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仲景脈說】
解仲景脈說
龐曰:動脈見於關上下,無頭尾,厥厥動搖,名曰動也。
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
關位占六分,前三分為陽,後三分為陰。
若當陽連寸動而陰靜,法當有汗而解。
《素問》云:陽加於陰謂之汗。
當陰連尺動而陽靜,則發熱,《素問》云:尺粗為熱中。
若大汗後,形冷惡寒者,三焦傷也,此是死證。
脈按之虛軟,戰汗而解;
脈按之有力,躁汗而解;
脈虛微,必經汗吐下,無津液作汗,陰陽自和愈。
趺陽在足大指次指間,上行五寸,是足陽明胃脈也。
(名曰衝陽穴也。)
少陰脈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是足少陰腎脈也。
(名太谿穴。)
仲景云: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
謂醫者只憑尺寸,不診衝陽、太谿也。
龐曰:寸口脈浮大,浮為虛,醫反下之,為責虛取實;
大為無血,反飲冷水,令汗大出,為守空迫血。
致趺陽脈亦浮虛,虛寒相搏,則噎也;
若趺陽脈不浮而但滑者,則胃寒而噦矣。
龐曰:伏氣之病,謂非時有暴寒而中人,伏毒瓦斯於少陰經,始雖不病,旬月乃發,便脈微弱,法先喉痛似傷,次則下利。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7%85%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36&pid=699938&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