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行軍散】
拼音
xíngjun1sǎn
中藥部頒標準拼音名XingjunSan標準編號WS3-B-1327-93處方姜粉15g冰片150g硼砂(炒)150g硝石(精制)9g雄黃240g珍珠150g牛黃150g麝香150g制法以上八味,雄黃、珍珠分別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
硝石、硼砂粉碎成細粉;
將牛黃、麝香、冰片研細,與姜粉及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淡黃色的粉末;
氣芳香、味辛、涼。
鑒別(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淀粉粒長卵形、廣卵形或不規則形,有的較小端略尖,直徑25~32μm,長約至50μm。
不規則碎塊金黃色或橙黃色,有光澤。
不規則碎塊無色或淡綠色,半透明,具光澤,有時可見細密波狀紋理。
無定形團塊淡黃棕色,埋有細小方形結晶。
(2)取本品少許,置表面皿內,上面復蓋一表面皿,于熱水浴上加熱片刻,待有升華物出現,取下復蓋的表面皿,滴加1%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片刻后,液滴邊緣顯玫瑰紅色,逐漸變為紫紅色至深紫色。
(3)取本品約0.5g,加水5ml,振搖,濾過。
取濾液2ml,加鹽酸使志酸性后,點于姜黃試紙上使潤濕,即現橙紅色,放置干燥,顏色變深,用氨試液潤濕,即變為綠黑色。
(4)取鉑絲,用鹽酸潤濕后,蘸取鑒別(3)項下剩余的濾液,在無色火焰中燃燒,隔藍色玻璃透視,火焰顯紫堇色。
檢查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0頁)。
功能與主治辟瘟,解毒,開竅。
用于夏傷暑暈,腹痛吐瀉。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0.3~0.9g,一日1~2次。
注意孕婦忌服。
規格每瓶裝0.3g貯藏密閉,防潮。
注:姜粉的制法取新鮮老姜洗搗爛,取汁濾過,沉淀一晝夜,濾取沉淀物,干燥,即得。
《霍亂論》卷下別名武候行軍散、諸葛行軍散組成西牛黃1錢,當門子1錢,真珠1錢,梅片1錢,硼砂1錢,明雄黃(飛凈)8錢,火消3分,飛金20頁。
功效開竅,辟穢,解毒。
主治霍亂痧脹,山嵐瘴癘,及暑熱穢惡諸邪,直干包絡,頭目昏暈,不省人事,危急等證。
并治口瘡喉痛;
點目,去風熱障翳;
搐鼻,辟時疫之氣。
用法用量每服3-5分,涼開水調下。
制備方法上藥各為極細末,再合研勻,瓷瓶密收,以蠟封之。
用藥禁忌本方辛香走竄,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方劑學》:暑月痧脹,是因感受穢濁之氣所致。
由于中焦氣機逆亂,清濁相干,升降功能失常,故見吐瀉腹痛,甚則煩悶欲絕;
包絡神明被蒙,則頭目昏暈,不省人事。
治宜開竅行氣,辟穢解毒。
方中麝香、冰片芳香開竅,行氣辟穢,并善于止痛,針對吐瀉腹痛,竅閉神昏而設,是為君藥。
牛黃清心解毒,用為臣藥。
消石瀉熱破結;
硼砂清熱解毒;
雄黃用量獨重,辟穢解毒;
珍珠重鎮安神,以上俱為佐藥。
從本方組成分析,亦屬清熱開竅為主,配伍辟穢、解毒、安神,以加強清熱開竅的功效。
方中牛黃、冰片、硼砂、珍珠等藥具有清熱解毒,防腐消翳之功,故能治口瘡咽痛,風熱障翳等證。
附注武候行軍散(《感證輯要》卷四)、諸葛行軍散(《方劑學》)。
《方劑學》:本方原用飛金,取其重鎮安神之效,上海、南京等成方配本均改用“姜粉”。
《中國藥典》1977年版亦去飛金加姜粉,如此則具有降逆和中作用,增加辟穢解毒之功。
但姜粉性味辛熱,因此對口瘡咽痛,風熱障翳者,不宜使用。
又《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有干姜粉1錢,薄荷冰1分。
《集驗良方》卷二組成麻黃5兩,干姜2兩,白芷5兩,甘草5兩,細辛5兩。
主治瘟氣纏身。
用法用量臨時取用,每服2錢,煎綠豆湯調下,即刻出汗。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盛瓷器內收貯,不可泄氣。
引用:http://big5.wiki8.com/xingjunsan_44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