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阻生齒】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5 07:08: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15 17:30 編輯

醫學百科●阻生齒

 

拼音

 

zǔshēngchǐ

牙齒在頜骨內由于位置不正,不能萌出到正常的咬合位置,這樣的牙齒稱為阻生齒。

 

最常見的阻生齒是下頜第三磨牙,其次是上頜第三磨牙和上頜尖牙。

 

阻生牙牙冠周圍的牙齦常常會發炎,疼痛,嚴重時臉頰可以腫脹,張口困難,甚至全身發燒,額下淋巴結腫大。

 

阻生牙常常還會引起鄰牙齲壞(俗稱"蟲牙")、松動,牙槽骨吸收等癥狀。

 

所以能引起這些病變的阻生牙應該拔除。

 

由于阻生牙位置不正,被鄰牙阻擋,有些還可能完全被骨組織包埋。

 

因此阻生牙的拔除比投其他牙要困難,被牙齦復蓋的要切開牙齦,被骨包理的要把骨去除,被鄰牙檔住的要把牙冠劈開,分片拔除。

 

所以,拔阻生牙費時較長,術中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也較多,如;

 

出血、斷根、鄰牙損傷、術后下唇麻木、干槽癥等。

 

醫生應細致操作,使并發癥減少到最低限度。

 

阻生齒的拔除阻生齒拔除的方式與范圍.

基本上,只要是歪斜或因空間不足無法正常萌發的阻生齒,都建議應該及早拔除。

拔牙過程中,均施以局部麻醉。

一般拔除阻生齒時,應該要看其相對於前一顆牙齒的位置,若阻生齒位置埋的很下面,且牙齒有骨頭包覆著,手術時都會將覆蓋的黏膜剝離翻開,以露出下方的齒槽骨,將齒槽骨做適當修整后,使牙齒露出,切削牙齒分段將阻生牙拿出。

這是一般阻生牙手術的過程,當然如果傷口較大需要縫合來幫助止血,傷口會加速愈合。

阻生齒拔除的并發癥及可能處理。

1。出血:一般出血大約一小時內都會停止,除非您有作不該作的動作(例如:吐口水,用吸管喝東西)才會一直出血。

但是若是傷口太大或本身上凝血機制有問題,也是會有出血不易停止的現象。

此時可以在傷口內置止血棉或止血膠并縫合,應該可改善。

若經上述處理,仍有出血情形,就需抽血檢查凝血因子是否有所變病或缺陷了。

所以,若已有先天性血液疾病,應提早告訴醫師,以做預防措施。

2。疼痛,腫脹:頭兩三天會比較不舒服,但術后會給與藥物控制疼痛。

在拔除的過程若有修磨到骨頭,則腫脹會於第三至第七天最明顯,若能確實做到術后第一天冰敷,第三天熱敷,將可改善此癥狀。

3。周圍軟組織麻痹:若阻生齒的位置距神經主干相當近,那麼在拔除的過程中,有可能因拉扯到神經,而造成附近軟組織暫時性感覺異常(以拔除下顎智齒,所造成的下唇麻痹最為常見),神經修復需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完全。

4感染:拔牙后傷口未經清理,加上抵抗力較差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預防方式為術后多休息,每日以清水或漱口水清理傷口。

若醫師有開立抗生素,應按時服用。

不實施阻生齒拔除之后果及其他可能代替之方式最為大家熟知的是阻生齒周圍區域,因為刷牙或用牙線清潔時,容易引發嘔吐反射,且有臉頰及舌頭的阻擋,導致清潔困難而藏污納垢。

日積月累不只會引起第二及第三大臼齒的齲齒及疼痛,更有機會造成周遭組織的感染發炎,於是輕則引發牙冠周圍發炎及牙周病,重則進一步擴散成蜂窩組織炎甚至壞死性筋膜炎,而危及生命。

最后可能不但需要拔掉智齒,甚至連前一顆第二大臼齒也需要拔除,嚴重時更需住院給與靜脈注射藥物,甚至進行手術由口腔內或頭頸部切開進行清創引流。

另一方面,阻生齒生長可能會擠壓前方齒列,引起排列不正甚至形成咬合干擾,在美觀及咬合功能的傷害之外,并造成兩側顳顎關節的障礙,逐漸出現彈響,疼痛,甚或張口困難受限等癥狀。

此外,阻生齒周圍殘留的牙胚組織,有相當機會衍生出囊腫甚或造釉細胞瘤,而必須手術摘除甚至下顎骨部分切除等。

而智齒的存在本身即在下顎骨角造成一脆弱區,學者的研究都證實,這是受外力撞擊時,發生下顎骨角處骨折的一重要危險因子。

 

引用:http://big5.wiki8.com/zushengchi_4749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05:57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