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1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因極一病証方論-卷之六-料簡諸疫証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3 08:36: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因極一病証方論-卷之六-料簡諸疫証治

 

料簡諸疫証治凡春分以前,秋分以後,天氣合清寒,忽有溫暖之氣折之,則民病溫疫;春分以後,秋分以前,天氣合濕熱,忽有清寒之氣折之,則民病寒疫。

 

治之各有法,不可拘以日數汗下。

 

此且據方論,一體而分。

 

既有寒溫二疫,風濕亦宜備論。

 

如己未年,京師大疫,汗之死,下之死,服五苓散遂愈,此無他,濕疫也。

 

以此為法,每年遇有不正之氣,即當紀而用之。

 

假如冬合寒,時有溫暖之氣,則春必患溫疫;春合溫,而有清涼之氣,則夏必患燥疫;夏合熱,而有寒氣折之,秋必病寒疫;秋合清,而反淫雨,冬必病濕疫。

 

此亦一途而推之,更須以時斟酌,不可偏執。

 

況疫之所興,或溝渠不泄,其穢惡,熏蒸而成者;或地多死氣,郁發而成者;或官吏枉抑,怨而成者。

 

世謂獄溫、傷溫、墓溫、廟溫、社溫、山溫、海溫、家溫、灶溫、歲溫、天溫、地溫等,不可不究。

 

古法辟之,用屠蘇酒,務成子螢火丸、李子建殺鬼煎、老君神明散,皆辟法。

 

惟劉根別傳,令於州治太歲六合處,穿地深三尺,闊亦如之,取淨沙三斛實之,以醇酒三升沃其上,俾使君祝之,此亦消除疫氣之良術。

 

所謂太歲六合者,歲泄氣之所在,故以厭禳。

 

屠蘇酒辟疫氣令人不染,及辟溫病傷寒。

 

大黃 桔梗 川椒 白朮 桂心(各一兩八分) 菝 (一兩二錢) 烏頭(炮去皮尖,六錢) 上為銼散。

 

縫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懸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出藥,置酒中煎數沸,於東向戶中飲之,先從少起,多少自在。

 

一方,有防風一兩。

 

太一流金散辟溫氣。

 

雄黃(三兩) 羊角(燒) 雌黃(各二兩) 礬石(枯) 鬼羽箭(各半兩) 上為末。

 

以縫袋盛一兩,帶心前,並掛門戶上。

 

若逢大疫年,以月旦青布袋一刀圭,中庭燒之;溫病患,亦熏之。

 

敗毒散治傷寒、溫疫、風濕,頭痛目昏眩,四肢疼痛,憎寒壯熱,項強,眼睛痛,尋常風眩拘急,風痰,並宜服之。

 

羌活 獨活 人參 甘草(炙) 柴胡 前胡 茯苓 枳殼(麩炒) 川芎 桔梗(各等分) 上為銼散。

 

每服四錢匕,水一盞,薑三片,薄荷五葉,煎七分,去滓熱服。

 

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

 

傷濕,加白朮;腳痛,加天麻。

 

本方為細末,亦可點服,初虞氏究其方,知出《道藏》。

 

乃敘云︰自非異人傑出,志與神會,則莫之敢為,良可嘆服。

 

煙瘴之地,或溫疫時行,或人多風、多痰、多氣,或處卑濕腳弱,此藥不可缺也。

 

世人不師,故常務作新奇,蔽於俗學,故備論之。

 

此藥治腳氣下注, 熱赤腫,加大黃棋子大煎,並進兩服立效。

 

應夢人參散治傷寒體熱頭疼,及風壅痰嗽咯血。

 

白芷 乾葛 青皮 桔梗(炒) 白朮 人參(各三分) 甘草(炙,兩半) 乾薑(炮,一錢三字) 上為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通口服。

 

如傷寒,入豉數粒同煎,熱服,大有效,不拘時。

 

崇寧癸未,米芾為太常博士,始造待漏,冒寒得疾,痰嗽如膠 ,有血,更三醫不退,一日謁太尉蔡元度,取人參散一帖並棗見授,繼歸,有客承議郎薛道至,留食。

 

藥熟,進一服,良久,痰嗽立止。

 

而客怪曰︰公氣色頓快,何藥也?為道其由。

 

求方蔡公,又送一帖。

 

越三日,病全除,往見蔡公。

 

公曰︰此藥僧伽也。

 

元中,泗守劉士彥病八日不汗,女求僧伽甚確。

 

夜夢告曰︰翌日塔中取藥。

 

遂於大聖缽中取得此藥,題印云︰太平州楊家人參散,今太醫局中亦賣,無甘草、乾葛,兼無分兩,疑非真方。

 

喝起散蒼朮(泔浸) 麻黃(去節) 荊芥(各二兩) 石膏(,三兩) 大黃(兩半) 栝蔞根 乾葛 芍藥 白芷 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

 

每服二錢,水盞半,薑三片,蔥白三寸,煎至七分,食前服。

 

入瘟家令不相染著雄黃上研細,水調,以筆濃蘸,塗鼻竅中,與病患同床,亦不相染,初洗面後,及臨臥時點之。

 

凡疫家自生惡氣,聞之,即入上元宮,遂散百脈,而成斯病。

 

宜即以紙捻探鼻嚏之為佳;如以雄黃點鼻,則自不聞。

 

並辟諸惡夢神良。

 

聖散子方東坡敘云︰昔嘗觀《千金方》三建散於病無所不治,而孫思邈著論,以謂此方用藥,節度不近人情,至於救急,其驗特異。

 

乃知神物效靈,不拘常製,至理關感,智不能知。

 

今予所得聖散子,殆此類也。

 

自古論病,唯傷寒至為危急,表裡虛實,日數証候,應汗應下之法,差之毫厘,輒至不救。

 

而用聖散子者,一切不問,陰陽二感,男女相易,狀至危篤者,連飲數劑,則汗出氣通,飲食漸進,神宇完複,更不用諸藥,連服取瘥。

 

其餘輕者,額微汗,正爾無恙。

 

藥性小熱,而陽毒發狂之類,入口即覺清涼,此殆不可以常理詰也。

 

時疫流行,平旦輒煮一釜,不問老少良賤,各飲一大盞,則時氣不入其門。

 

平居無病,能空腹一服,則飲食快美,百疾不生,真濟世衛生之寶也。

 

其方不知所從來,故巢君數世寶之,以治此疾,百不失一。

 

余既得之,謫居黃州,連歲大疫,所全活者,至不可數。

 

巢君初甚惜此方,指江水為盟,約不傳人。

 

余切隘之,乃以傳蘄水龐君安常。

 

龐以醫聞於世,又善著書,故授之。

 

且使巢君之名,與此方同不朽也。

 

用藥於後。

 

草豆蔻(十個) 木豬苓(去皮) 石菖蒲 茯苓 高良薑(銼炒) 獨活 柴胡 吳茱萸 附子(炮去皮臍) 麻黃(去節) 濃朴(薑汁製炒) 本 芍藥 枳殼(麩炒去瓤) 白朮 蒼朮(泔浸) 半夏(湯洗去滑) 澤瀉(各半兩) 藿香 防風 細辛(各半兩) 甘草(炙,一兩) 上為銼散。

 

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熱服,空腹。

 

此藥以治寒疫,因東坡作序,天下通行。

 

辛未年,永嘉瘟疫,被害者不可勝數,往往頃時,寒疫流行,其藥偶中,抑未知方土有所偏宜,未可考也。

 

東坡便謂與三建散同類,一切不問,似太不近人情。

 

夫寒疫,亦能自發狂。

 

蓋陰能發躁,陽能發厥,物極則反,理之常然,不可不知。

 

今錄以備療寒疫,用者宜審之,不可不究其寒溫二疫也。

 

辛巳年,余嘗作《指治》,至癸巳複作此書,見《石林避暑錄》亦云︰宣和間,此藥盛行於京師,太學生信之尤篤,殺人無數,醫頓廢之。

 

然不妨留以備寒疫,無使偏廢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19:34 , Processed in 0.2499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