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士】
①[shìㄕˋ]
[『廣韻』鉏里切,上止,崇。]
1.指未婚男子。
『易·歸妹』:“女承筐,無實;
士刲羊,無血。
無攸利。”
李道平纂疏:“曰女曰士,未成夫婦之辭。”
『荀子·非相』:“婦人莫不願得以爲夫,處女莫不願得以爲士。”
王先謙集解:“士者,未娶妻之稱。
『易』曰:‘老婦得其士夫。’
郝懿行曰:‘女、士對言,如『詩』之『氓』、『易』之『大過』,當是古以士,女爲未嫁娶之稱。’”
淸兪正燮『癸巳類稿·嗣爲兄弟義』:“蓋士女夫婦兄弟婚姻俱有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
未娶則曰士,既娶則曰夫,未嫁則曰女,既嫁則曰婦。”
2.成年男子的通稱。
『詩·周頌·載芟』:“依其在京,有依其士。”
朱熹集傳:“士,夫也。
言餉婦與耕夫相慰勞也。”
王引之『經義述聞·毛詩中』:“依亦壯盛之貌。
言農夫壯盛,足任耕作·故下文遂言‘有略其耜,俶載南畝’也。
謂之士者,壯年之稱。”
3.男子的美稱。
『詩·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鷄鳴’,士曰‘昧旦’。”
孔穎達疏:“士者,男子之大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山棲遯逸之士,谷隱不覊之民,有道則見。”
唐韓愈『送董邵南序』:“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
4.將領。
『老子』:“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
王弼注:“士,卒之帥也。”
5.武士;
兵士。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玉使鬪勃請戰,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
『荀子·王制』:“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
楊倞注:“士,卒伍也。”
『後漢書·張奐傳』:“<曹節等>矯制使奐與少府周靖率五營士圍武。
武自殺,蕃因見害。”
唐韓愈『鄭公神道碑文』:“凡河東軍之士,與太原之氓吏,及旁九郡百邑之鰥寡,外夷狄之統於府者,聞公之薨,皆哭曰:‘吾其如何!’”
6.古代指掌管刑獄的官員。
『書·舜典』:“帝曰:‘臯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汝作士,五刑有服。’”
孔傳:“士,理官也。”
孔穎達疏:“士,即『周禮』司寇之屬。
有士師、卿士等皆以士爲官名。
鄭玄云:‘士,察也,主察獄訟之事。’
『月令』云:‘命大理。’
昭十四年『左傳』云:‘叔魚攝理。’
是謂獄官爲理官也。”
『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
趙岐注:“士,獄官也。
管仲自魯囚執於士官,桓公舉以爲相國。”
唐韓愈『復讎狀』:“又『周官』曰:‘凡報仇讎者,書於士,殺之無罪。’
言將復讎,必先言於官,則無罪也。”
7.古代諸侯設上士、中士、下士,“士”的地位次於大夫。
『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國語·周語上』:“諸侯春、秋受職於王以臨其民,大夫、士日恪位著以儆其官,庶人、工、商各守其業以共其上。”
漢桓寬『鹽鐵論·刺復』:“官得其人,人任其事,故官治而不亂,事起而不廢,士守其職,大夫理其位,公卿總要執凡而已。”
唐韓愈『改葬服議』:“古者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
8.卿士。
泛稱諸侯臣僚、各級官吏。
『書·秦誓』:“嗟,我士,聽無譁。”
孔傳:“誓其群臣,通稱士也。”
孔穎達疏:“士者,男子之大號,故群臣通稱之。”
『詩·大雅·文王』:“殷士膚敏,祼將於京。”
毛傳:“殷士,殷侯也。”
『儀禮·喪服』:“公士大夫之衆臣,爲其君布帶繩屨。”
鄭玄注:“士,卿士也。”
賈公彦疏:“云‘士,卿士也’者,以其在公之下、大夫之上,尊卑當卿之位,故知是卿士也。”
『管子·八觀』:“鄕毋長遊,里毋士舍。”
尹知章注:“士謂里尉,每里當置舍使尉居焉。”
9.智者、賢者。
后泛指讀書人,知識階層。
『儀禮·喪服』:“父母何筭焉?
都邑之士,則知尊禰矣。”
賈公彦疏:“士下對野人,上對大夫,則此士所謂在朝之士,幷在城郭士民知義禮者,總謂之爲士也。”
『公孫龍子·跡府』:“寡人甚好士,而齊國無士,何也?”
『漢書·食貨志上』:“士農工商,四民有業。
學以居位曰士,闢土殖穀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
明馬中錫『罪言』:“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淸鄒容『革命軍』第二章:“中國人群,向分爲士農工商。
士爲四民之首,曰士子,曰讀書人。”
10.軍人的一級,在尉以下。
如:上士;
中士;
下士。
11.對人的美稱。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憂國憂民之士不少。”
如:女士;
人士。
12.指某些技術人員。
如:醫士;
護士;
助產士。
13.通“仕”。
做官。
『周禮·地官·載師』:“以宅田、士田、賈田任近郊之地。”
鄭玄注:“士讀爲仕。
仕者亦受田,所謂圭田也。”
14.通“恃”。
依靠;
憑借。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見威王』:“孫子見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勢也。
此先王之傅道也。’”
15.姓。
春秋晉有士會、士燮。
見『左傳·宣公十二年』及『成公二年』。
士②[shìㄕˋ]
[『集韻』上史切,上止,禪。]
通“事”。
1.事情;
職事。
『論語·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
邢昺疏:“若富貴而於道可求者,雖執鞭賤職我亦爲之。”
『管子·君臣上』:“官謀士,量實義美,匡請所疑。”
尹知章注:“士,事也。
官各謀其職事也。”
2.任事;
治事。
『書·康誥』:“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於周。”
孫星衍疏:“士者,『詩』傳云事也。
言百官布列,民皆和悅,效事於周。”
3.從事。
『詩·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毛傳:“士,事。”
孔穎達疏:“言敵皆前定,未嘗銜枚與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