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出來】
1.從里面到外面來。
『百喩經·爲婦貿鼻喩』:“昔有一人……截他婦鼻,持來歸家,急喚其婦:‘汝速出來,與汝好鼻。’
其婦出來,即割其鼻,尋以他鼻著婦面上。”
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安公子見那女子進了屋子,便走向前去把那門上的布簾兒掛起,自己倒閃在一旁,想著好讓他出來。”
冰心『寄小讀者』十一:“正在凝神,看護婦已出來將我的床從廊上慢慢推到屋里。”
2.出現;
產生。
宋文天祥『二王』詩序:“北朝若待皇帝好,則二王爲人臣;
若待皇帝不是,即便別有皇帝出來。”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天下的事,再經有心人冷眼看不起的。
起初滿生在家,大郞無日不與他同飲同坐,毫無說話。
比及大郞疑心了,便覺滿生飲酒之間,沒心沒想,言語參差,好些破綻出來。”
3.猶言出面;
露面。
明李贄『復周柳塘書』:“若特地出來,要扶綱常,立人極,繼往古,開群蒙,有如許擔荷,則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觀聽;
一行之謬,乃後生小子之所效尤,豈易放過乎?”
吳組緗『山洪』二五:“水路用船,壽官建議這路可以請保長章延福出來,因爲他擁有很多的貨船,號召力也大。”
4.多數;
一般。
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尋故友,出來的衣冠濟楚,像兒端嚴,一箇箇特淸秀。”
元無名氏『藍采和』第四折:“出來的偌大小年紀,這個道七十,那個道八十,婆婆道九十。”
5.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物隨動作由里向外。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小姐就把景家女子所和之詩,拿出來與子中看。”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一家人一齊跑出來說道:‘不好了!
快些搬!’”
丁玲『奔』:“車上也有被推出來的人,都攔在那一個小門口。”
6.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物由隱蔽到顯露。
『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太太定睛一看,才看出是公子來,及至看出來,倒唬了一跳。”
丁玲『自殺日記』:“她把別人的說謊處,假情處,淺薄的可憐處,都裸露的看了出來。”
老舍『四世同堂』五二:“老人的眼睛也幷不完全視而不見的睜著,他看出來瑞豊的行動是怎樣的越來越下賤。”
7.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完成或實現。
『朱子語類』卷七一:“一陽之復,乃是純陰養得出來。”
『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太太便將安老爺下場的考籃,號簾,裝喫食的口袋,盒子,衣帽等物打點出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新小說』社記者接到了死裏逃生的手書和九死一生的筆記,展開看了一遍,不忍埋沒了他,就將他逐期刊布出來。”
沈從文『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這方法也虧那表哥想得出來。”
8.表示動作使人或物在某一方面獲得某種好的能力或性能。
如:我這兩條腿走出來了。
如:他的嗓子練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