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醫統大全 養生餘錄(下) 攝生要義3166】    凡人覺大小便即行,勿忍之。  忍小便則膝冷成痺,忍大便則成氣痔。  小便勿努,努則令人兩膝冷痛。  大便勿努,努則令人腰痛目昏,氣逆急故也,並宜任其自然。  凡人大勞則力乏絕,大飢則臟腑脈絡有竭,大飽則腠理氣溢,大渴則經脈蹶亂,大醉則精神散亂,大熱則陰氣解脫,大寒則血脈凝結,並能致疾。  凡心有愛,不用深愛;凡心有憎,不用深憎。  凡喜至而心不蕩,凡怒過而情不留,並能養神益壽。  學道之功至此,乃至人對景忘情之妙,聖人養心定性之學,修養之術不足以盡之。  凡夜非調氣之時,常習閉口而睡為佳。  口開則失真氣,且邪從口入,使牙齒為出入之氣所觸,後必病齒。  凡睡而張口者,牙齒無不早落,可以驗之。  濕衣及汗衣且不可久著,能傷人心肺之系,及發瘡瘍。  十步直牆下,勿得順臥,風峻利,能令人發顛及體重。  凡大汗及新浴出,勿赤體。  勿即脫衣當風。  風入腠理,則成半身不遂。  夜臥當耳處,勿令有孔隙,令人風吹耳聾。  頭項亦如之。  夜臥勿覆其頭,得長壽,以常有天地之清氣入腹中也。  古之善撮生者,居常少思慮,忍嗜欲,平喜怒,寡憂樂,澹好惡。  世之美麗貴重物事,舉不足以入其心。  由是志意舒暢,形體安和,血氣順利,度百歲而後去矣。  寇氏曰︰人之未聞道者,放逸其心,迷於生樂,以精神徇智巧,以憂畏徇得失,以勞苦徇禮節,以身世徇財利。  四徇不置,心為之疾矣。  極力勞形,躁暴氣逆,當風縱酒,食嗜辛鹹,肝為之病矣。  飲食生冷,溫涼失度,久坐久臥,太飽太飢,脾為之疾矣。  呼叫過常,辯爭陪答,冒犯寒暄,恣食鹹苦,肺為之病矣。  久坐濕地,強力入房,縱欲勞形,三田漏溢,腎為之病矣。  五病既作,故未老而羸,未羸而病。  病至則重,重則必斃。  嗚呼﹗是皆弗思妄行而自取之也。  衛生之士能慎此五者,可以終身無苦矣。  經曰︰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此之謂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