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8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門法律 卷六 肺癰肺痿門 61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 10:52: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門法律 卷六 肺癰肺痿門 612

 

(論一首 法十三條 律四條)

 

論曰:肺癰肺痿之證,誰秉內照,曠然洞悉,請以一得之愚, 為敷陳。

 

人身之氣稟命於肺,肺氣清肅,則周身之氣,莫不服從而順行。

 

肺氣壅濁,則周身之氣,易致橫逆而犯上。

 

故肺癰者,肺氣壅而不通也。

 

肺痿者,肺氣委而不振也。

 

才見久咳上氣,先須防此兩證。

 

肺癰由五臟蘊祟之火,與胃中停蓄之熱,上乘乎肺,肺受火熱熏灼,即血為之凝,血凝即痰為之裹,遂成小癰。

 

所結之形日長。

 

則肺日脹而脅骨日昂,乃至咳聲頻並,濁痰如膠,發熱畏寒,日晡尤甚,面紅鼻燥,胸生甲錯。

 

始先即能辨其脈證屬表屬裡,極力開提攻下,無不愈者。

 

奈何醫學無傳,爾我形骸,視等隔垣。

 

但知見咳治咳,或用牛黃、犀角,冀以解熱。

 

或用膏子油黏,冀以潤燥。

 

或朝進補陰丸。

 

或夜服清胃散。

 

千蹊萬徑,無往非殺人之算,病者亦自以為虛勞尸瘵,莫可奈何!迨至血化為膿,肺葉朽壞,傾囊吐出,始識其證,十死不救。

 

嗟無及矣!間有癰小氣壯,胃強善食,其膿不從口出,或順走肛門,或旁穿脅肋,仍可得生,然不過十中二三耳。

 

《金匱》治法最精,用力全在未成膿之先。

 

今人施於既成膿之後,其有濟乎?肺痿者,其積漸已非一日,其寒熱不止一端,總由胃中津液不輸於肺,肺失所養,轉枯轉燥,然後成之。

 

蓋肺金之生水,精華四布者,全借胃土津液之富。

 

上供罔缺,但胃中津液暗傷之竇最多。

 

醫者粗率,不知愛護,或腠理素疏,無故而大發其汗。

 

或中氣素餒,頻吐以倒傾其囊。

 

或癉成消中,飲水而渴不解,泉竭自中,或腸枯便秘,強利以求其快,漏卮難繼。

 

只此上供之津液,坐耗歧途。

 

於是肺火日熾,肺熱日深,肺中小管日窒,咳聲以漸不揚,胸中脂膜日干,咳痰難於上出,行動數武,氣即喘鳴,沖擊連聲,痰始一應。

 

《金匱》治法,非不彰明,然混在肺癰一門,況難解其精意。

 

大要緩而圖之,生胃津,潤肺燥,下逆氣,開積痰,止濁唾,補真氣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熱以復肺之清肅。

 

如半身痿廢及手足痿軟,治之得法,亦能復起。

 

雖云肺病近在胸中,呼吸所關,可不置力乎。

 

肺癰屬在有形之血,血結宜驟攻。

 

肺痿屬在無形之氣,氣傷宜徐理。

 

肺癰為實,誤以肺痿治之,是為實實。

 

肺痿為虛,誤以肺癰治之,是為虛虛。

 

此辨證用藥之大略也。

 

《金匱》論肺癰肺痿之脈云: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為肺痿之病。

 

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

 

咳唾膿血,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

 

兩手寸口之脈,原為手太陰肺脈,此云寸口脈數,云滑數,云數虛數實,皆指左右三部統言,非如氣口獨主右關之上也。

 

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頃之遍地者為肺痿,言咳而口中不干燥也。

 

若咳而口中辟辟燥,則是肺已結癰,火熱之毒,出現於口。

 

咳聲上力,觸動其癰,胸中即隱隱而痛,其脈必見滑數有力,正邪氣方盛之征也。

 

數虛數實之脈,以之分別肺痿、肺癰。

 

是則肺痿當補,肺癰當瀉,隱然言表。

 

《金匱》論肺癰,又云: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

 

微則汗出,數則畏寒。

 

風中於衛,呼氣不入。

 

熱過於榮,吸而不出。

 

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燥不渴,時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肺癰之脈,既云滑數,此復云微數者,非脈之有不同也。

 

滑數者,已成之脈。

 

微數者,初起之因也。

 

初起以左右三部脈微,知其衛中於風而自汗。

 

左右三部脈數,知為榮吸其熱而畏寒。

 

然風初入衛,尚隨呼氣而出,不能深入,所傷者,不過在於皮毛。

 

皮毛者,肺之合也。

 

風由所合,以漸舍肺俞,而咳唾振寒。

 

茲時從外入者,從外出之,易易也。

 

若夫熱過於榮,即隨吸氣深入不出,而傷其血脈矣。

 

衛中之風,得榮中之熱,留戀固結於肺葉之間,乃致血為凝滯,以漸結為癰膿。

 

是則有形之敗濁,必從瀉肺之法而下驅之,若得其毒隨驅下移,入胃入腹入腸,再一驅即盡去不留矣。

 

安在始萌不救,聽其膿成,而致肺葉腐敗耶? 《金匱》於二證,用徹土綢繆之法,治之於早。

 

然先從脈辨其數虛數實,次從口辨其吐沫干燥。

 

然更出一捷要之法,謂咳嗽之初,即見上氣喘急者,乃外受風寒所致,其脈必浮,宜從越婢加半夏之法,及小青龍加石膏之法,亟為表散。

 

不爾即是肺癰、肺痿之始基,故以咳嗽上氣病證,同敘於肺癰,肺痿之下,而另立痰飲咳嗽本門,原有深意。

 

見咳而至於上氣,即是肺中壅塞,逼迫難安,尚何等待,不急散邪下氣,以清其肺乎?然亦分表裡虛實為治,不當誤施,轉增其困矣。

 

《金匱》云,上氣面浮腫,有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又云:上氣喘而燥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上氣之促,至於面目浮腫,鼻有息音,是其肺氣壅逼,上而不下,加以其脈浮大,氣方外出,無法可令內還而下趨,故云不治也。

 

加利則上下交爭,更何以堪之!肺脹而發其汗者,即《內經》開鬼門之法,一汗而令風邪先泄於肌表。

 

水無風戰,自順趨而從下出也。

 

若夫面目浮腫,鼻有息音,其痿全在氣逆,氣可外泄乎?況乎逆上者未已,可盡泄乎?外不可泄,而內又不能返,故云不治。

 

良工苦心,以漸收攝其氣,順從膀胱之化,尚可得生。

 

故知不治二字原活,初非以死限之矣。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7:47 , Processed in 0.31250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