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3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士成為新弱勢,能力比名校重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3 23:27: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學士成為新弱勢,能力比名校重要

 

在就業市場中,隱隱約約存在著一個選才上的迷思:

 

技職不如大學、私立不如國立、學士不如碩士?

 

事實是如此嗎?

 

學歷的弱勢,是否真的是社會新鮮人的求職絆腳石?

 

又該如何從企業的角度,搬開個人求職路上的大石頭呢?

 

文/麥立心、蔡明珊 

 

「我們現在幾乎不收書面履歷,假設某個主管只要“國立大學“或是“碩士“,電腦系統一下子就可以掃出符合條件的履歷,」宏碁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游英基表示。

 

文化大學畢業的李同學或許就是一個因此而被掃地出門的例子。

 

為了找工作,她考了托福、多益(TOEIC)測驗、上電腦補習班、還也考了一張PageMaker的證照,卻連一次面試的機會也沒有,在將近8個月的嘗試與挫敗後,她只好放棄,決定出國讀書。

 

便利的徵才軟體只是幫兇,像細胞分裂般不斷增生的大學,才是真正的禍首。

 

10年來,拜大專院校數量暴增3倍,91學年度的大學院校已高達139家。

 

10年來大專院校畢業生人數也暴增16萬,預估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將有三十多萬人,職場競爭相當激烈。

 

《Cheers雜誌》延續歷年的傳統,針對《天下雜誌》1000大企業進行「企業最愛的大學生」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今年企業的「人才招募計畫」、「兩岸人才比較」及「企業最愛的大學生、研究生」等調查。

 

根據調查,今年台灣的就業市場不像去年那般沈寂,景氣回轉,有60%的企業主,有招募社會新鮮人的計畫。

 

在調查中發現,有九成企業承認大學生的素質一年不如一年,應證了大學人數暴增的結果,品質並未相對提升。

 

學士、碩士命運大不同?

 

根據經建會今年初發表的《長期科技人力供需推估及因應對策》報告指出,這幾年來由於專科改制及學院升格,導致學士人力急速擴增。

 

但是碩士卻炙手可熱。

 

職場上的中級人力,已逐漸以學士為主要來源,高級人力則以碩士為核心來源。

 

即使同是科技相關科系畢業生,未來4年內,學士將會供過於求,碩士人才卻是供不應求。

 

數據顯示,同樣是念資訊管理,大學畢業生每年將供過於求9千人以上,但碩士畢業生卻是處於供不應求的搶手狀態。

 

過去,我們只知道冷門科系和熱門科系之間的天差地遠;

 

而現在,就業或升學的選擇,卻能讓一個年輕人的命運大不相同。

 

《Cheers雜誌》調查也有相同的結果。今年有41%的人資主管認為,當學士、碩士共同應徵同一職位,會優先考慮任用碩士,創連續3年調查的新高記錄,比例首度突破四成。

 

顯示高等教育政策大幅放寬大學錄取率之後,在就業市場開始發酵,學士學歷成為新弱勢,除了供過於求,企業也無法認定「學士」就是擁有能力的人才。

 

因為,明年大學錄取率將達110%,到時侯,每個高中生不論素質如何,都將有一張大學學歷。

 

而當企業無法短時間從一缸子量多質差的大學生中,判斷出誰是人才,只好提高學歷門檻,造成台灣大學畢業生不斷繼續追求學歷的惡性循環。

 

勤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王金山表示,「現在打混的大學生太多了,」

 

王金山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明,學校、成績雖然不是唯一的標準,「但至少代表對課業認真負責的態度,在專業能力上也有一定的水準。」


學士素質逐漸低落

 

許多人資也表示,一般的行政工作仍以學士為主,但像研發的專業工作,傾向用碩士畢業生。

 

游英基也承認,因為考量用人素質,現在產業界的人力結構中,也傾向調高碩士比例。

 

游英基表示,今年宏碁的人才調整計畫,就是大幅拉高碩士學歷的員工比例,至少會提高到20%。

 

「以前我不會一直找碩士啊,因為學士就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了,」

 

游英基說,現在大學生的素質和5年前差了一大截,高科技業用人的碩士比例會愈來愈高,實在是因為學士素質逐漸低落。

 

以金融業為例,富邦銀行人力資源室資深經理陳建勳表示,以前負責收款經辦的櫃台人員,都是用高中職畢業生,而現在,98%的櫃台助理專員都是大專以上學歷,而且起薪也只是2萬6千元。

 

若同樣是學商管財務,念到研究所就不一樣,陳建勳表示,一般來講,若是商管類研究所畢業,就有機會進入財務部門,薪水就是以4萬元起跳。

 

「真正需要專業的人才還是會找碩士畢業的,大學畢業生就要降格以求,」陳建勳認為,當愈來愈多碩士前來應徵,大學畢業生逐漸變成只能坐櫃台或做業務,累積工作經驗、或者靠優異的表現,等待轉換部門或跳槽的機會。

 

游英基也觀察到,以前徵業務助理、部門助理,找專科生就夠了,「現在都找大學的,他們也願意來做,因為他應徵別的工作都沒機會啊!」

 

就連在實力導向的廣告業,知名廣告公司中,唯一願意招考新鮮人的台灣電通,報考的門檻也是碩士。

 

當企業用人的學歷標準不斷調高,對大學畢業生來說,就業與升學之間,再也不能像過去,單純地以興趣做選擇。


經驗取勝,學歷當參考

 

相對於碩士,大學學歷已經變得平庸不堪;國立大學,私立大學、技職體系的畢業生,彼此的差距並不大。

 

企業選人是否在意學生的「血統」?

 

問到企業是否會優先選擇國立、私立或技術學院的學生時,有六成四的企業回答三種學校都沒有差別,不會有誰輕誰重之別。

 

通常外商招募多半不拘科系或學士、碩士之別,像IBM(台灣國際商業機器)HSBC(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台灣L’OREAL等公司都歡迎每位新鮮人。

 

「只要對工作有passion(熱情)、嗅覺靈敏,能掌握市場流行,你唸什麼科系不是重點,」台灣L’OREAL化妝品香水事業部總經理應達偉(David Ennes)在台大徵才說明會上說道。

 

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都否定現今企業用人的迷思。

 

他說,「過去台積電應徵畢業新鮮人的時候,看學校成績是錯的,因為看現在四、五十歲的人,他們對公司的貢獻,和當初他們的成績,相關度不大,你怎樣訓練他比較重要。」

 

因此64%的企業人資主管表示,大學學歷不是錄取的保障,主要是以能力取勝。

 

企業在評價哪一類的大學生,整體表現較佳時,三者各有優缺點,也各有擁護者。

 

國立大學、私立大學、技職學院的學生成等比的差距,但私立及技職學院並非完全沒有機會。

 

國立大學生,專業強但抗壓性低

 

《Cheers雜誌》再將國立、私立、技術學院學生的工作態度及能力區分調查,企業普遍認為,國立大學的學生在「專業知識」、「具國際觀及外語能力」、及「創新思考」等方面,表現較優異。

 

喜歡徵用名校人才的企業觀點是,「念名校的有兩種人,一種比較聰明,一種比較認真,所以我們當然從裡面去挑人,」勤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王金山表示。

 

現在就連傳統產業中的汽車業,也愈來愈有錄用國立名校畢業生的傾向。

 

「當然國立、私立的我們都會找來面談,可是可能是找8個台大的、2個文化的,最後錄取的還是台大的,你能說這是學歷導向?這也是能力導向啊,」一位汽車業人資主管如此分析。

 

「我們並沒有刻意的刷掉私立大學的學生,」寶僑家品(PG)客戶發展業務部協理蘇永瞬本身就畢業於淡江大學,但他也觀察到,在目前高度競爭的就業市場,「私立大學進入面試階段的確比較少,而且愈來愈少。」

 

但是,國立大學表現最差的工作態度與能力表現是,國立大學的學生「抗壓性」最低,其次「團隊合作」及「忠誠度」也不高。

 

在政大徵才博覽會上,某大金控人事處招募的主管就說,雖然自己也是台大畢業,但他覺得台大、政大的人有時不比私立學校的學生好用,「他們穩定性不高,做了一、兩年就凍未條,而且好高騖遠,不願做基層的工作。」

 

更有企業認為,「國立大學學生會讀書,但對於人生經驗通常很弱,溫室裡的花朵沒有大開大闔的性格,通常最適合作會計師、律師、金融業等專業性職業,倒不適合衝鋒陷陣,開闢江山。」

 

私立大學生可塑性高

 

私立大學方面,他們在「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具溝通協調能力」及「具表達能力」等,受企業肯定。

 

佳能企業管理部主任李吉森說,像佳能裏比較多私立學校的學生,如淡江、輔大的學生,表達能力及靈活度就比較高,不同於一般只會唸書的國立大學學生。

 

以技術學院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忠誠度高,能配合公司發展規劃」、「能團隊合作」及「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

 

台灣恩益禧公司(NEC)人力資源部部長江朝輝用「勤能補拙」來形容技職的學生,因為技職教育的涵養過程,就是培育技術人才進入社會後能立刻上手,他們多半不像國立大學的學生,會計劃出國深造,反而會專心待在企業,並勤於職場學習的機會。

 

此外,企業認為,技術學院與私立大學學生,在「國際觀及外語能力」、「創新思考」方面的表現就比較差;而技術學院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也較弱。

 

緯創資通行政暨人力資源處處長呂財裕認為,這是結構上的問題,技術學院學生程度比其它學校差,是因為學校現有環境及教學水準的影響。

 

學歷不是絕對成績

 

其實,許多知名企業的CEO也都沒有名校背景。

 

像美商甲骨文(Oracle)總經理李紹唐沒有傲人的學歷,卻從小時候立下擔任外商總經理的目標,從淡江國貿系畢業後,他就特別針對外商投遞履歷。

 

為了進入科技人才的「訓練所」-IBM,李紹唐從最基層的行政專員做起,負責進出品貿易。

 

李紹唐既沒出國念書、也沒拿過碩士,就憑著積極的企圖心,一路升上IBM委外事業群總經理,3年前,應甲骨文之邀擔任總經理,如願完成他的夢想。

 

成大蟬聯7年企業最愛大學生

 

一如往年,成大已蟬聯第七年「企業最愛的大學生」寶座,綜合排名獲1000大企業青睞;

 

台大位居第二,依序排名為交大、清華、政大、台北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淡江大學、中原大學、逢甲大學。

 

《Cheers雜誌》特地列上7年來排名前15名學校的排名,拉長歷史時間來看,除了成大、台大穩居第一、二名,第三名之後的起伏頗大,有些學校在企業心目中成長快速,有些學校逐漸掉落,值得學校深思。

 

就各行業別來看,服務業、高科技製造業、傳統製造業的第一名仍是成大。

 

交大及清華位居高科技製造業第二、三名,也受企業喜愛。

 

豐藝電子人事行政部經理陳錦鋒,覺得清大、交大理工學校背景的學生,有科技人的特質,對研發有興趣,能在企業中待的比較久,穩定性較高;而在金融業來說,企業最歡迎政大的學生。

 

雖然企業普遍認為學生素質下降,但IBM軟體事業群協理盧全一卻不以為意,「這考驗主管是否有慧眼識英雄的能力,好的人才還是能被發掘」。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人力資源部副總裁陶尊芷也認為,現在的學生的素質不是不好,而是價值觀改變了,他們比較重視自我,不會為了工作替公司賣命,而能不能留的住人才,也變成公司的一項考驗。


沒理由責備e世代的人生觀

 

寶僑家品協理蘇永瞬認為,由於現在全球資訊流通快速,大學生對知識探索的領域更廣,也更瞭解、更能體會語言的重要性,所以他觀察到這幾年面試中遇到的優秀大學生,不論在社團經驗、外語能力、專業能力,都比以前的大學生更強。

 

「現在的六、七年級畢業生不見得是素質低落,而是對工作的期望有所不同,」蘇永瞬分析,對四、五年級的企業主管來說,若新鮮人不能忍受煎熬、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就很容易被貼上好高騖遠、素質不佳的標籤,「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沒理由去責備這些e世代的工作觀和人生觀。」

 

相反地,蘇永瞬鼓勵六、七年級新鮮人,工作觀的代溝可以留待時間來磨合,卻不必因此而誤認自己「素質低落」,因此喪失自信。

 

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也觀察,其實台灣的七年級生,正是有始以來父母最有錢、社會最開放、電腦和資訊最普及的一代,「他們的條件絕對贏過我這一代,但看法卻很悲觀。」

 

唯有有信心地看待自己,別人才會對你有信心,社會新鮮人。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NHe2OIGTE0aCV39tHd0-/article?mid=41761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07:5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