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1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紀大災難: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之核爆封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0 10:11:2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世紀大災難: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之核爆封漏?

 


 

 


 

上圖為墨西哥灣鑽井平臺燃燒下沉最新照片公佈:燃燒中的“深海地平線”

 

墨西哥灣漏油從操作失誤到商業事件再到政治糾紛,多方努力促成諸多方案,但一次又一次嘗試仍未能有效堵漏。

 

除英國石油公司絞盡腦汁思考封漏方案,科學家、業內專業人員乃至熱心網友也在為封漏出謀劃策。

 

一份陳舊的技術報告近日浮出水面:蘇聯在歷史上曾4次成功封堵泄漏氣井,使用的方法只有一個:核爆。

 

 

早有先例

 

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利弗莫爾勞倫斯國家實驗室提供一份收錄於2000年的技術報告。

 

報告作者米洛‧D‧諾戴克在文中記述蘇聯在1966年至1981年的幾次核爆封漏法。

 

1966年,蘇聯為封堵一個失控3年的漏氣氣井而首次動用核爆法,且一爆見效。

 

此後15年間,蘇聯以類似核爆法成功封堵3個漏氣氣井,但1981年最後一次核爆以失敗告終。

 

報告寫道,最後一次的失敗也許是因為核爆專家沒有搞清楚漏氣氣井真實漏點。

 

美國作家羅伯特‧S‧諾裏斯在《核彈競賽》一書中也提到蘇聯時期以核爆封堵氣井的歷史。

 

不過,這些氣井均在陸地,而非在數十公里深的海底。

 

核爆堵漏有其科學原理。

 

原子彈爆炸時核爆中心溫度超過太陽表面溫度,可熔化漏點附近的岩石。

 

核爆後岩漿冷凝,自動永久性封漏。

 

核爆滅頂

 

眼見墨西哥灣浮油面積不斷擴大、英國石油公司堵漏方案接連失敗,“滅頂法”不奏效,一些專家和網友開始推介核爆法。

 

休斯敦能源專家和投資銀行家馬特‧西蒙斯接受彭博新聞社採訪時說:“也許,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建立一套武器系統,將它送入海底漏油點引爆,以期熔堵漏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約翰‧羅伯茨上星期也在一檔節目中說:“鑽個孔,扔進一枚核彈,封堵住油井。”

 

主管墨西哥灣堵漏工作的一個聯合指揮部網站如今將核爆法作為一個選項,供網友提意見。

 

短短幾天來,已有7800多條回復帖子對核爆方案表示支持。

 

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機械工程師邁克爾‧E‧韋伯在網路上留言:“海床核爆,原本不可思議,但如今聽上去正越來越合理,越來越合適。”

 

不過,也有人提議,將核爆法降級至常規武器爆炸法,以在獲得相同效果的同時消除輻射影響。

 

核油同漏

 

對於核爆想法,官方反對態度堅決。

 

美國能源部發言人斯蒂芬尼‧米勒明確,無論是能源部長朱棣文還是能源部其他官員,從來沒有想過要在墨西哥灣底下來一次核爆。

 

核爆法如今不在計劃之內,今後也絕不會在計劃之內,“這種想法太瘋狂”。

 

美國《紐約時報》文章說,政府和一些核專家認為,核爆法不僅在技術上存在風險,可能產生諸多無法預測且可能發生的嚴重後果,在政治上也行不通,一方面會違反有關武器條約,另一方面也會給主張“無核世界”的歐巴馬帶來難堪。

 

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發言人凱文‧羅克答復《紐約時報》記者:實驗室數千名核彈專家沒有人支持在墨西哥灣實施核爆的想法。

 

“我們這兒沒有這種想法,”羅克說,“事實上,我們連介入這件事的想法都沒有。我們願意提供一些診斷和其他幫助,但不會牽扯進去。”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科學家說:“不會採用核爆法,因為在技術層面,核爆會讓災難衍生出一個新災難,你會把事情變得更糟。”

 

除官方和科學界反對,也有一些網友對核爆法表示質疑。《紐約時報》轉引一名網友的觀點:“還有什麼比漏油更壞?那就是放射性物質和油一同泄漏。”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BSjyMqBQUULyqadT26VrJ.w/article?mid=14286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18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5 12:3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