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臺灣的國家風景區之一。
【成立沿革】民國90年2月20日由交通部觀光局依據「發展觀光條例」及「風景特定區管理規則」成立,為國家級風景特定區,係精省後重新整合北海岸、野柳、觀音山三處省級風景特定區而成,91年7月22日設立管理處。
【所轄範圍】轄區包含「北海岸地區」及「觀音山地區」兩區,行政區域皆在臺北縣(註1)境內。
「北海岸地區」行政區域分屬三芝、石門、金山、萬里等四個鄉鎮,涵蓋海陸兩個區域,陸域面積約6,085公頃、海域面積約4,411公頃,合計約10,496公頃。
「觀音山地區」行政區域分屬五股、八里等二個鄉鎮,全為陸域,面積約1,856公頃。
【組織架構】依據「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組織通則」,組織體系為處長、副處長、秘書,下設企劃、工務、管理、遊憩四課與秘書、會計、人事三室。
並設野柳管理站、觀音山管理站、三芝遊客中心、白沙灣遊客中心及金山遊客中心等。
【觀光資源】本區觀光資源豐富,兼具海濱及山域特色,「北海岸地區」景點分布於境內長共約45公里之北海岸公路(台2線)附近,著名景點如白沙灣、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麟山鼻、富貴角公園、石門洞、金山、朱銘美術館、野柳、翡翠灣等,自然與人文資源豐富。
「觀音山地區」為著名宗教聖地,區內具有凌雲寺、凌雲禪寺、楞嚴閣、開山院等古剎。
而完善的福隆山、牛港稜、硬漢嶺、尖山、楓櫃斗湖及牛寮埔登山等步道系統,也為大台北地區民眾假日登山健行的最佳去處。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