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湯】
白虎湯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注。白虎者。
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陰獸。虎嘯穀風冷。涼生酷暑消。神於解熱。莫如白虎。知母、石膏。辛甘而寒。辛者金之味。寒者金之性。辛甘且寒。得白虎之體焉。甘草、粳米。甘平而溫。甘取其緩。溫取其和。緩而且和。得伏虎之用焉。飲四物之成湯。來白虎之嗥嘯。陽氣者。
以天地之疾風名也。
風行而虎嘯者。
同氣相求也。
虎嘯而風生者。
同聲相應也。
風生而熱解者。
物理必至也。
抑嘗以此合大小青龍真武而論之。
四物者。
四方之通神也。
而以命名。蓋謂化裁四時。神妙萬世。 名義兩符。實自然而然者也。
方而若此。可謂至矣。
然不明言其神。而神卒莫之掩者。
君子盛德。此其道之所以大也。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溺。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
白虎湯主之。
周注。此因中 而引動伏邪齊出。三陽為病極重。腹滿者。
熱本病也。
身重難以轉側者。
濕本病也。
若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溺。則是 本病矣。
惟熱 相兼。其熱勢尤劇。此時倘復汗之。
則津液外亡。而譫語轉甚。若下之。
則陰氣下竭。而陽氣上脫。故額上汗而手足逆冷矣。
故必仍自汗者。
主以白虎。設誤汗下而證如上者。
加人參為無疑也。
傷寒脈滑而厥者。
裡有熱也。
白虎湯主之。
周注。滑為邪實。何反至厥。即熱深厥深之義。故特申之曰。裡有熱也。
裡熱安得不用白虎湯乎。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者。
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周注。發熱汗出。熱本病也。
今脈浮無汗。必因邪風襲表矣。
豈可竟與白虎湯乎。
故必以辛涼先撤其邪。然後治熱。始為無礙。假使表邪解而煩渴轉甚者。
明系因邪以更耗津液。白虎湯固非解表之劑。又豈有助正之功。加人參者。
益其元也。
元稍益而熱易清矣。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周注。燥渴且煩。為熱證本病。而曰無大熱者。
以獨背微惡寒也。
背為太陽經位。 正氣大虛。故微惡寒。安得不用補正之藥。於本湯中乎。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
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 心中懊 。舌上苔滑者。
梔子豉湯主之。
(方見前)
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
豬苓湯主之。
周注。浮緊傷寒脈也。
何以為熱病。以其發於夏。反惡熱不惡寒也。
又何以獨言陽明。以夏時濕熱上蒸。邪從胃發。且腹滿而喘。種種皆陽明證也。
然咽燥非少陰證耶。
不知陽明為從出之途。少陰其伏臟之地也。
夫既陽明熱病。曷又為脈反浮緊。正以夏時肌腠本開。人本多汗。邪風襲入。致腠理反閉而無汗。故夏之風脈。每反顯冬之寒脈也。
今云汗出而脈亦浮緊者。
正因浮甚有力。熱邪盛而致也。
若不知者。
以辛熱汗之。
耗其津液。必至躁妄昏昧。火劫溫針。燥其陰血。必至驚擾無寐。下之必亡其陰。必至胃虛邪陷。心中懊 。此皆誤治。將何以救之乎。
觀舌上苔滑者。
則外邪尚在。以梔子解熱。香豉去邪。是為合法。若渴飲水漿。 口乾舌燥。知其外邪亦入。總以白虎湯為治。加人參者。
以誤治而津液大傷也。
設使緊脈去而浮在。發熱飲水。小便不利。則其浮為虛。而熱已入膀胱矣。
入膀胱者。
曷不飲以四苓。而主以豬苓耶。
傷寒之小便不利。結於氣分。熱病之小便不利。由於血分者也。
因邪鬱既深。耗液日久。故必以阿膠補虛。滑石祛熱。而無取於白朮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416&pid=255693&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