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嗣】
①[sìㄙˋ]
[『廣韻』祥吏切,去志,邪。]
“孠”的今字。
1.繼承君位。
『書·舜典』:“帝曰:‘格汝舜……汝陟帝位。’
舜讓於德,弗嗣。”
『南齊書·郁林王紀』:“中軍將軍新安王,體自文皇,睿哲天秀,宜入嗣鴻業,永寧四海。”
唐柳宗元『六逆論』:“宋襄嗣而子魚退,乃亂。”
2.君位或職位的繼承人。
『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
杜預注:“嗣,續其職者。”
『後漢書·王閎傳』:“宮車晏駕,國嗣未立。”
唐柳宗元『封建論』:“歷於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3.子孫;
后代。
『書·大禹謨』:“罰弗及嗣,賞延於世。”
『晉書·王濬傳』:“昔漢高定業,求樂毅之嗣。”
唐韓愈『祭十二郞文』:“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淸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寧絶嗣,不令送眼流眉者忿氣人也!”
葉聖陶『隔膜·一生』:“伊公公說伊命硬,招不牢子息,怎不絕了他一門的嗣。”
4.過繼。
淸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段日益老,諸侄朝夕乞貸……段思不能給其求,而欲嗣一侄,則群侄阻撓之。”
淸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余堂伯父素存公早亡,無後,吾父以余嗣焉。”
5.繼承;
接續。
『詩·大雅·思齊』:“太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毛傳:“嗣太任之美音,謂續行其善教令。”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淸水』:“故東川有淸河之稱,相嗣不斷。”
金王若虛『送呂鵬舉赴試序』:“子以經學嗣名師之傳而爲後生之倡者,有年矣。”
6.次,第二。
7.隨后,后來。
三國魏曹操『蒿里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淸陳康祺『郞潛紀聞』卷一:“後十餘年,忠烈果自領偏師,戰功甚偉,嗣殉難廬州。”
郭孝成『湖南光復紀事』第三節:“嗣以漢陽失利,各敢死隊奮往前敵,拋擲炸彈,轟斃淸兵達三千人。”
茅盾『子夜』十六:“查瑞典商與政府接洽借款之傳聞,本年六月間,本會即已注意;
嗣經一再調查,知此項傳聞,幷未成爲事實。”
8.通“司”。
主持;
掌管。
『荀子·哀公』:“所謂大聖者……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識。”
王先謙集解:“『大戴記』作‘若天之司,莫之能職’。
司與嗣,職與識,蓋亦聲借字耳,其義則司、職皆訓主也。”
9.姓。
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姓氏』:“嗣氏,衞嗣君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