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2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科幻世界到科學研究─尋找反物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6-16 08:51:2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江南布衣 於 2012-6-16 08:53 編輯

從科幻世界到科學研究─尋找反物質

 

常在科幻作品中現身的反物質,其實正是目前粒子物理研究中相當重要的課題。

 

除了實驗,我們也在太空中搜尋它的蹤跡。 


撰文╱張元翰 

 

 

 

 

喜愛看星艦奇航(Star Trek)的影迷,對於反物質一定不陌生:

 

星艦「企業號」的超光速引擎,動力來源就是反物質與正物質結合時所放出來的巨大能量。

 

不只如此,主角之一機器人百科少校(Lt. Commander Data)的頭腦還是一個「正子腦」。

 

正子腦是著名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他的機器人系列小說中發明的。

 

而在另一位科幻作家尼溫(Larry Niven)的小說中,則提到一個向銀河系飛來,由反物質所構成的星球;

 

此外,巴克斯特(Stephen Baxter)的小說《反冰》(Anti-ice)中,也描述了殘存在超導冰晶中的反物質,並用來做為19世紀科學家登上月球的能源。

 

一代一代的科幻名著,利用反物質激發人們的想像,也讓許多年輕心靈嚮往科學研究,期待能更進一步了解這神奇的謎樣物質。

 

《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Dan Brown)的另一本小說《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中,0.25克的反物質被宗教狂熱份子用來做為威脅梵蒂岡的終極武器。

 

「反物質」這個名詞從此由科幻世界躍入了流行文化。

 

然而,在真實而冷硬的科學世界中,反物質到底呈現什麼樣的面貌呢?

 

科幻小說中的場景是否可能在將來實現?

 

本文從反物質的研究淵源出發,簡單描述反物質研究的現況,希望讓大家更加了解反物質。

 

雖然它在真實的物理中,展現出與科幻作品非常不同的風貌,但不變的是,它確實非常有趣而且神秘。

 

 

製造、儲存與應用

 

反物質在1930年代首次發現時,找到的是反電子(正子)。

 

到了1950年代,反質子和反中子也在加速器中製造出來。

 

1965年,又在實驗室偵測到反氘核(由一個反質子和一個反中子構成的反原子核)。

 

自此大家相信,反物質應該與正物質一樣,是以原子、分子的形式存在,並有對應的週期表,只不過在技術上很多反物質還無法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來。

 

直到2002年,終於在CERN的實驗室中看到了最簡單的反原子——反氫。

 

雖然,要在實驗室中製造出更複雜的反原子恐怕很難,不過能夠做出反氫,就有許多應用的前景。

 

在能夠製造出反物質後,下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儲存及應用。

 

這方面的研究,最大動力是著眼於反物質可以攜帶巨大的能量。

 

因為儲存的問題解決之前,我們是無法大量利用反物質的。

 

這方面的研究現況,後面的〈反物質,冷靜一下!〉文中有詳細的描述,其中所提到的都是最先進的儲存方法。

 

然而距離科幻小說中的應用,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短期內當然更不至於會用來製造武器。

 

目前為止,反物質的應用以高能物理實驗和醫學為主。

 

高能物理實驗利用高速的正、反粒子碰撞,來觀察基本粒子間的交互作用。

 

而在醫學上,正子斷層掃描(PET)是癌症診斷的一項重要工具,這項技術利用正子與電子湮滅時所產生的光子,來推定腫瘤的位置。

 

雖然反物質啟發了人們許多想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則尚待開發。

 

〈反物質,冷靜一下!〉中提到的幾個實驗,正是這方面的開路先鋒。

 

 

反物質與物質,有多對稱?

 

反物質的發現,主要歸功於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的開創性想法。

 

根據他的描述,反粒子就相當於︰

 

在真空中移除一個正粒子所留下的狀態。

 

在此理論的引導下,物理學家普遍認為,正粒子與反粒子間應該有很好的對稱性。

 

的確,正反粒子的質量、半衰期、電磁作用和強作用都相同,顯示出高度對稱。

 

所以當弱作用的正反不對稱性被發現時,很多物理學家很難接受。

 

正反粒子在弱作用中的不對稱,與左右的不對稱有很密切的關係。

 

最明顯的例子是,只有左旋的微中子和右旋的反微中子參與弱作用。

 

弱作用對其他粒子也顯示類似的不對稱。

 

不過物理學家很快就了解,左旋的正粒子與右旋的反粒子對弱作用而言,仍保有極佳的對稱性,所以我們必須把左右變換一起考慮進去,這就是所謂的CP對稱(C代表正反粒子間的轉換;P代表左右轉換,也就是鏡像對映)。

 

所以,正反物質是對稱的。

 

如果沒有任何物理過程違反CP對稱,那麼粒子世界將大為簡單。

 

因為,只要研究正物質的性質,做個CP轉換,就可以得到反物質的性質。

 

然而,1961年克羅寧(James Watson Cronin)和菲奇(Val Logsdon Fitch)對中性K介子(K0)做研究,竟看到K0和它的反粒子間存在著一個微小的CP不對稱。

 

這個發現讓大家非常驚訝,原來物質和反物質間還是有差異。

 

這個微小的差異自然也引起極大的注意,衍生出許多不同推測的理論。

 

但也因為CP不對稱的效應非常微小,所以實驗極為困難。

 

經過了30年來許多實驗的努力,有套標準理論逐漸勝出。

 

這是由日本物理學家小林誠(Makoto Kobayashi)和益川敏英(T. Maskawa)提出的想法,他們用一套矩陣變換來說明弱作用與強作用、電磁作用的差異。

 

這個矩陣如果含有虛數元素,就可以很自然的導出CP不對稱的結論。

 

特別有趣的是,這個CP不對稱的機制,必須是在基本粒子的家族數是三種或更多時,才能發生。

 

而我們現在所知的,基本粒子剛好就有三個家族。

 

這是巧合還是另有深意,也是大家亟需了解的問題之一。

 

小林誠和益川敏英的理論有個重要推論,那就是還有 一種粒子──中性B介子(B0),也會表現出CP不對稱的性質。

 

更重要的是,B0的CP不對稱可能不像K0的那麼微小。

 

基於這個推論,以及CP不對稱在物理上的重要性,1990年以後,美國和日本各自投入大筆經費與人力,建造了專門生產B0的加速器,稱為B工廠。

 

這兩個加速器上也各自建造了巨大的粒子探測器(美國的稱為BaBar,日本的稱為BELLE),以偵測B0的衰變產物,並測量其CP不對稱。

 

這兩個實驗十分成功,在2000年開始運轉後,很快就明確測出B0的CP不對稱。

 

正如大家所預料,這個不對稱性相當大,而且可以在很多不同的衰變過程中觀測到。

 

這個是近10年來粒子物理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CP的不對稱,標示了正反物質在本質上的差異,這引起大家思考更進一步的對稱,也就是所謂的CPT對稱。

 

CPT對稱的操作,除了將粒子變為反粒子、左右對換外,還要加上將時間反向進行。

 

現代物理學的基本理論方法,提供CPT對稱非常強的理論基礎,CPT對稱如果不成立,則整個基本粒子理論都需要全盤修改。

 

現在看來CPT不對稱的可能性很小(見〈反物質,冷靜一下!〉)。

 

不過,從C不對稱、CP不對稱的歷史一路看來,大自然似乎喜歡維持一個大致的對稱,然後在細微處保留小小的不對稱,讓物理世界更加繽紛有趣。

 

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在某個粒子身上找到微小的CPT不對稱,再次讓物理學家跌破眼鏡。

 

 

宇宙中的反物質

 

然而另一方面,當我們還在汲汲於研究那非常微小的CP不對稱時,大自然卻給我們出了一個大謎題:

 

放眼望去,我們的地球、太陽系,以及整個銀河系,都是由正物質造成的。

 

也就是說,宇宙中正、反物質的量,呈現百分之百的不對稱。

 

實驗室裡所看到的正反物質對稱性,並沒有反映在真實的宇宙,這個問題強烈指出,我們對於反物質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漏洞。

 

宇宙起源於一個由無到有的大爆炸,一般相信這個過程應該產生一樣多的正反粒子。

 

(因為正反粒子碰撞會產生能量,反推可知,巨大能量應產生相同數量的正反粒子。)

 

可是,經過長時間的宇宙演化,現在我們四周只剩下正物質。反物質都到哪裡去了?

 

著名的俄國物理學家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研究這個問題,並提出了有名的三條件:

 

CP不對稱,正反物質才有實質的差異;

 

質子會衰變,才能改變反粒子的總數;

 

宇宙膨脹的過程中,曾經脫離熱平衡狀態,因為熱平衡狀態會抹平正反粒子的任何差異。

 

CP不對稱所研究的關鍵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實驗室中量到的CP不對稱是否足夠大,而能滿足第一個條件。

 

以現有的數據看來,CP不對稱似乎還不夠大到足以消滅所有的反粒子。

 

而且,即使CP對稱夠大,質子的衰變也沒有實驗上的根據,沙卡洛夫的這個想法似乎行不通。

 

 

引用:http://sa.ylib.com/news/newsshow.asp?FDocNo=1277&CL=14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8:02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