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一】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脈經》曰:風傷陽,寒傷陰。
少陰受病,則得之於寒,二三日以上,寒極變熱之時,熱煩於內,心中煩,不得臥也。
與黃連阿膠湯,扶陰散熱。
黃連阿膠湯方:黃連(四兩。
苦寒) 黃芩(一。
趙本作二,兩。
苦寒) 芍藥(二兩。
酸平) 雞子黃(二枚。
甘溫)
阿膠(三兩。
趙本注:一云三挺。
甘溫)
陽有餘,以苦除之,黃芩、黃連之苦,以除熱;
陰不足,以甘補之,雞黃、阿膠之甘,以補血;
酸,收也,泄也,芍藥之酸,收陰氣而泄邪熱。
上五味,以水五(趙本作「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膠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少陰客熱,則口燥舌乾而渴。
口中和者,不苦不燥,是無熱也。
背為陽,背惡寒者,陽氣弱,陰氣勝也。
經曰: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灸之,助陽消陰;
與附子湯,溫經散寒。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57&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