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9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吐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8-21 16:22: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吐血

 

吐血

 

積瘀在絡。動絡血逆。今年六月初。時令暴熱。熱氣吸入。首先犯肺。氣熱血涌。強降其血。血藥皆屬呆滯。而清空熱氣。仍蒙閉於頭髓空靈之所。諸竅閉塞。

 

鼻窒 肉。出納之氣。都從口出。顯然肺氣鬱蒸。致腦髓熱蒸。脂液自下。古稱爍物消物莫如火。但清寒直泄中下。清空之病仍然。議以氣分輕揚。無取外散。專事內通。醫工遇此法。則每每忽而失察。

 

連翹 牛蒡子 通草 桑葉 鮮荷葉汁 青菊花葉 生石膏以毒藥熏瘡。火氣逼射肺金。遂令咳嗆痰血。咽乾胸悶。診脈尺浮。下焦陰氣不藏。最慮病延及下。即有虛損之患。姑以輕藥。暫漸清上焦。以解火氣。

 

杏仁 綠豆皮 冬瓜子 苡仁 川貝 兜鈴脈數澀小結。痰血經年屢發。仍能納食應酬。此非精血損怯。由乎五志過動。相火內起肝膽。操持鬱勃。皆令動灼。致絡血上滲混痰火。必靜養數月方安。

 

否則木火劫爍。胃傷減食。病由是日加矣。

 

丹皮 薄荷梗 菊花葉 黑梔 淡黃芩 生白芍 鬱金 川貝虛不肯復謂之損。納食不充肌膚。臥眠不能著左。遇節令痰必帶血。脈左細右勁數。是從肝腎陰血之傷。延及氣分。倘能節勞安逸。僅能帶病永年。損症五六年。無攻病之理。臟屬陰。議平補足三陰法。

 

人參 山藥 熟地 天冬 五味 女貞內經分上下失血為陰絡陽絡。是腑絡取胃。臟絡論脾。今飲食甚少。柔膩姑緩。上下交病。治在中焦。其午火升煩嗽。亦因血去陽傷。以胃藥從中鎮補。使生氣自充也。

 

人參 茯苓 白朮 炙草 扁豆 白芍 山藥向有失血。是真陰不旺。夏至陰生。伏天陽越於表。陰伏於裡。理宜然矣。

 

無如心神易動。暗吸腎陰。絡脈聚血。陽觸乃溢。陰伏不固。隨陽奔騰。自述下有沖突逆氣。血涌如泉。蓋任脈為擔任之職。失其擔任。衝陽上衝莫制。皆腎精肝血不主內守。陽翔為血溢。陽墜為陰遺。腰痛足脛畏冷。何一非精奪下損現症。經言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藥味宜取質靜填補。重著歸下。莫見血以投涼。勿因嗽以理肺。若此治法。元海得以立基。衝陽不來犯上。然損非旬日可復。須寒暑更遷。凝然不動。自日遂安適。調攝未暇縷悉也。

 

人參 炒熟地 鮮河車膠 茯苓 炒黑枸杞子 北五味 沙苑 紫石英早晨未進飲食。咳逆自中焦上衝。有欲嘔之象。虛裡左脅呼吸牽引震動。

 

背部四肢寒冷。入暮心腹熱灼。而舌上乾辣。夫陽虛外生寒。陰虛生內熱。陽屬腑氣。主乎外衛。陰屬臟真。主乎內營。由絡血大去。新血未充。穀味精華。不得四布。知味容納。而健運未能自然。脅右少舒。全系胃絡。下焦陰精損傷。中焦胃陽不振。夏至初陰不主來復。交節絡血再動。總是既損難以驟復之征。大意下焦陰陽宜潛宜固。中焦營衛宜守宜行。用藥大旨如此。至於潛心滌慮。勿擾情志。

 

再於子午。參以靜功。俾水火交。陰陽偶。是藥餌以外工夫。皆培植生氣之助。幸留意焉。

 

養營湯去黃 遠志操持怫鬱。五志中陽動極。失血咳嗆有年。皆由性情內起之病。草木難以奏安。今形色與脈。日現衰憊。系乎生氣克削。慮春半以後。地氣升。陽氣泄。久病傷損。裡真少聚。冬春天冷主藏。總以攝補足三陰臟。扶持帶病延年。就是人工克盡矣。

 

人參 炒白芍 熟地炭 五味 建蓮 炙草脈堅。形瘦久咳。失血有年。食物厭惡。夜寢不適。固以培本為要。所服七味八味湯丸。乃肝腎從陰引陽法。服之不效。此液虧不受桂附之剛。當溫養攝納其下。兼與益胃津以供肺。

 

早服 熟地 柏子仁 杞子 五味 胡桃肉 牛膝 蓯蓉 茯苓 蜜丸晚服 人參 麥冬 五味 炙草 茯苓 山藥 鮮蓮子半月前恰春分。陽氣正升。因情志之動。厥陽上燔。致咳震動絡中。遂令失血。雖得血止。診右脈長大透寸部。食物不欲納。寐中呻吟囈語。由至陰損及陽明。精氣神不相交合矣。

 

議斂攝神氣法。

 

人參 茯神 五味 炙草 棗仁 龍骨 金箔血大去。則絡脈皆空。其傷損已非一腑一臟之間矣。

 

秋分寒露。天氣令降。

 

身中氣反升越。明明裡不肯收攝。虛象何疑。今診脈弱濡澀。肢節微冷。氣傷上逆。若煙霧迷離。熏灼喉底。故作嗆逆。大旨以上焦宜降宜通。下焦宜封宜固。得安穀崇土。再商後法。

 

人參 炒黑杞子 炒黑牛漆 茯神 炒山藥 生苡仁憂思怫鬱。五志氣火內燔。加以煙辛泄肺。酒熱戕胃。精華營液。為熱蒸化敗濁。經云。陽絡傷則血外溢。蓋胃絡受傷。陽明氣血頗富。猶勉強延磨歲月。至於陽明脈絡日衰。斯背先發冷。右脅酸痛。而咳吐不已。胃土愈憊。肝木益橫。厥陽愈逆。穢濁氣味。無有非自下泛上。大凡左升屬肝。右降屬肺。由中焦胃土既困。致有升無降。壅阻交迫。所以著左臥眠。遏其升逆之威。且煩蒸熱灼。並無口渴飲水之狀。病情全在血絡。清熱滋陰之治。力量不能入絡。茲定清養胃陰為主另進通絡之方。肝膽厥陽少和。冀其涎少脅通。積久沉 。調之非易。

 

桑葉 丹皮 苡仁 蘇子 鉤藤 鬱金 降香 桃仁有年冬藏失司。似乎外感熱熾。辛散苦寒。是有餘實症治法。自春入夏。大氣開泄。日見懨懨衰倦。呼吸喉息有聲。脅肋窒板欲痛。咯嗆紫血。絡脈不和。議以辛補通調。不致寒凝燥結。冀免關格上下交阻之累。

 

柏子仁 細生地 當歸須 桃仁 降香 茯神先有骨痛鼓栗。每至旬日必吐血碗許。自冬入夏皆然。近僅可仰臥。著右則咳逆不已。據說因怒勞致病。都是陽氣過動。而消渴舌翳。仍納穀如昔。姑以兩和厥陰陽明之陽。非徒泛泛見血見嗽為治。

 

石膏 熟地 麥冬 知母 牛膝脈數左堅。當夏四月。陽氣方張。陡然嗔怒。肝陽勃升。絡血上涌。雖得血止。

 

而咳逆欲嘔。眠臥不得欹左。此肝陽左升太過。木失水涵。陰虧則生熱。是皆本體陰陽迭偏。非客邪實火可清可降之比。最宜恬澹無為。安靜幽閑。經年不反。

 

可望轉偏就和。但圖藥治。難減損怯矣。

 

經云。胃咳之狀。咳逆而嘔。木犯胃土貫膈。即至沖咽入肺。肺衰。木反刑金。從內經甘緩以制其急。

 

米炒麥冬 糯稻根須 女貞子 茯神 生甘草 南棗肉血去胃傷。當從中治。況五年前勞怒而得病。肝木無不克土。醫者溫補競進。氣壅為脹。至夜咽乾無寐。食物不思。杳不知味。為嘔為咳。全是胃陽升逆。經云。胃不利則臥不安。而陽不潛降。似屬濁氣膠痰有形之物。阻撓升降而然。古人有二虛一實。當先治實。以開一面之文。余從胃病為主。制肝救中。理氣清膈。

 

乃不足中有餘。圓通之治。此機勿得亂治。

 

人參 枳實 半夏 杏仁 甘草 竹茹 生薑 大棗脈左弦。右小濡。據病源起於憂鬱。鬱勃久而化熱。蒸迫脈絡。血為上溢。凝結成塊者。離絡留而為瘀也。

 

血後納食如昔。是腑絡所貯頗富。況腑以通為用。

 

血逆氣亦上並。漉漉有聲。皆火氣旋動。非有形質之物。凡血病五臟六腑皆有。

 

是症當清陽之絡為要。致於病發。當治其因。又不必拘執其常也。

 

枇杷葉 苡仁 茯苓 蘇子 桑葉 丹皮 炒桃仁 降香末診脈左手平和。尺中微動。右手三部。關前動數。尺脈帶數。夜臥不寐。咳嗆有血。晝日咳嗆無血。但行走微微喘促。夫陰陽互為樞紐。隆冬天氣藏納。緣心煩勞神。五志皆動。陽不潛伏。當欲寐之時。氣機下潛。觸其陽氣之升。衝脈升動。

 

絡中之血未得寧靜。隨咳嗆溢於上竅。至於步趨言談。亦助其動搏氣火。此咳嗆喘息失血。同是一原之恙。當靜以制動。投藥益水生金以制君相之火。然食味宜遠辛辣熱燥。凡上實者必下虛。薄味清肅上焦。正謂安下。令其藏納也。

 

愚見約方。參末俟裁。

 

生扁豆 麥冬 川斛 上阿膠 小根生地 真北沙參脈細小如無。素多鬱怒。經來即病。冬患胃痛。隨有咯血不止。寒戰面赤。驚惕頭搖。顯是肝陽變風。絡血沸起。四肢逆冷。真氣衰微。內經有肝病暴變之文。

 

勢豈輕渺。議用景岳鎮陰煎法。制其陽逆。仍是就下之義。

 

熟地灰 牛膝炭 肉桂 茯神 生白芍 童便水寒外加。驚氣內迫。陰瘧三年。繼患嗽血。迄今七年。未有愈期。詢及血來紫塊。仍能知味安穀。參其瘧傷驚傷。必是肝絡凝瘀。得怒勞必發。勿與酒色傷損。亂投滋陰膩濁之藥。恐胃氣日減。致病漸劇。

 

桃仁 鱉甲 川桂枝 歸須 大黃 茺蔚子色蒼肉瘦。形象尖長。木火之質。陰液最難充旺。春間咳嗽。雖系風溫外邪。

 

但既屬陰虧。冬藏先已不固。因咳逆震動。浮陽上胃。清空自阻。用藥宜取沉靜質重。填陰鎮陽方是。閱方辛氣居半。與磁石相阻。蓯蓉陰中之陽。亦非收攝。不效宜矣。

 

大熟地 靈磁石 萸肉 五味子 牡丹皮 雲茯苓 阿膠 懷山藥 澤瀉 龜板脅膈左右。懊 不舒。嘔逆帶血。凡人臟腑之外。必有脈絡拘絆。絡中乃聚血之地。中年操持。皆令耗血。血不和氣。氣攻入絡。病狀難以自明。宣通血分以和絡。俾不致瘀著。可免噎膈反胃。

 

新絳 青蔥管 橘葉 桃仁 栝蔞仁 鉤藤頻年發失血症。嗽甚痰出。繼以嘔噯。日晡寒熱。夜深汗泄。據述醫見血。投以鬱金薑黃韭汁製大黃逐瘀下走。希圖血止。此是有餘治法。夫人稟陰陽。偏則致病。自內損傷。即是不足。脈左動數。尺不附骨。明明腎精肝血內奪。弱陰無能交戀其陽。衝陽上逆。吸氣不入。是以咳嗽氣升。旋必嘔噯濁涎黏沫。內經謂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奈何今人以咳治肺。見痰降濁清熱。損者更損。殆不復藏陰府陽消長之機。雜藥徒伐胃氣。經年累月。已非暴病。填實下隙。須藉有情之屬。

 

人參 紫衣胡桃 紫石英 茯神 五味子 山萸肉 河車膠 秋石診脈左數微弦。寸尺關虛數。閱五年前病原。左脅映背脹痛。不能臥席。曾吐瘀血。凝塊紫色。顯然肝鬱成熱。熱迫氣逆血瘀。雖經調理全愈。而體質中肝陰不充。肝陽已動。凡人身之氣。左升主肝。右降主肺。今升多降少。陰不和陽。胃中津液。乏上供涵肺之用。此燥癢咳嗆。吐出水沫。合乎經旨肝病吐涎沫矣。

 

肝木必犯胃土。納穀最少。而肢軟少力。非嗽藥可以愈病。此皆肝陽逆乘。實系肝陰不足。仲聖云。見肝之病。先理脾胃。俾土濃不為木克。原有生金功能。據述凡食雞子。病必加劇。則知呆滯凝澀之藥。皆與病體未合。

 

北沙參 生扁豆 麥冬 玉竹 桑葉 生甘草 蔗漿脈右弦左濡。秋涼宿飲。上泛咳嗆。入夜著枕欲寐。氣衝胃脘。心悸震動。必欲起坐。仲景論脈篇。弦為飲。背寒為飲。當治飲。不當治咳。飲屬陰邪。乘暮夜竊發。金匱法中每以通陽滌飲。與世俗僅以肺藥疏降迥異。用小青龍減麻辛法。

 

桂枝 五味子 乾薑 茯苓 白芍 炙草 半夏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8%9 ... 2%BE%E8%8F%AF/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8 收起 理由
巨門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09:05 , Processed in 0.08398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