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理——陰陽五行】
中國醫學是以人類實際生活經驗與整個宇宙的變化為實驗室,即疾病由日常生活中罹患,而疾病的痊愈,亦可由日常生活中尋求自然的解決,是由先賢智能的推理與經驗累積,對大自然,環境的各種衝擊與適應,不論在任何變因之下,中醫皆以“陰陽五行生克”不變應萬變,也確能為人類健康醫療,實際應用之實用醫學。
故有“為醫不明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以及“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症多”之明訓,經驗較任何空洞理論,與書本上的記載可靠得多。
中醫學理與中藥原本一體,但今日常見中草藥的毒性研究報告,與勸民衆服用中草藥應加斟酌的文章,而卻不見能令大衆明白什麽是中醫學理、中藥學理的研究報告。
中醫學理的黃帝內經,與藥物學的神農本草到本草綱目,病與藥的陰陽五行生克,自神農嘗百草,日中七十毒,諸藥的性味,有毒、無毒,及其祛毒,炮制方法,對人之適應,成方的配伍禁忌,君臣佐使,入何經絡,對疾病的療效,皆有詳載條述,乃諸先賢的累積經驗,五行生克與藥物的君臣佐使,甚至出神入化的使用以達到醫療的目的,免除藥物對人體的危害(副作用)都有很翔實的記載。
中國醫學從生理解剖、移植及藥物治療的經驗發現,疾病因藥物、飲食、氣候、情緒等在經絡髒腑的傳變(並發症或副作用),陰陽五行生克醫療學理的建立,除外傷國術館的手術保留,其余解剖、移植、手術的被廢除,實有一段長遠的曆程,常聽陰陽五行相生相克,到底什麽是陰陽五行相生相克呢?
(一)什麽是五行相生相克呢?
宇宙間上下左右與中心五點均衡之基本動能,為能的升、降、擴散、收縮與穩定,其作用綜合分別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長為陽,消耗為陰,能的助力為生,阻力為克。
人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體的五行。
人身之五髒五行為肺金、心火、肝木、腎水、脾土五行為人體五髒之能的五種活動現象。
茲以肺“金”為例:肺主氣、氣動即為風,風即能,金能傳熱(能),吸熱(能),散熱(能),吸入呼出含有水份的空氣,蒸發水氣,冬天口鼻可見呼出白茫茫的水蒸氣是熱熱的,為肺金受心火生熱,蒸發水氣成熱(能)所生之余熱(能)。
肺主皮毛,皮毛被全身肌膚之表,皮膚毛孔亦司呼吸排汗散熱、吸熱、傳熱之功能,夏天熱汗多,汗亦與呼吸之散水氣同,汗多則腎排尿少,冬天汗少則尿多,是為肺“金”調節體溫、吸熱、散熱、傳熱使溫度上升,下降為金的作用。
火有君火、相火、火即熱(能),自然界太陽為君火,地球的內熱為相火,心為君火,腎中之陽為相火,火藉金而傳,營養火化生熱(能),心主血液,主全身熱的能源,運動心跳加速,則肺呼吸加速呼吸空氣,以散心火所生之熱,風斷即氣絕,氣絕即身死,人死體溫散失,體溫即是火,身體驟冷,皮肉腐爛,“水”汁無火蒸動氣化而流失。
木為生火之源,肝為木,肝主筋脈,護衛血液,使血液有溝渠(血管)可循,不致火熱(能)泛濫,內經言:“肝藏血,臥則血歸于肝(即肝如電流之充電)”,醒後肝血源源不斷供應心髒利用,心因以産生活力(火),肝供應心髒血液,肝血盡則疲倦欲睡,睡醒則肝如充電般充血而體力恢複。
乙型肝炎因肝受感冒化學藥物中毒與風寒所阻,致肝不能充血,血不能歸于肝,則肝無血以供應心髒(火)使用,故人始終疲倦嗜臥,醒則口苦口幹,肺金吸熱散熱太快,消耗心火所生之熱,皆足以令肝血加速枯竭,致肝所主之筋脈,受風寒不能護衛血液循環,而筋骨酸痛,甚至抽筋,故內經雲:“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是為木生火,而金克木。
腎為水髒,中醫學上的補“腎”壯“陽”,“陽”為生命的生生之能,“腎”為生命之始,“補腎”是補生命之源亦即是補全身,“壯陽”即是強化生命的生生之能源,男女皆可補腎壯陽,而不是狹義的補男人的陽具。
內經靈樞經脈第十“黃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發長,谷入于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
又曰:“腎主骨,骨主髓。”
腎主骨,腎為水氣所生,骨為筋、脈(木氣)聯結之支架,腎中之陽強,則可使肝木生長茂盛,肝木強則心火之能源能獲得供給無虞,活力旺盛,腎中之陰水旺,則可降低心火所耗之能,而助肝木藏血之耗失,腎水旺則火自平,故曰滋陰降火。
脾屬土,土能生養萬物,脾主肌肉,土旺則飲食健而肌肉強,甘津之氣布溢,全身得以潤澤,肌肉強能致皮膚具彈性光澤,發揮肺的吸熱、散熱、傳熱功能,食不甘美則肌肉衰,致皮膚彈性失,肺金氣弱而元氣衰,是為土生金。
天氣下降為雨、為水,水氣上升為雲為霧,在日常生活中,天氣下降為雨為水,大家都能看見,水氣上升為雲、霧時,除廿四節氣時,大家都不易看見,肺強金盛,小便通利,大便順暢,肺衰金弱,水不能氣化上升為能,致肺呼吸所得之水氣不能下降,致小便不利而留為腫,是為今日尿毒症,為肺、腎金水不能相生所致。
五髒各司氣的上升、下降、擴張、收縮與穩定,即身體五髒六腑皆在作呼吸的作用,不光是肺在作呼吸作用。
肺金將空氣吸入體內,是為氣的收縮,肝木將空氣呼出體外,是為氣的擴張,心火將凝結之氣能加熱使之上升,上升能助氣的擴張,腎水將氣凝結使之下降,下降能助肺金氣的收縮。
上升不能太快,下降亦不能太快,收縮不能太快,擴張亦不能太快,是為氣的穩定,即脾土的作用。
五行相生相克為氣動的均衡至中和之理,是電、能的傳動,不是五行“相生”,更不是五行“相克”,而是“五行相生相克”,即能的升、降、擴散、收斂與穩定如環無端,周而複始,失一不可,不偏不倚,不可太過,不可不及,故聖人倡中庸之道,乃為中醫之至理,是以五行身命的氣化,與十二經絡的“周易——即易經”——乃為醫療獲取健康之最高境界。
觀之今日科學再怎麽進步,藥物再怎樣特效,就像再好的農藥亦消滅不了蟲害問題,而最終的受害者仍是人類本身,醫療科技的進步,解決不了人類疾病健康問題。
甚至造成身體更大的傷害,為解決此問題,只有讓人類重新認識中醫學理——十二經絡病變,陰陽五行的均衡之髒象學說。
中國醫學對疾病的治療,內經素問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曰:“治病必知天地之陰陽,四時經紀,五髒六腑,雌雄表裏,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于部份,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
(二)中醫的手術、移植外科學之廢除
內經靈樞,素問與難經對人體經絡髒象,受病幽微皆有詳闡,至于解剖學的研究與實用,靈樞經載有:“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氣多血,與其皆多氣血,與其皆少氣血,皆有大數。”
方技傳,華佗書有:“若病發結實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藥),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複矣!”實為今日外科解剖醫學之先驅。
列子湯問篇: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扁鵲謂公扈曰:“汝志強而氣弱,故足于謀而寡于斷,齊嬰志弱而氣強,故少于慮而傷于專,若換汝之心,則均于善矣。”
扁鵲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即悟,如初,二人辭歸。
是為器官移植之記載,古代無血型檢驗配對,無輸血,無氧氣設備,但手術、解剖、移植等有確實的記載,是否中醫不科學呢? 黃帝內經闡人體陰陽之秘,窮五行生克之源,舉凡外感風暑寒濕燥火,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男女,酒酲餬漿,致病之因,髒腑血氣,筋骨皮肉,脈絡經穴(穴為天幹、地支交彙之點,天有三百六十五行星與人有關連,地有三百六十五穴,人的骨與骨,筋交會點有三百六十五穴,即天有回歸線,地有龍脈,人有氣血之交彙點,即神經叢,氣的聚結之處曰穴)受病之處,望聞問切,針灸藥石,治病之法,辨吉凶,決生死之生克順逆,言之甚詳。
溯本追源,中醫辨證論治,奠定傷寒論對疾病的六經傳變,病因、病理的傳變解釋,乃為外科手術不能解決疾病問題的主因,從生理解剖、移植及治療的經驗到發現疾病的傳變(合並症或副作用),陰陽五行生克醫療學理的建立,除外傷國術館的手術保留,其余解剖、移植、手術的被廢除,實有一段長遠的曆程。
先賢心血著述,祖先偉大的遺産,豐富的寶藏,舉凡病理、診斷、治療方面的基礎醫學,可以放諸天下而皆准,曆億萬年于不敗,單是針灸、經絡、穴道的位置,針法、療效,方劑的君臣佐使,就足以令今日醫學汗顔了。
不明中醫十二經絡之經絡病變,及藥物的歸經療效,對中醫學理、內容、窮個人一生研究不完,如用西醫頭痛用頭痛藥,發燒用退燒藥,感染用抗生素,風濕用止痛藥,把病患坑在疾病的陷阱裏,來發展西醫,更要強迫中醫、中藥走西醫、西藥的“理論路線”,埋首于中藥分析其有效成份、分子式、構造式、而棄中醫學理、中藥的性味、升降浮沈,酸苦甘辛鹹滑澀宣通,汗吐下和,溫清補瀉,配伍禁忌,君臣佐使,中醫診斷學的望聞問切,人體的表裏虛實,寒熱正邪,四診八綱,陰陽五行生克等不顧,而在中國發明的科技,各方面都落後西方遙遙千裏之外,唯獨中醫、中藥的科學,千秋萬世,永不落後,幾千年醫療的累積經驗,只說重新整理就很困難了,卻被那些無知,或別具用心之徒,大喊中醫科學化、中藥現代化,而空談發展中醫,實為謀殺中醫,試想中醫科學化、中藥現代化不是緣木求魚嗎?
引用:http://www.fuxzy.cn/ss7/?action-viewthread-tid-52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