,親戚之聞見極熟而聲色無差,宜乎無不速愈者,而顧使其直至於精壞神去而病不能愈,亦何暇治之不早乎?暇,言慢事也。)
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病必得醫而後愈,故病為本,工為標。
然必病與醫相得,則情能相浹,才能勝任,庶乎得濟而病無不愈。
惟是用者未必良,良者未必用,是為標本不相得,不相得則邪氣不能平服,而病之不愈者以此也。
又如五臟別論曰︰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
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又如脈色類不失人情詳按,皆標本不得之謂。)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生,而五臟陽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不從毫皮生,病生於內也。
五臟陽已竭,有陰無陽也。
津液,水也。
郭,形體胸腹也。
脹論曰︰夫胸腹,臟腑之郭也。
凡陰陽之要,陰無陽不行,水無氣不化,故靈蘭秘典論曰︰氣化則能出矣。
今陽氣既竭,不能通調水道,故津液妄行,充於郭也。
魄者陰之屬,形雖充而氣則去,故其魄獨居也。
精中無氣,則孤精於內。
陰內無陽,則氣耗於外。
三焦閉塞,水道不通,皮膚脹滿,身體羸敗,故形不可與衣相保也。
四肢者諸陽之本,陽氣不行,故四極多陰而脹急也。
脹由陰滯,以胃中陽氣不能製水,而肺腎俱病,喘咳繼之,故動中也。
此以陰氣格拒於內,故水脹形施於外而為是病。)
岐伯曰︰平治於權衡。
(平治之法當如權衡者,欲得其平也。
且水脹一証,其本在腎,其標在肺。
如五臟陽已竭、魄獨居者,其主在肺,肺主氣,氣須何法以化之?津液充郭,孤精於內,其主在腎,腎主水,水須何法以平之?然肺金生於脾,腎水製於土,故治腫脹者,必求脾肺腎三臟,隨盛衰而治得其平,是為權衡之道也。)
去宛陳 ,是以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
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帝曰︰善。
(宛,積也。
陳,久也。
,斬草也。
謂去其水氣之陳積,欲如斬草而漸除之也。
四極,四肢也。
微動之,欲其流通而氣易行也。
溫衣,欲助其肌表之陽而陰凝易散也。
然後繆刺之,以左取右,以右取左,而去其大絡之留滯也。
鬼門,汗空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陰之屬也,故曰鬼門。
淨府,膀胱也,上無入孔而下有出竅,滓穢所不能入,故曰淨府。
邪在表者散之,在裡者化之,故曰開鬼門、潔淨府也。
水氣去則真精服。
服,行也。
陰邪除 則五陽布。
五陽,五臟之胃氣也。
由是精生形盛,骨肉相保,而巨氣可平矣。
宛,鬱同。
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