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41|回復: 1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厥陰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3-18 09:5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厥陰篇


厥陰篇


厥陰篇中次第不一,有純陽無陰之證,有純陰無陽之證,有陰陽差多差少之證,有陽進欲愈之證,有陰進未愈之證,大率陽脈陽證,當從三陽經治法,陰脈陰證,合用少陰經治法,厥陰見陽為易愈,見陰為難愈,其陰陽錯雜不分,有必先溫其裏,後解其表,設見咽喉不利,咳唾膿血,則溫法不可用,仍當先解其表矣,世醫遇厥陰諸證,如涉大洋,茫無邊際,是以動手即錯耳,茲以類相聚,分為五截,庶學者易於入室也。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蚘蛔同)


消渴者,飲水多而小便少也。


厥陰邪熱盛,則腎水為之消,故消而且渴,其渴不為水止也。


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者,肝火上乘,肝氣通於心也。


饑不欲食者,木邪橫肆,胃土受制也。


食則吐蚘者,胃中饑,蚘臭食則出也。


下之利不止者,邪在厥陰,下之徒傷陽明,木益乘其所勝,是以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耳。


按厥陰原無下法,故首先示戒云:下之利不止,蓋厥多主下利,下利中伏有死證,中間雖有小承氣一法,因胃有燥屎,微攻其胃,非攻厥陰之邪也厥陰與少陽表裏,邪在少陽已有三禁,豈厥陰反宜下乎,雖有厥應下之一語,乃對發汗而言,謂厥應內解其熱,不當外發其汗,豈可泥應下二字,遂犯厥陰之大戒耶,今人每讀傷寒六七日當下,此特指陽邪入府而言,未嘗言邪傳厥陰可下也。


張卿子曰:嘗見厥陰消渴數證,舌盡紅赤,厥冷脈微渴甚,服白虎黃連等湯皆不救,蓋厥陰消渴,皆是寒熱錯雜之邪,非純陽亢熱之證,豈白虎黃連等藥所能治乎。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04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2:33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當吐蚘,今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胃寒,蚘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藏厥者,其人陽氣素虛,腎藏之真陽衰極,蚘厥者,始本陽邪,因發汗吐下太過,或寒飲畜積胃中,寒熱交錯,蚘不能安而上膈也。


脈微而厥,則陽氣衰微可知,然未定其藏厥蚘厥也。


惟膚冷而躁無暫安時,加以趺陽脈不出,乃為藏厥,藏厥用附子理中湯及炙法,其厥不回者死,若是蚘厥,則時煩時止,未為死候,但因此而馴至胃中無陽,則死也。


烏梅丸中酸苦辛溫互用,以治陰陽錯亂之邪,胃中之寒熱和而蚘自安矣,厥陰多主下利厥逆,所以久利而變膿血,亦不出此主治也。


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蚘。


病人素有寒飲,復發其汗,則大損胸中陽氣,胃中寒飲愈逆,致蚘不安而上出也。


後人以理中丸加烏梅治之,仍不出仲景之成則耳。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05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2:49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傷寒本自寒,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連黃苓人參湯主之。


傷寒本自寒下,其人下虛也。


醫復吐下之,損其胸中陽氣,內為格拒,則陰陽不通,食入即吐也。


寒格更逆吐下,言醫不知,又復吐下,是為重虛,故用乾薑散逆氣而調其陽,辛以散之也。


苓連通寒格而調其陰,苦以泄之也。


人參益胃氣而調其中,甘以緩之也。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腹痛多屬虛寒,與實滿不同,若更轉氣下趨少腹,必因寒而致下利,明眼見此,自當圖功於未著也。


按腹痛亦有屬火者,其痛必自下逆攻而上,若痛自上而下趨者,定屬寒痛無疑。


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0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3:04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太陽陽明併病,面色緣緣正赤者,為陽氣怫鬱,宜解其表,此下利脈沉遲而面見少赤,身見微熱,乃陰寒格陽於外,則身微熱,格陽於上則面少赤,仲景以為下虛者,謂下無其陽而反在外在上,故云虛也。


虛陽至於外越上出,危候已彰,或其人陽尚有根,或服溫藥以勝陰助陽,陽得復返而與陰爭,差可恃以無恐,蓋陽返雖陰不能格,然陰尚盛,亦未肯降,必鬱冒少頃,然後陽勝而陰出為汗,邪從外解,自不下利矣。


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上條辨證,此條用藥,兩相互發,然不但此也。


少陰病下利清穀,面色赤者,已用其法矣,要知通之正所以收之也。


不然,豈有汗出而反加葱之理哉。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四逆湯,攻表桂枝湯。


此與太陽篇中下利身疼,先裏後表之法無異,彼因誤下而致下利,此因下利而致腹脹,總之溫裏為急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0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3:21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身疼痛,有裏有表,必清便已調,其痛仍不減,方屬於表,太陽條中已悉,故此不贅。


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此條重舉下利清穀不可攻表以示戒,正互明上條所以必先溫裏,然後攻表之義,見誤表其汗,則陽出而陰氣瀰塞胸腹,必致脹滿而釀變耳,合用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以溫胃消脹為務也。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凡用吳茱萸湯,有三證,一為陽明食穀欲嘔,一為少陰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此則乾嘔吐涎沫頭痛,經絡證候各殊,而治則一者,總之下焦濁陰之氣,上乘於胸中清陽之界,真氣反鬱在下,不得安其本位,有時欲上不能,但衝動濁氣,所以乾嘔吐涎沫也。


頭痛者,厥陰之經,與督脈會於巔也。


食穀欲嘔者,濁氣在上也。


吐利者清氣在下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08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3:39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手足厥冷者,陰寒內盛也。


煩躁欲死者,虛陽擾亂也。


故主吳茱萸湯,以茱萸專主開豁胸中逆氣,兼人參薑棗以助胃中之真陽,共襄祛濁之功,由是清陽得以上升,而濁陰自必下降矣。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嘔與微熱,似有表也脈弱則表邪必不盛,小便利則裏邪必不盛,可見其嘔為陰邪上干之嘔,熱為陽邪外散之熱,見厥則陽遭陰掩,其勢駸危,故為難治,非用四逆湯莫可救也。


已上陰進未愈證。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大汗出而熱反不去,正恐陽氣越出,若內拘急四肢疼,更加下利厥逆惡寒,則在裏先是陰寒急用四逆湯以回其陽,而陰邪自散耳。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此證較上條無外熱相錯,其為陰寒易明,然既云大汗大下利,則陰津亦亡,但此際不得不以救陽為急,俟陽回尚可徐救其陰,所以不當牽制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09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3:56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六七日不利,忽發熱而利,渾是內陰外陽之象,蓋發熱而利,裏虛而外邪內入也。


故曰有陰,汗出不止,表虛而內陽外出也。


故曰無陽,此中伏有危機,所以仲景早為回護,用溫用炙以安其陽,若俟汗出不止,乃始圖之,則無及矣,可見邪亂厥陰,其死生全關乎少陰也。


不然,厥陰之熱深厥,深何反謂之有陰無陽哉。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陽氣外脫也。


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亡陽不能溫養經脈也。


故主四逆湯以溫之。


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吐利不止,而且下利清穀,加之小便復利,津液四脫裏之虛寒極矣,況外熱而汗大出,為陽復外脫脈微欲絕者,陽氣衰微可知,急宜四逆湯復陽為要也。


設四逆不足以殺其勢,其用通脈四逆,具見言外矣。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10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4:15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吐已下止,當漸向安,不得復有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也。


今脈微欲絕者,則其吐下已斷,又為真陽垂絕矣,急宜通脈四逆追復元陽,更加豬膽為陰嚮導也。


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


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亡血本不宜用薑附以損陰,陽虛又不當用歸芍以助陰,此以利後惡寒不止,陽氣下脫已甚,故用四逆以復陽為急也。


其所以加人參者,不特護持津液,兼陽藥得之,愈加得力耳,設誤用陰藥,必致腹滿不食,或重加泄利嘔逆,轉成下脫矣。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11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4:33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為亡血,下之死。


傷寒五六日,邪入厥陰,其熱深矣,乃湯邪不上結於胸,陰邪不下結於腹,其脈虛而復厥,乃非熱深當下之比,以其亡血傷津,大便枯濇,恐人誤認五六日,熱入陽明之燥結,故有不可下之之戒,蓋脈虛腹濡,知內外無熱,厥則陰氣用事,即當同上條亡血例治,設其人陰血更虧於陽,或陰中稍挾陽邪,不能勝辛熱者,又屬當歸四逆證矣。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陽邪必結於陽,陰邪必結於陰,故手足厥冷,小腹滿按之痛者,邪不上結於胸,其非陽邪可知,其為陰邪下結可知,則其當用溫用炙更可知矣。


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炙厥陰,厥不還者死。


脈微而厥,更加煩躁,則是陽微陰盛,炙毛際以通其陽,而陽不回則死,炙,所以通陽也。


厥不還,則陽不回可知矣。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炙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炙之不溫,脈不還,已為死證,然或根柢未絕亦未可知。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12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4:52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設陽氣隨陰火上逆,胸有微喘,則孤陽上脫而必死矣,與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正同。


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脈絕不惟無陽,而陰亦無矣,陽氣破散,豈有陰氣不消亡者乎,晬時脈還,乃脈之伏者復出耳,仲景用炙法,正所以通陽氣,而觀其脈之絕與伏耳,故其方即名通脈四逆湯,服後利止脈出,則加人參以補其亡血,若服藥晬時脈仍不出,是藥已不應,其為脈絕可知。


傷寒發熱,下逆厥逆,躁不得臥者死。


躁不得臥,腎中陽氣越絕之象也。


大抵下利而手足厥冷者,皆為危候,以四肢為諸陽之本故也。


加以發熱躁不得臥,不但虛陽發露,而真陰亦已爍盡無餘矣,安得不死乎。


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厥證但發熱則不死,以發熱則邪出於表,而裏證自除,下利自止也。


若反下利厥逆,煩躁有加,則其發熱又為真陽外散之候,陰陽兩絕,故主死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13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5:10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為難治。


厥利而熱,不兩存之勢也。


發熱而厥七日,是熱者自熱,厥利者自厥利,陰陽兩造其偏,漫無相協之期,故雖未見煩躁,已為難治,蓋治其熱則愈厥愈利,治其厥利則愈熱,不至陰陽兩絕不止耳。


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苓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苓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脈遲為寒,寒則胃中之陽氣已薄,不可更用寒藥矣,腹中即胃中,今胃冷而反能食,則是胃氣發露無餘,其陽亦必漸去,不能久存,故為必死,較後條之食以索餅不發熱者,自是天淵。


已上純陰無陽證。


下利脈大者,虛也。


以其強下之故也。


設脈浮革,因爾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主之。


下利脈大,為虛陽下陷,設脈浮革,為風邪乘虛襲肝,風邪結聚,則水飲停留,因爾腸鳴者,宜當歸四逆以散風利水也。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似乎陰寒之極,蓋緣陽邪流入厥陰營分,以本虛不能作熱,故脈細欲絕也。


此為陰鬱陽邪,所以仲景處方,仍用桂枝湯和其中外,加當歸以和厥陰之營血,通草以通太陽之本,細辛以淨少陰之源,使陽邪得從外解,本非治陰寒四逆之藥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14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5:32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蓋脈細欲絕,為陰氣衰於內,不能鼓動其脈,而肌表之陽亦虛,非真陽內虧之比,故藥中宜歸芍以濟陰,不宜薑附以劫其陰,即其人素有久寒者,但增吳茱萸生薑由是觀之,乾薑附子寍不在所禁乎,久寒者,陳久之寒非時下直中之寒也明矣。


前條下利脈大亦用此湯者,以下多傷陰,陰傷則陽不歸附,故脈雖浮大,而證仍屬血虛也。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炙之。


手足厥逆,本當用四逆湯,以其脈促,知為陽氣內陷,而非陽虛,故但用炙以通其陽,不可用溫經藥以助陽也。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厥有寒熱之異,治雖霄壤,而不可下則一,總由脾胃之陰陽,不相順接,所以不能溫順四末耳。


傷寒熱少厥微,指頭寒默默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


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嘔胸脇煩滿者,其後必便血。


熱少厥微,指頭微寒,其候原不為重,然默默不欲食,煩躁數日,胃中津液傷而困矣,若小便利色白,則邪熱暗除,胃氣漸復,故欲得食,若厥而嘔,胸脇滿不去,則邪聚中焦,故嘔而煩滿,其後陰邪必走下竅而便血,以厥陰主血故也。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濇者,必清膿血。


下利為陰邪,浮數為陽脈,若陰盡復陽,則尺脈自和,今尺中自濇,乃熱邪搏結於陰分,雖寸口得陽脈,究竟陰邪必走下竅而便膿血也。


此條與上條厥嘔胸脇煩滿者,雖有輕重之殊,而治法不異,並宜白頭翁湯,膿血止,芍藥甘草湯。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15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5:54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少熱多,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其後必便膿血,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其病為進,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


太陽以惡寒發熱為病進,恐其邪氣傳裏也。


厥陰以厥少熱多為病退,喜其陰盡復陽也。


然熱氣有餘,又為內外癰膿便血之兆矣。


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索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


後三日脈之,其熱續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熱三日,并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後三日脈之而脈數,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餘,必發癰膿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1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6:14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少陰經中,內藏真陽,最患四逆,故云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厥陰經中,內無真陽不患其厥,但患不能發熱,與夫熱少厥多耳,然厥證多兼下利,其陽熱變為陰寒者,十常六七也論中恐暴熱來,出而復去後三日脈之,其熱尚在,形容厥證重熱之脈證如覩,然得熱與厥相應,尤無後患,若熱氣有餘,病勢雖退,其後必發癰膿,以厥陰主血,熱與血久持不散,必致壅敗也。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與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傷寒厥而心下悸,以邪熱內深,飲水過多,水氣乘心所致也。


水者心火所畏,故乘之則動悸不寍,飲之為患,甚於他邪,所以乘其未漬入胃,先用茯苓甘草湯以清下利之源,後乃治厥,庶不致厥與利相因耳。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已下利而更煩,似乎邪未盡解,然必心下濡而不滿,則為虛煩,與陽明誤下胃虛膈熱之證頗同,故俱用湧法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1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6:36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候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此表裏錯雜之邪,雖為難治,非死證也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明是陽邪陷陰之故,非陽氣衰微可擬,手足厥冷者,胃氣不布也。


下部脈不至者,因泄利不止而陰津下脫也。


咽候不利,唾膿血者,陽邪搏陰上逆也。


所以仲景特於陰中提出其陽,得汗出而錯雜之邪盡解也。


或問傷寒三陽證宜汗,而厥陰證中有麻黃升麻湯之例,其故何也。


詳此證之始原係冬溫,以其有咽痛下利,故誤認傷寒裏證而下之,致泄利不止,脈變沉遲,證變厥逆,皆熱邪內陷,種種危殆,賴真陽未漓猶能驅邪外行,而見咽喉不利唾膿血,明係熱邪返出,遊溢少陰經脈之候,亦為木槁土燔,凌爍肺金之候,方中用麻黃升麻,所以升陷內之熱邪,桂枝芍藥甘草當歸調其營衛,緣太陽少陰之邪,既以併歸厥陰,故於桂枝湯三味中,必加當歸以和陰血,萎蕤天冬下通腎氣,以滋上源,且萎蕤為治風溫咽痛熱咳之專藥,本文雖不曰咳,而云咽喉不利,唾膿血,可知其必然大咳,而膿血始應也。


黃苓芍藥甘草,治邪併於內之自利,知母石膏甘草,治熱伏少陰之厥逆,其邪既伏於少陰,非知母則鬱熱不除,且熱必由陽明而解,非石膏則腠理不開,其所以月乾薑白朮茯苓者,以其既經大下,非此不能保護中州耳,朱奉議以此湯裁去升知冬芍,薑朮桂苓,加入葛根羌活,川芎杏仁白薇青木香以治風溫,總不出此範圍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18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6:55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復利。


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言傷寒表證罷,先見厥利而後發,非陰證始病便見厥利也。


先厥後發熱,而利必自止,乃厥陰之常候,下文見厥復利,乃預為防變之辭,設厥利止而熱不已,反見咽痛喉痹,或便膿血,又為陽熱有餘之證矣。


已上陰陽錯雜證。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


先厥後熱,下利止,其病為欲愈矣,乃反汗出咽中痛,是邪熱挾痰濕上攻,而為喉痹也。


然既發熱,即無汗而邪亦外出,所以利必自止,若不止,則無汗,明係邪不外出,仍在於裏,必至便膿血也。


便膿血者,其喉不痹,見熱邪在裏,即不復在表,在下即不復在上也。


喉痹者,桔梗湯,便膿血者,白頭翁湯。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19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7:15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傷寒初起一二日間,所見皆惡寒發熱之陽證,至四五日傳進陰經而始厥也。


前云諸四逆者,不可下矣,此云應下之,其辨甚微,蓋先四逆與先發熱而後厥者,其來迥異,故彼云不可下,此云應下之者,以其熱深厥深,當用苦寒之藥,清解其在裏之熱,庶有生理,小陷胸湯合小承氣可也。


即下利讝語,但用小承氣湯止耳,從未聞有峻下之法也。


若不用苦寒,反用辛甘發汗,寍不引熱勢上攻乎,口傷爛赤,與喉痹互意。


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嘔有胃中虛寒而嘔,有肝氣逆上而嘔,皆當辛溫治其逆氣,此則熱聚於胃,結成癰膿而嘔,即內經所謂熱聚於胃口不行,胃脘為癰之候,恐人誤用辛熱止嘔之藥,所以特申不可治嘔,但俟膿盡自愈,言熱邪既有出路,不必用藥以伐其胃氣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20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7:41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


傷寒在三陽邪熱全盛之時,其脈當實,今傳次厥陰,為邪氣向衰之際,況復下利日十餘行,而反見實脈,是正衰邪盛,故主死也。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熱利而至下重,濕熱交併之象也。


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


白頭翁湯主之。


下利欲飲水者,與藏寒利而不渴自殊,乃熱邪內耗津液,縱未顯下重之候,亦當以前藥勝其熱也。


已上純陽無陰證。


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知自愈。


此云厥終不過五日,言厥之常,前云厥反九日而利,言厥之變,蓋當則易治,變則難復也。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21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8:02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下利而脈沉弦,為邪熱內陷,故主後重,若沉弦而大,為邪熱勢盛,故未易止,若沉而微弱數者,為邪熱向衰,故雖發熱不死,設見脈大身熱,其死可知矣。


內經云:下利發熱者死,仲景下利手足反溫,脈緊反去,必自愈,又曰:下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此皆陰寒下利,非滯下積熱內奔,熱邪外泄,內外俱劇之比。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令自愈,下利脈數而渴者令自愈,設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令自愈,設復緊為未解。


脈弱乃陰退陽復,在表作微熱,在裏作微渴,微熱而渴,證已轉陽,故不治自愈,下利本陽虛陰盛,得至脈數而渴,是始焉陰盛,今則陽復矣,故自愈也。


設不愈,則不但陽復,必其陽轉勝於陰,而圊膿血也。


脈數與微熱互意,汗出與脈弱互意,脈緊則不弱矣,邪勢方張,其不能得汗又可知矣,此與陽明脈緊則愈,少陰脈緊反去互發,陽明邪氣尚盛,故喜緊惡遲,少陰厥陰邪氣向衰,故喜弱惡緊,總不出緊去人安之妙義也。


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


陽氣將復,故欲飲水,然須少少與之,是謂以法救之,蓋陰邪方欲解散,陽氣尚未歸復,若恣飲不散,反致停畜釀禍耳。


渴欲飲水,與下利後飲水者不同,此則熱邪盡解,但津液受傷而渴,彼則熱邪在裏,煎迫津液而渴,未可一例而推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22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09:58:26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篇


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


按仲景三陰皆有中風,然但言欲愈之脈,而未及於證治者,以風為陽邪,陰經之中,得風氣流動,反為欲愈之機,蓋厥陰之脈,微緩不浮,中風病傳厥陰,脈轉微浮,則邪還於表,而為欲愈之徵也。


已上陽進欲愈證。


下利讝語者,有燥屎也。


宜小承氣湯。


下利則熱不結,胃不實何得讝語耶,此必邪返於胃,內有燥屎,故雖下利,而結者自若也。


與陽明證讝語胃中有燥屎正同,乃不用大承氣,而用小承氣者,以下利腸虛兼之厥陰主裏,所以但用小承氣微攻其胃,全無大下之例耳。


上條厥陰轉歸陽明府證。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厥陰之邪欲散,則逆上而還少陽,必發熱而嘔,以肝膽藏府相連,故用小柴胡以升提厥陰之邪,從少陽而散也。


上條厥陰轉出少陽經證。


下利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宜桂枝湯發汗。


厥陰病自利止後,圊便自調,知裏寒已退,但身痛者,邪氣已還於表,故用桂枝以和營衛而愈也。


上條厥陰回陽熱從外解證。


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上條厥陰經證自解候。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5&pid=700523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3:36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