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墜】
①[zhuìㄓㄨㄟˋ]
[『廣韻』眞類切,去至,澄。]
“隧”的被通假字。
“墜”的繁體字。
1.落下;
陷入。
『論語·子張』:“文武之道,未墜於地。”
『莊子·達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
『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
孔傳:“民之危險,若陷泥墜火無救之者。”
唐韓愈『瘞硯銘』:“行於襃谷,役者劉胤誤墜之地,毀焉。”
魏巍『東方』第四部第十四章:“頃刻間,就有十幾個小磨菇似的降落傘在天空里飄飄搖搖地下墜著。”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童進大吃一驚,頓時如同墜在迷茫茫的霧里一樣,有點莫明其妙了。”
2.喪失;
敗壞。
『書·酒誥』:“今惟殷墜厥命。”
孔傳:“今惟殷紂無道,墜失天命。”
『國語·楚語下』:“自先王莫墜其國,當君而亡之,君之過也。”
韋昭注:“墜,失也。”
『文選·韋孟〈諷諫〉詩』:“五服崩離,宗周以墜。”
李善注:“墜,失也。”
宋王禹偁『監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銘』:“文學政事,不墜家法。”
『元史·仁宗紀三』:“當思乃祖乃父忠勤王室,仍以古名臣爲法,否則將墜汝家聲,負朕委任之意矣。”
『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這首『西江月』,大槪說人窮通有時,固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
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
3.毀壞。
『左傳·定公十二年』:“墮成,齊人必至於北門……子僞不知,我將不墜。”
4.垂掛;
因分量重而下垂。
『敦煌曲子詞·魚美人』:“香和紅艷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墜金釵。”
『紅樓夢』第八一回:“探春把絲繩拋下,沒十來句話的工夫,就有一個楊葉竄兒吞著鈎子把漂兒墜下去。”
老舍『駱駝祥子』二:“他們自己可是不會跑,因爲腿腳被錢墜的太沉重。”
茹志鵑『百合花·回頭卒』:“他記得他的那個大叔,滿臉的黑胡茬,穿一件短了一點的棉襖,身背步槍,腰后墜著一手巾包干糧。”
魏巍『東方』第三部第四章:“激流卷起的波浪,灌到人們的脖子里,全身的棉衣成了千斤重的水袋,墜得邁不開腳步。”
5.指垂掛在下面的東西,如各種飾物等。
『紅樓夢』第六七回:“母子二人看時,却是些筆、墨、紙、硯、各色箋紙、香袋、香珠、扇子、扇墜、花粉、胭脂等物。”
參見“墜子”。
6.量詞。
猶陣。
唐周朴『塞上曲』:“一墜風來一墜砂,有人行處沒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