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素食是解決暖化最快最好的方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28 12:19: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素食是解決暖化最快最好的方式

 

鑽研氣候長達二十五年的氣象局氣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鄭明典點破,在聯合國的報告中,台灣屬於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

 

百年以來,平均溫度增加了一.三℃,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也比鄰近的日本、中國大陸高。台北市的夜間平均氣溫,甚至增加將近二℃。

 

為什麼台灣「燒」的比較嚴重?

 

這個問題,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已經追問了五、六年。

 

曾任職NOAA的他歸納,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台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台灣人的「碳」息

 

就以造成地球暖化的「禍首」溫室氣體為例,從一九九○到二○○四年,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一一一%,是全球成長值的四倍速度,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十二噸,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

 

據高雄市環保局統計,高雄市每人每年就「貢獻」三十四.七噸二氧化碳,是世界平均值的八倍,號稱是全球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城市。

 

三月底,愛河河畔溫潤如玉,造型現代化的街燈,陪著夜色緩緩張亮。

 

做為第一個加入國際地方政府減量聯盟(ICLEI)的台灣城市,高雄市早在三年前,率先在部份路段改用路標、路燈、紅綠燈三合一的太陽能共桿路燈,並要求中鋼、中油等排放大戶減量,希望早日脫離高碳城市榜首的污名。

 

台灣不但是氣溫升高、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劉紹臣還發現,台灣的日照時數在十年內,減少了一五%;下毛毛雨、都市起霧的機率也大幅下降。

 

不經意間,那些可以營造浪漫氛圍的大自然背景,都逐漸在消逝中。

 

日照減少、霧日消失,不好嗎?

 

溫度「才」升個一、兩度就惶惶不安,會不會太杞人憂天?

 

暖化對台灣,到底會產生哪些衝擊?

 

暖化與我又何有哉?

 

衝擊一:降雨不均,北澇南旱

 

台灣持續暖化所引發的氣候變遷,真正要擔憂的是暴雨暴旱交迭。

 

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童慶斌觀察,台灣近年氣候變異極大,不是水太多,就是水太少,二○○一年的納莉颱風,台北市單日降下六百五十公釐豪雨,破了百年紀錄;翌年,石門水庫河床乾涸,遭逢三十年來最嚴重乾旱。

 

「這種一年水災、一年旱災的怪現象,可能會變成常態,」童慶斌預測。

 

這樣的預測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台灣名列世界第十八大缺水國,即使總降雨量並沒有減少,但據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長期追蹤分析,台灣北部總雨量增加二○%、南部減少一○%,北澇南旱趨勢顯著;且南北降雨天數逐年降低,使得雨量集中,強度更強,「這是嚴重的警訊。」

 

不只是台灣,全亞洲面臨的乾旱風險更嚴峻。

 

因為暖化,「亞洲大水塔」喜馬拉雅山的冰層,二十年之後將僅剩五分之一,屆時,台商主要的佈局地亞洲,會有四億人鬧水荒。

 

 

衝擊二:海平面上升,台灣變瘦

 

海水上升,台南完全淹沒?

 

研究室裡放著一張張電腦模擬的台灣地圖,四月初已經換上短袖的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賴進貴,用他擅長的地理資訊系統(GIS)模擬出海平面上升六公尺後的台灣實境。

 

受災最重的是台南,幾乎徹底淹沒。

 

就像三百多年前,鄭成功利用海水漲潮攻下鹿耳門、直取赤崁樓那樣,只是,這次海水不費吹灰之力,直接吞下台南。

 

二十萬年前還是個古大湖的台北盆地,高度僅海拔四公尺,當海水上升六公尺時,水從淡水河直接灌進台北市,不論是億萬豪宅或是價值百億的商業大樓,都將泡在「台北湖」裡。

 

原本每年海平面就要上升○.○六公分的高雄,如果暖化繼續帶動海水上升,最後也滅頂到只剩下一個「壽山島」。

 

地震、海嘯機率大增

 

此外,國際地質學家還擔憂,全球暖化引起的冰河融化、海面上升,會釋放地殼裡被壓抑的能量,引發劇烈地質變化,提高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發生的機率。

 

高爾就統計,從一九九三年至二○○六年,短短十二年之間,全球的大地震次數已增加了超過三倍。

 

面對海水步步進逼,許多國家開始沙盤推演各種可能,從國家安全的層次來思考暖化衝擊。

 

低地國荷蘭無疑走在最前面。

 

環境規劃局首先要將有十億美元產值的鬱金香花田遷往內陸,把填海造地的國土還給大海;為了因應海水上升的淹水危機,甚至著手計劃萊茵河改道,往北從地勢較高的地方入海。

 


衝擊三:生態斷鏈,物種逃難

 

正如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剖析,暖化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態圈受到滅絕式的威脅。

 

因暖化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增高使海水酸化,全球二○%的珊瑚礁遭受到嚴重破壞,白化死亡,致使有毒海藻增生,魚類吃下毒藻,人類再吃魚而中毒。

 

據統計,全球每年有五萬人食用珊瑚礁魚類中毒,台灣民眾嗜食的石斑魚,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適應未來的暖化,植物社群無言向高緯度地帶遷移,必須「走上」五、六百公里。

 

海水溫度上升兩度,烏魚、秋刀魚、青花魚等漁場也會北移,台灣的烏魚量正逐年下滑中。

 

台大植物病蟲害研究所經過兩年持續觀察,赫然發現,原本不會在台灣現蹤的東南亞熱帶蝴蝶,已北上飛到台灣落腳,入侵溫帶蝴蝶地盤。

 

由於暖化,黑面琵鷺的棲息地,將減少三分之一。

 

童慶斌還以目前的暖化速度推估,七十年之後,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將有四個月完全不會有低於十八℃的水溫,對於只能存活在十七℃水溫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而言,實在是個可怕的壞消息。

 

 

衝擊四:蚊子北伐,公衛拉警報

 

不要懷疑,對溫度最敏感的,不是北極熊,而是蚊子。只要溫度上升一度,蚊子數量就會增加十倍。

 

世界衛生組織直陳,暖化不但加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也使得瘧疾捲土重來,非洲一千七百公尺的濕冷高地,還因為有蚊子而出現瘧疾病例。

 

專攻環境醫學的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蘇慧貞研究,溫度增加會改變疾病的分布,過去只存在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登革熱,當氣溫上升一度,埃及斑蚊就會「北伐」,攻克台中和台北。

 

「要看登革熱會不會大流行,根本不必去數蚊子,看溫度最準,」蘇慧貞坦承,暖化對公共衛生是極大的考驗。

 

 

衝擊五:夏夜暴熱,冬天點蚊香

 

一長排書架,琳瑯滿目放著各種與氣候相關的書籍、中英文期刊,以研究氣候變遷著稱的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除了靠研究找到支持暖化的理論,也在實際生活裡深切感受到。

 

許晃雄注意到,去年台大校園的鳳凰樹分別在六月、九月開了兩次花;在攝氏二十幾度最活躍的蚊子,冬天活動力還比夏天強。

 

「以後可能變成夏天氣溫高到沒有蚊子,冬天反而要點蚊香,」許晃雄搖頭笑說。

 

除了冬天點蚊香,台灣未來的夏天,也會比現在更熱。

 

柳中明預估,未來十年,台北夏季出現三十五℃熱浪的日子,將從目前的二十幾天大幅增加到四十天,「這代表我們連衣著、用電習慣都要跟著改變。」

 

 

衝擊六:保險理賠遽增、經濟受碳限制

 

厚達七百頁,被英國首相布萊爾視為任內「最重要的報告」—史登報告,去年十月由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登(Nicholas Stern)公布,鉅細靡遺地闡述全球暖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史登預告,只要增溫兩度,全球經濟生產就會減少三%,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將為暖化付出七兆美元的代價。

 

保險公司就是暖化的直接「受害者」。

 

過去十五年,全球保險公司因極端氣候變化的理賠金額成長了十五倍。

 

台灣的氣候災害保險理賠,則從四年前區區兩千七百萬元,增加到前年的十二.七億元,三年成長了四十七倍。

 

史登計算,世界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就會造成至少八十五美元的破壞。

 

對於企業界來說,「碳含量」跟成本一樣,是一個需要斤斤計較的數字。

 

長期盯住世界各國碳減量目標的環保署空保處處長楊之遠提醒,台灣產品主要的出口市場歐美日,對於減碳的標準日趨嚴格,「而且還在不斷加碼減量中,」

 

他認為這個限碳趨勢遲早會影響到台灣的經濟。

 

專研環境教育的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也警告,京都議定書前年生效後,全球已進入「受碳限制的世紀」,減碳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新指標。

 

包括美林與荷蘭銀行、代表三十一兆美元資金的二一一家投資機構,就共同發起一項碳揭露專案(CDP),發信給全球五百家市值最高的企業,要求他們揭露溫室氣體的排放資訊。

 

「就是有一塊烏雲在那裡,總有一天會飄過來,」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比喻,企業未來終究要面對「減碳」壓力,現在在做決策時,必須把氣候變遷以及如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納入考量。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glu_g3eGFRMdHCc3DnqvTx4nT46d/article?mid=24068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12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20:23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