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4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諸傷門傷飲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 04:44: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諸傷門傷飲食

 

傷飲食:

 

東垣曰:陰陽應象論云: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

 

痹論云:陰氣者,靜則神臟,躁則消亡。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此乃混言之也。

 

分之為二,飲也,食也。

 

飲者水也,無形之氣也。

 

因而大飲則氣逆,形寒飲冷則傷肺,肺病則為喘咳,為腫,為水瀉。

 

輕則當發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濕,解酲湯、五苓散、生薑、半夏、枳實、白朮之類是也。

 

如重而蓄積為滿者,芫花、大戟、甘遂、牽牛之屬利下之,此其大法也。

 

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

 

如生氣通天論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為痔。

 

又云:食傷太陰厥陰,寸口大於人迎兩倍三倍者,或嘔吐,或痞滿,或下利腸 ,當分寒熱輕重治之。

 

輕則內消,重則除下。

 

如傷寒物者,半夏、神麯、乾薑、三棱、廣朮、巴豆之類主之。

 

如傷熱物者,枳實、白朮、青皮、陳皮、麥 、黃連、大黃之類主之。

 

亦有宜吐者,陰陽應象論云:在上者因而越之。

 

瓜蒂散之屬主之。

 

然而不可過劑,過則反傷脾胃。

 

蓋先因飲食自傷,又加之以藥過,故腸胃復傷,而氣不能化,食愈難消矣,漸至羸困。

 

故五常政大論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不可過之。

 

此聖人之深戒也。

 

傷食之證,胸膈痞塞,吐逆咽酸,噫敗卵臭,畏食頭痛,發熱惡寒,病似傷寒,但氣口大於人迎數倍,身不痛耳。

 

內無熱與傷冷物者,治中東加砂仁一錢,下紅丸子、小七香丸。

 

內有熱與傷熱物者,上二黃丸、枳術導滯丸、通用保和丸、枳術丸、曲 枳術丸、木香枳術丸、檳榔丸、木香檳榔丸。

 

傷肉食濕面辛辣濃味之物,填塞悶亂,胸膈不快,三黃枳術丸。

 

傷濕面,心腹滿悶,肢體沉重,除濕益氣丸。

 

傷熱食,痞悶兀兀欲吐,煩亂不安,上二黃丸。

 

傷濕熱之物,不得旋化,而作痞滿,悶亂不安,枳術導滯丸。

 

傷蟹,紫蘇丁香湯。

 

傷豆粉濕面油膩之物,白朮丸。

 

食狗肉不消,心下堅,或腹脹口乾,發熱妄語,煮蘆根汁飲之。

 

食魚膾及生肉在胸膈不化,必成 瘕,搗馬鞭草汁及生薑汁飲之。

 

傷冷食,半夏枳術丸,小便淋加澤瀉,寒熱不調,每服加上二黃丸十丸,或用木香乾薑枳術丸、丁香爛飯丸。

 

張仲景治宿食在上脘,以瓜蒂散吐之,不即下之。

 

凡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或數而滑,或緊如轉索無常,及下利不欲食者,皆宿食也。

 

皆用大承氣湯下之。

 

其人熱,其傷物亦熱者,宜之。

 

其人寒,其傷物亦寒者,不宜也。

 

戴云:傷食腹痛脹滿,大便不通者,遂成食積,小七香丸一帖,用水一盞,薑三片,煎八分去滓,吞感應丸,此下傷冷之方也。

 

大抵氣口脈緊盛者宜下。

 

尺脈絕者宜吐。

 

經曰:氣口脈盛傷於食,心胃滿而口無味。

 

口與氣口同,口曰坤者,口乃脾之候,故胃傷而氣口緊盛。

 

夫傷有多少,有輕重,如氣口一盛,得脈六至,則傷於厥陰,乃傷之輕也,枳術丸之類主之。

 

氣口二盛,脈得七至,則傷於少陰,乃傷之重也,雄黃聖餅子、木香檳榔丸、枳殼丸之類主之。

 

氣口三盛,脈得八至九至,則傷太陰,填塞悶亂,則心胃大痛,備急丸、神保丸、消積丸之類主之。

 

兀兀欲吐不已,俗呼食迷風是也。

 

經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瓜蒂散主之。

 

如不能吐,是無治也。

 

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謂也。

 

或曰盛食填塞胸中痞亂,兩寸脈當用事,今反兩尺脈不見,其理安在?曰:胸中有食,是木鬱宜達,故探吐之。

 

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陰之號也。

 

胸中者肺也,為物所塞,肺者手太陰金也,金主殺伐,與坤土俱在手上,而旺於天。

 

金能克木,故肝木發生之氣伏於地下,非木鬱而何。

 

吐去上焦陰土之物,木得舒暢則鬱結去矣。

 

食塞於上,脈絕於下,若不明天地之道,無由達此至理。

 

水火者,陰陽之征兆,天地之別名也。

 

故獨陽不生,獨陰不長。

 

天之用在於地下,則萬物生長。

 

地之用在於天上,則萬物收藏。

 

此乃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

 

故陽火之根本於地下,陰水之源本於天上,故曰水出高源。

 

故人五臟主有形之物,物者陰也,陰者水也,右三部脈主之,偏見於寸口,食塞於上,是絕五臟之源,源絕則水不下流,兩尺脈之絕,此其理也,何疑之有。

 

然必視所傷之物冷熱,隨證加減,如傷冷物一分,熱物二分,則用寒藥二停,熱藥一停,隨時消息。

 

經云: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此之謂也。

 

既有三陰可下之法,亦必有三陰可補之法。

 

故曰內傷三陰可用溫劑。

 

若飲冷內傷,雖云損胃,未知色脈,各在何經。

 

若面色青黑,脈浮沉不一,弦而弱者,傷在厥陰。

 

若面色紅赤,脈浮沉不一,細而微者,傷在少陰。

 

若面色黃潔,脈浮沉不一,緩而遲者,傷在太陰也。

 

傷在厥陰肝之經,當歸四逆東加吳茱萸、生薑湯之類主之。

 

傷在少陰腎之經,通脈四逆湯主之。

 

傷在太陰脾之經,理中丸湯主之。

 

大便 者宜湯,結者宜丸。

 

凡諸脾脈微洪,傷苦澀物。

 

經曰:咸勝苦。

 

微弦,傷冷硬物。

 

經云:溫以克之。

 

微澀,傷辛辣物。

 

經云:苦勝辛。

 

微滑,傷腥咸物。

 

經云:甘勝咸。

 

弦緊,傷酸硬物。

 

經云:辛勝酸。

 

洪緩,傷甜爛物。

 

經云:酸勝甘。

 

微遲,傷冷痰積聚惡物,溫胃化痰。

 

單伏主物不消化,曲 、三棱、廣術之類。

 

浮洪而數,皆中酒,葛根、陳皮、茯苓。

 

傷食作瀉不止,於應服藥中,加肉豆蔻、益智仁以收固之。

 

傷食兼感風寒,其證與前同,但添身疼,氣口人迎俱盛,俗謂夾食傷寒,宜生料五積散,或養胃湯、香蘇飲、和解飲。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2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8:1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