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徽】
①[huīㄏㄨㄟ]
[『廣韻』許歸切,平微,曉。]
亦作“幑”。
1.繩索。
『文選·潘嶽〈西征賦〉』:“於是弛靑鯤於網钜,解頳鯉於黏徽。”
李善注:“『說文』……又曰:‘徽,大索也。’
言魚黏於網,故曰黏徽也。”
宋崔伯易『珠賦』:“連徽挺扠,灑網持枻。”
明馮夢龍『智囊補·兵智·凱口囤』:“人腰四徽一劍,約至木憩足,即垂徽下引人,人帶銃砲長徽而起。”
參見“徽纆”。
2.琴徽,系琴弦的繩。
『漢書·揚雄傳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
顏師古注:“徽,琴徽也。”
明陳汝元『金蓮記·彈絲』:“黛綠慵挑,金粉羞調,卸朱徽銀甲小。”
淸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琴軫係弦之繩謂之徽。”
3.指七弦琴琴面十三個指示音節的標識。
『文選·嵇康〈琴賦〉』:“絃以園客之絲,徽以鐘山之玉。”
李周翰注:“取此絲爲絃,以玉爲徽。”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蜀中雷氏斵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
宋朱熹『雜著·琴律說』:“蓋琴之有徽,所以分五聲之位,而配以當位之律,以待抑按而取聲。
而其布徽之法,則當隨其聲數之多少,律管之長短,而三分損益,上下相生以定其位。”
淸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琴之十三徽,猶十二經絡之穴也。”
4.標志;
符號。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揚徽者,公徒也。”
杜預注:“徽,識也。”
『文選·潘嶽〈閑居賦〉』:“其西則元戎禁營,玄幙綠徽。”
李善注:“鄭玄『禮記』注曰:‘徽,旌旗之名也。’”
如:國徽;
校徽;
帽徽。
參見“徽識”。
5.束,系。
『文選·揚雄〈解嘲〉』:“徽以糾墨,制以鑕鈇。”
劉良注:“徽,繫也。”
參見“徽猛”。
6.即綁腿。
『說文·糸部』:“徽,衺幅也。”
段玉裁注:“即『詩』之邪幅也。”
錢玄『三禮名物通釋·衣服·韍舄』:“用布邪纏於腿者,謂之邪幅,亦謂之偪;
漢時謂之行縢,謂之徽;
今則謂之綁腿。”
7.止息。
『爾雅·釋詁』:“徽,止也。”
晉陸機『挽歌』之三:“悲風徽行軌,傾雲結流藹。”
8.美,善。
亦謂使完美、完善。
『書·舜典』:“愼徽五典,五典克從。”
陸德明釋文:“徽,王云美,馬云善也。”
周秉鈞易解:“言舜愼重完善五種常法。”
9.指美德,美善之行。
『文選·陸機〈擬行行重行行〉』:“此思亦何思,思君徽與音,音徽日夜離,緬邈若飛沈。”
張銑注:“徽,美也,言思君美德及音信也。”
唐韓愈『譴瘧鬼』詩:“祖軒而父頊,未沫於前徽。”
錢仲聯集釋引孫汝聽曰:“前徽,謂前人之美也。”
淸曾國藩『送謝吉人之官江左序』:“既以上繩祖武,又以紹諸鄕先輩之徽。”
10.引申爲盛,大。
參見“徽祚”、“徽烈”、“徽績”。
11.通“揮”。
彈奏。
『淮南子·主術訓』:“夫榮啟期一彈而孔子三日樂,感於和;
鄒忌一徽而威王終夕悲,感於憂。”
高誘注:“徽,騖彈也。”
晉葛洪『抱朴子·擢才』:“白雪之弦,非靈素不能徽也;
邁倫之才,非明主不能用也。”
12.通“揮”。
輕疾。
參見“徽車”。
13.通“褘”。
佩巾。
三國魏嵇康『琴賦』:“新衣翠粲,纓徽流芳。”
14.見“徽嫿”。
15.通“微”。
隱微。
參見“徽顯”。
16.通“煇”。
光輝。
南朝梁江淹『蕭驃騎讓豫司二州表』:“雖仄影毗道,苟身贊德。
朝徽不昭,民聽具溢。”
南朝梁江淹『蕭重讓揚州表』:“不能靑蘋引風,陽燧要景;
復降綸冊,徽采兼明。”
17.見“徽徽”。
18.徽州的省稱。
明沈德符『野獲編·玩具·新安制墨』:“今徽人家傳戶習,凡程鄭素封,競造墨饋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