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卷三 藏象類 天年常度28】
(靈樞天年篇 全)
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立而為 ?何失而死?何得而生?
(基,址也。,材具也。音巡。)
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人之生也,合父母之精而有其身。
父得乾之陽,母得坤之陰,陽一而施,陰兩而承,故以母為基,以父為 。
譬之稼穡者,必得其地,乃施以種。
種劣地優,肖由乎父;種優地劣,變成乎母;地種皆得而陰陽失序者,雖育無成也。
故三者相合,而象變斯無窮矣。
夫地者基也,種者 也,陰陽精氣者神也,知乎此則知人生之所以然矣。)
黃帝曰︰何者為神?
岐伯曰︰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神者,陰陽合德之靈也。
二氣合而生人,則血氣榮衛五臟,以次相成,神明從而見矣。
惟是神之為義有二︰分言之,則陽神曰魂,陰神曰魄,以及意志思慮之類皆神也。
合言之,則神藏於心,而凡情志之屬,惟心所統,是為吾身之全神也。
夫精全則氣全,氣全則神全,未有形氣衰而神能王者,亦未有神既散而形獨存者,故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至於魂魄之義,如前本神篇曰︰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及諸家得理之論,再附於左以詳其義。
唐。
孔氏曰︰人之生也,始變化為形,形之靈曰魄,魄內自有陽氣,氣之神曰魂。
魂魄,神靈之名,初生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此魄之靈也;又其精神性識漸有知覺,此則氣之神也。
樂祁曰︰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魄屬形體,魂屬精神。
精又是魄,魄是精之神;神又是魂,魂是氣之神。
邵子曰︰氣形盛則魂魄盛,氣形衰則魂魄亦從而衰。
魂隨氣而變,魄隨形而化,故形存則魄存,形化則魄散。
朱子曰︰魂神而魄靈,魂陽而魄陰,魂動而魄靜。
生則魂載於魄,而魄檢其魂;死則魂游散而歸於天,魄淪墜而歸於地。
運用動作底是魂,不運用動作底是魄。
魄盛則耳目聰明,能記憶,老人目昏耳 記事不得者,魄衰也。
又曰︰人生則魂魄相交,死則各相離去。
月之黑暈是魄,其光是魂,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
火是魂,鏡是魄,燈有光焰,物來便燒,鏡雖照見,卻在裡面。
火日外景,金水內景,火日是魂,金水是魄。
陰主藏受,故魄能記憶在內;陽主運用,故魂能發用出來。
二物本不相離,精聚則魄聚,氣聚則魂聚,是為人物之體;至於精竭魄降,則氣散魂游而無所知矣。)
黃帝曰︰人之壽夭各不同,或夭壽,或卒死,或病久,願聞其道。
岐伯曰︰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致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
(堅固者不易損,和調者不易亂,解利者可無留滯,致密者可免中傷。
營衛之行不失其常者,經脈和也。
呼吸微徐氣以度行者,三焦治也。
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則臟腑和平,精神充暢,故能長久而多壽也。)
黃帝曰︰人之壽百歲而死,何以致之?
岐伯曰︰使道隧以長,基牆高以方,通調營衛,三部三裡,起骨高肉滿,百歲乃得終。
(禮記︰百歲謂之期頤。
使道指七竅而言,謂五臟所使之道路,如肺氣通於鼻,肝氣通於目,脾氣通於口,心氣通於舌,腎氣通於耳,是即五官之道路也。
隧,深邃貌。
基牆,指面部而言。
骨胳為基,蕃蔽為牆,義見脈色類三十一、二等篇。
凡營衛部裡及骨高肉滿若此者,即致壽之道,故得百歲而終。)
黃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岐伯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
(天地之氣,陽主乎升,升則向生;陰主乎降,降則向死。
故幼年之氣在下者,亦自下而升也。)
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
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
(盛滿則不輕捷,故好步矣。)
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
(天地消長之道,物極必變,盛極必衰,日中則昃,月盈則虧,人當四十,陰氣已半,故發頗斑白而平盛不搖好坐者,衰之漸也。)
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
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
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
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
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
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魄離者,形體衰敗也。
腎氣焦者,真陰虧竭也。
此與前篇上古天真論女盡七七男盡八八互相發明。
彼以七八言者,言陰陽之限數;此以十言者,言人生之全數。
然則人之氣數,固有定期;而長短不齊者,有出於稟受,有因於人為。
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壽,而善終其天年,此聖智之所同也。
今之人非惟不能守其所有,而且欲出塵逃數,解脫飛升,因人惑己,因己惑人,是焉知無則無極,有則有盡,而固竊竊然自以為覺,亦何異夢中占夢,其不覺也亦甚矣。)
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如?(謂不及天數而早歿者也。)
岐伯曰︰其五臟皆不堅,使道不長,(使道如上文。
不長,短促也。)
空外以張,(九竅張露也。)
喘息暴疾,(喘息者氣促,暴疾者易傷,皆非延壽之癥也。)
又卑基牆,薄脈少血,其肉不石,(石,堅也。)
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數中風寒,表易犯也。
血氣虛,中不足也。
脈不通,經絡多滯也。
故致真邪易於相攻。
然正本拒邪,正氣不足,邪反隨之而入,故曰相引。
數音朔。)
故中壽而盡也。
(凡此形體血氣,既已異於上壽,則其中壽而盡,固有所由,此先天之稟受然也。
夫人生器局,既稟於有生之初,則其一定之數,似不可以人力強者。
第稟得其全而養能合道,必將更壽;稟失其全而養復違和,能無更夭。
故知之者下可以希中,中可以希上;不知者上僅得其次,次僅得其下矣。
所謂天定則能勝人,人定亦能勝天也。
夫稟受者,先天也,修養者,後天也,先天責在父母,後天責在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