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阪神強震16年 日「防震結構」大改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6-16 13:23: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阪神強震16年 日「防震結構」大改造

 

更新日期:2011/01/17 22:43 郭展毓

 

16年前的今天,凌晨5點46分,日本阪神發生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當時造成6434人死亡,4萬多人受傷。

 

16年後的今天,日本的防震技術越來越進步,有醫院採用防震構造,可以減少地震搖晃帶來的傷害;也有學者研發,可以在瞬間改變建築物結構的儀器,避免在地震時產生的共振效應,讓傷害擴大。


倒數計時聲,劃破清晨5點46分的寧靜,也把神戶人帶回16年前,那段天搖地動的回憶裡。

 

阪神地震罹難者家屬:「雖然她(孫女)沒辦法帶著走,不過我的思念總算是傳遞出去了。」

 

16年的光陰,或許無法抹去家屬的悲傷,不過防震的科技,卻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NHK記者:「這就是防震構造的橡皮,透過這橡皮,阪神淡路大地震等級的地震,也可以被吸收。」

 

防震構造的開發,只是防震的第一階段,因為它還不能100%減少地震威脅,因為這樣的防震構造,對低周波震動的阪神大地震有效,不過當發生屬於長週期震動的東海大地震時,防震構造反而變成加速搖晃的元兇。

 

醫院裡的醫療器材,甚至可能直接倒下,壓住病患。

 

研究者:「使用防震構造的情形,醫院可能會覺得安全,可惜絕對不是這樣,防震構造如果引起共振,會讓沒有固定住的東西大力的搖晃。」

 

原來建築物本身的結構波長,如果和地震的波長一致的話,就會產生共振效應,最有名的例子,就是1940年代美國華盛頓州這座吊橋,只因為和陣風的波長一致,產生的共振就幾乎毀了整座橋。

 

不過日本現在透過高科技,利用和地震計連線,提早預測震波頻率,在地震來臨前改變建築物結構,來避免發生共振效應。

 

這項科技,就是利用電磁石來控制建築物內部的支柱,電磁石改變過後的建築物,因為中央多了一根支柱,和其他建築相比,有效降低了地震帶來的損害。

 

研究者:「改變建築物的體質,跟電車準備出發時,腳會為了不跌倒而用力,是一樣的道理。」

 

儘管這些新科技,還是不能100%的避免地震帶來傷亡,不過對阪神大地震的反省,已經對日本的建築工法帶來改變。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7/8/2kzik.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6 04:3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