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黃芩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5 06:49: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黃芩湯

 

拼音

 

huángqíntāng

 

《傷寒論》:黃芩湯別名黃芩芍藥湯(《痘疹世醫心法》卷十一)。

 

處方黃芩6克芍藥6克甘草6克大棗12枚功能主治清熱止利,和中止痛。

 

治傷寒,太陽與少陽合病,身熱口苦,腹痛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200毫升,日二服。

 

備注方中黃芩苦寒,清熱止利;

 

芍藥味酸,斂陰和營止痛;

 

甘草、大棗和中緩急。

 

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止利,和中止痛之功。

 

摘錄《傷寒論》

 

《傷寒總病論》卷三:黃芩湯別名黃芩一物湯(《仁齋直指》卷十六)。

 

處方黃芩12克制法哎咀。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

 

治鼻衄,吐血,下血,婦人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溫飲150毫升。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三

 

《圣濟總錄》卷二十五: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黃連(去須)3分,大黃(銼,炒)3分,芒消(研)3分,甘草(炙,銼)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土瓜根半兩,赤茯芩(去黑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煩熱,大便不利,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半盞,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五

 

《圣濟總錄》卷十四: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2兩,白茯苓(去黑心)2兩,淡竹茹3分,羚羊角(鎊)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石膏(碎,研)3兩。

 

制法上藥各為末。

 

功能主治風邪,心熱,神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6錢匕,以水2盞,煎取1盞半,去滓,下樸消1錢匕,食后分3服,如人行4-5里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四

 

《普濟方》卷二十七引《護命》: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3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3分,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3分,羌活(去蘆)3分,人參3分,升麻3分,桔梗(炒)3分,黃連(去須)半分,蛤蚧(酥炙)半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上焦壅熱,久患肺與喘急,喉中作聲,不能起動。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5沸,去滓,先宜吃解上焦散子,食后、臨臥服;

 

未愈,更服葶藶丸。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七引《護命》

 

《圣濟總錄》卷一二二: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半,升麻1兩,木通(銼)1兩,芍藥1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半,柴胡(去苗)1兩,羚羊角(鎊)1兩,石膏(碎)2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熱客于肺經,上搏咽喉,氣壅腫痛,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二

 

《萬氏家抄方》卷六:黃芩湯處方赤芍、黃芩、黃連、生地、木通、枳殼、甘草、歸尾、人參。

 

功能主治麻疹下利,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調天水散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六

 

《圣濟總錄》卷九十六: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2兩,阿膠(炒燥)2兩,甘草(炙,銼)2兩,柏葉1把(銼)。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生地黃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六

 

《圣濟總錄》卷一○三: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萎蕤1兩半,木通1兩半,甘草(炙)1兩半。

 

制法上銼,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熱毒攻眼,小毗偏赤。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地黃汁半合,芒消1錢匕,再煎取沸,去滓,食后良久分溫2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

 

《圣濟總錄》卷一○七:黃芩湯別名瀉心湯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1兩,桔梗(炒)1兩,知母(焙)1兩,玄參1兩半,馬兜鈴1兩半,防風(去叉)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眼風牽。

 

痛如針刺,視物不能回顧。

 

心臟伏毒熱氣壅在膈中而致外障,初患之時,微有頭痛目眩,眼系常急,夜臥澀痛,淚出難開,時時如針刺,漸生障翳,遮滿相牽。

 

用法用量瀉心湯(《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五)。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

 

《圣濟總錄》卷六十一: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3分,芍藥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膽黃。

 

病人體上黃綠色,胸中氣滿或硬,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一

 

《赤水玄珠》卷二十:黃芩湯處方黃芩5分,川歸4分,側柏葉4分,蒲黃4分,艾葉1分,生地2錢半,伏龍肝2錢。

 

功能主治經血不止。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

 

《外臺》卷三十四引《古今錄驗》:黃芩湯處方當歸2分,黃芩2分,芎2分,大黃2分,礬石2分,黃連1分,雄黃2分。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婦人陰中生瘡。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4升,洗瘡,每日3次。

 

摘錄《外臺》卷三十四引《古今錄驗》

 

《千金翼》卷二十二:黃芩湯處方黃芩2兩,梔子14枚(擘),蔥白1握,豉1升(綿裹)。

 

功能主治虛石發,內有客熱,胸中痞,外有風濕不解,肌中急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7升,煮豉3沸,去滓,納諸藥,煮取3升,分2服;

 

不止,更為之。

 

摘錄《千金翼》卷二十二

 

《幼幼新書》卷十三引《嬰孺方》:黃芩湯處方黃芩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半夏(洗)1兩,干姜1兩,柴胡3兩,大棗10個(去核)。

 

功能主治少小中風,往來寒熱,胸脅滿,嘿嘿煩心,喜嘔,不欲食。

 

用法用量上切。

 

以水3升,煮1升,為3服。

 

煩,去半夏、人參,加栝樓子半個,當歸2兩,龍骨2兩,栝樓根2兩;

 

腹中痛,去黃芩,加芍藥1兩,茯苓2兩;

 

表證不解,去人參,加桂心2兩微發汗;

 

得病7-8日不解,結熱在內,往來寒熱,加黃連2兩,芒消半兩。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三引《嬰孺方》

 

《外臺》卷二十二引《古今錄驗》:黃芩湯處方黃芩1兩,黃連1兩,甘草(炙)1兩,黃柏1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口瘡,喉咽中塞痛,食不得入。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煎取1升,含之,冷吐取愈。

 

摘錄《外臺》卷二十二引《古今錄驗》

 

《幼幼新書》卷十引《嬰孺方》:黃芩湯別名黃芩散處方黃芩5分,鉤藤3分,蛇蛻皮1寸(炙),甘草2分(炙),芒消1分,大黃4分,牛黃(大豆大)3粒(湯成納之)。

 

功能主治小兒溫壯,服細辛湯得下后,熱不愈,口中瘡,兼驚。

 

用法用量黃芩散(《圣惠》卷八十二)。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引《嬰孺方》

 

《圣惠》卷六十二:黃芩湯處方黃芩1兩,白芷1兩,川大黃3兩,栝樓根1兩,甘草1兩,當歸1兩。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發背不消。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至3升,去滓,以故帛榅湯,更番揭患處。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圣惠》卷九:黃芩湯處方黃芩1兩,桂心1兩,赤茯苓1兩,前胡2兩(去蘆頭),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6日,發汗不解,嘔逆,小便不利,胸脅痞滿,微熱而煩。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九

 

《外臺》卷一引《深師方》:黃芩湯處方黃芩3兩,桂心3兩,茯苓4兩,前胡8兩,半夏半升(洗)。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傷寒6-7日,發汗不解,嘔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脅痞滿,微熱而煩。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分為6服,白日3次,夜晚3次,間食生姜粥,小便利為愈。

 

注意忌羊肉、餳、生蔥、酢物。

 

摘錄《外臺》卷一引《深師方》

 

《圣濟總錄》卷八十七: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半兩,柴胡(去苗)半兩,地骨皮半兩,人參半兩,干漆(炒令煙出)半兩,鱉甲(去裙襕,醋炙黃)半兩,甘草(炙)半兩,半夏(湯洗7遍,同生姜搗作餅子,曬干)半兩,葛根(銼)半兩,干青蒿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麥門冬(去心,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熱勞。

 

心忪肌熱,夜有盜汗,面黃肌瘦,飲食減少,骨節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先用水2盞,加小麥、烏梅、生姜各少許,煎5-7沸,去小麥等,入藥末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七

 

《得效》卷十四:黃芩湯處方黃芩、白術、縮砂、當歸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胎孕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水1盞半煎,溫服。

 

摘錄《得效》卷十四

 

《普濟方》卷二七四:黃芩湯處方梔子仁半兩,知母(焙)1兩,甘草(炙,銼)1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表熱實,身體生瘡,或發瘡癤,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入芒消1錢,空心溫服。

 

以利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四

 

《醫學正印》卷下:黃芩湯處方黃芩2錢,白術2錢,麥門冬2錢,芍藥2錢,甘草2錢,人參2錢,茯苓2錢,阿膠2錢,生姜3片,大棗2枚(一方有當歸、川芎2錢,無黃芩、生姜)。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婦人妊娠3月,卒驚恐憂愁嗔怒喜。

 

頓仆,動于經脈,腹滿,臍苦痛;

 

或腰背痛,卒有所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學正印》卷下

 

《片玉痘疹》卷十一:黃芩湯處方條芩(酒洗)、黃連(酒洗)、當歸、川芎、甘草、木通、木香、赤芍。

 

功能主治調陰陽。

 

主痘后氣血虛不能勝積,故利膿血,腸鳴作痛,里急后重;

 

或因痘出之后,飲水太過,水停作泄,熱毒乘虛入里,便下膿血。

 

用法用量先用調胃承氣湯以徹其毒,后用本方。

 

久不止者,加升麻;

 

腹痛者,加酒大黃。

 

摘錄《片玉痘疹》卷十一

 

《麻癥集成》卷三:黃芩湯處方黃芩、赤芍、枳殼、當歸、甘草、黃連、生地、木通、檳榔、木香。

 

功能主治麻癥火滯氣秘,里急后重。

 

摘錄《麻癥集成》卷三

 

《普濟方》卷二七八:黃芩湯處方黃芩、瓜蔞、甘草。

 

功能主治汗后余毒,頰腫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半兩,水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八

 

《普濟方》卷三九七:黃芩湯處方黃芩3分,艾葉半兩(炒),當歸3分(銼,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血痢不止,肌體黃瘦,腹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小盞,加薤白3寸,豉50粒,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七

 

《回春》卷二:黃芩湯處方黃芩1錢,山梔1錢,桔梗1錢,芍藥1錢,桑白皮1錢,麥門冬1錢,荊芥1錢,薄荷1錢,連翹1錢,甘草3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肺火咳嗽,吐血、痰血、鼻血,咽喉腫痛干燥生瘡,或鼻孔干燥生瘡,或鼻腫痛,右寸脈洪數。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錄《回春》卷二

 

《痘疹全書》卷下:黃芩湯處方黃連、黃芩(條實者)、當歸、川芎、人參、木香、青皮、枳殼、檳榔、甘草。

 

功能主治疹前曾有泄痢,未用清解,至疹后變為休息痢,赤白,里急后重,晝夜無度。

 

用法用量水煎,調益元散服。

 

摘錄《痘疹全書》卷下

 

《圣濟總錄》卷一○五: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木通(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萎蕤1兩,甘草(微炙,銼)山梔子仁1兩,生干地黃1兩,芒消1錢匕(湯成下)。

 

制法上除芒消外,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熱目赤痛,赤脈貫黑睛生翳。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2盞,煎取1盞,去滓,入芒消,食后溫服,臨臥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

 

《圣濟總錄》卷一○八: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2兩,大黃(銼,炒)2兩,梔子仁1兩,豉(炒)3合。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丹石發動,發熱,心腹脹滿,小便赤,大便難,胸中煩躁,目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圣濟總錄》卷一三八: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半,升麻1兩半,黃連(去須)1兩,芎1兩,大黃1兩,甘草(炙,銼)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羚羊角(鎊)半兩。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丹毒癰疽始發,焮熱浸淫長大。

 

用法用量每用1兩,以水5盞,煎至3盞,去滓,下芒消半兩攪勻,以故帛3兩,重浸藥汁,溫搨患處數10遍,早、晚用之。

 

以愈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八

 

《圣濟總錄》卷一五四: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半兩,白術(銼,炒)半兩,白芍藥(銼,炒)半兩,黃耆(銼)1兩,人參1兩,山芋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驚胎,胎動不安,時時轉易。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加糯米半合,蔥白3寸(細切),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圣濟總錄》卷二十八: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茵陳蒿1兩,升麻1兩,梔子仁半兩,柴胡(去苗)半兩,龍膽半兩,犀角(鎊)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內消折熱。

 

主傷寒發黃,或先服利藥未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加生地黃汁1合,攪令勻,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八

 

《圣濟總錄》卷一○八: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2兩,黃連(去須)2兩,木通(銼)2兩,柴胡(去苗)2兩,赤芍藥2兩,地骨皮1兩半,山梔子仁1兩半,萎蕤2兩半,大黃(蒸過,切,炒)2兩半,甘草(炙,銼)2兩半,石膏6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白膜暈赤侵黑睛生翳,橫沖瞳人,成丁翳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取7分,去滓,入樸消半錢匕,食后良久溫服,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圣濟總錄》卷一八二: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1分,麻黃(去根節)1分,秦艽(去苗土)1分,升麻1分,大黃(銼,炒)半兩,防風(去叉)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丹毒遍身。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下樸消末半錢匕,去滓,空心分溫2服,晚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二

 

《圣濟總錄》卷一八三: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3兩,石膏(碎)5兩,甘草(炙,銼)2兩,升麻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食飲失度,乳石發,口中發瘡。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放冷,用漱口,1日10次;

 

喉咽有瘡,稍稍咽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三

 

《宣明論》卷十一:黃芩湯處方白術、黃芩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孕胎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水2盞,當歸1根,同煎至1盞,稍溫服。

 

摘錄《宣明論》卷十一

 

《濟生》卷一:黃芩湯處方澤瀉、梔子仁、黃芩、麥門冬(去心)、木通、生干地黃、黃連(去須)、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心勞實熱,口瘡,心煩腹滿,小便不利。

 

心肺蘊熱,咽痛膈悶,小便淋濁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濟生》卷一

 

方出《圣惠》卷八十九,名見《圣濟總錄》卷一八一:黃芩湯處方黃芩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葳蕤1分,玄參1分,犀角屑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5歲以下小兒肝臟熱毒,目生丁翳。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溫分為2服,每日3-4次。

 

摘錄方出《圣惠》卷八十九,名見《圣濟總錄》卷一八一

 

《圣濟總錄》卷三十: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3分,山梔子仁半兩,遠志(去心)1兩,桂(去粗皮)半兩,黃連(去須)3分,竹茹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吐血,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

 

《圣濟總錄》卷四十三: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貝母(去心)、升麻、玄參、麥門冬(去心,焙)、紫菀(去苗土)、柴胡(去苗)、桔梗(去蘆頭,炒)、牡丹(去心)、木香、胡黃連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熱恍惚,煩躁面赤,小便澀。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取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圣濟總錄》卷四十八:黃芩湯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黃耆(銼)1兩,柴胡(去苗)1兩,秦艽(去土)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梔子仁1兩,甘草(炙,銼),升麻半兩,地骨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臟熱實,涕唾稠粘,喉咽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八

 

《圣濟總錄》卷六十:黃芩湯處方黃芩3分,石膏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銼)半兩,葛根(銼)半兩,五加皮(銼)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柴胡(去苗)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中熱盛,食已如饑,唇燥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

 

《女科百問》卷下:黃芩湯處方黃芩1兩,人參1兩,阿膠1兩(炒碎),當歸半兩(炒干),吳茱萸1分(洗7次,焙干,微炒)。

 

功能主治養胎。

 

主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8分,去滓,食前服。

 

如覺大段不安,加烏梅1兩。

 

摘錄《女科百問》卷下

 

《普濟方》卷一三六引《護命》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1分,石膏(研)1分,茵陳藁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銼,炒)1分,牡丹皮1分,荊芥穗1分,梔子仁1分,麻黃(去根節)半兩。

 

主治傷寒頭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二十七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山梔子仁1兩,甘草(炙)1兩,馬牙消半兩。

 

功效除胃內瘀熱。

 

主治傷寒發斑,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外臺》卷六引《傷寒論》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3兩,人參3兩,桂心2兩,大棗12枚,半夏半升(洗),干姜3兩。

 

主治干嘔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溫分3服。

 

制備方法上切。

 

用藥禁忌忌羊肉、餳、生蔥。

 

《圣濟總錄》卷九十五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2兩,赤芍藥3兩,白茅根3兩,大黃(生用)3兩,瞿麥穗1兩半。

 

主治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入樸消末半錢匕,更煎2沸,空心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一二○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1兩,當歸(切,焙)1兩,細辛(去苗葉)1兩,蛇床子(炒)1兩,桂心1兩。

 

主治齒齦腫痛及蟲蝕。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酸漿2盞,煎10余沸,去滓,熱漱,冷吐。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一七四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2兩,麻黃(去根節)1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半兩,石膏(碎)半兩,芍藥半兩,杏仁10枚(湯去皮尖雙仁,炒)。

 

主治小兒傷寒,體熱面赤,口干,或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半盞,加生姜3片,煎至3分,去滓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方出《本事》卷十,名見《醫方大成》卷九引《簡易》方名黃芩湯別名黃芩散、子芩散組成黃芩。

 

主治陽乘陰,天暑地熱,經水沸溢,崩中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以燒秤錘淬酒調下。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藥禁忌脾胃虛不宜用。

 

附注黃芩散(《醫統》卷八十四)、子芩散(《濟陰綱目》卷八)。

 

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二六二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3兩,川升麻2兩,甘草2兩(生,銼),石膏5兩,薔薇根3兩(銼)。

 

主治飲食失度,乳石發動,毒熱上攻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以水5大盞,煎至2大盞去滓,冷含漱口,良久吐卻,每日10余次即愈。

 

制備方法上為末。

 

《醫心方》卷二十引張仲景方方名黃芩湯組成梔子2兩,香豉3升,黃芩2兩。

 

主治散發動,腹內切痛。

 

用法用量綿裹,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以衣覆臥,亦應有汗。

 

制備方法上切。

 

《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方名黃芩湯別名黃芩芍藥湯、芍藥黃芩湯、黃芩甘草湯組成黃芩1兩,赤芍藥1兩,甘草半兩(炙)。

 

主治陽明病發熱脈浮,口干鼻燥,衄血,及挾熱下痢,寒熱脅痛,疹瘡不出。

 

陽明病,口干但漱水不欲咽者,必衄也;

 

陽明脈浮,發熱,口鼻中燥,能食者,亦衄。

 

引錢氏方,挾熱下痢,頭痛胸滿,大渴;

 

或寒熱脅痛,脈洪大而實者。

 

挾熱作疹瘡不出,煩躁不得眠。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末。

 

附注黃芩芍藥湯(《傷寒總病論》卷三)、芍藥黃芩湯(《準繩·類方》卷六引東垣方)、黃芩甘草湯(《得效》卷十一)。

 

《幼幼新書》卷三十二引《嬰孺方》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8分,澤瀉8分,通草8分,柴胡7分,桑白皮7分,杏仁(湯去皮尖)6分,豬苓(去皮柴)6分,澤漆葉4分。

 

主治小兒腫滿。

 

小兒癇愈后血氣尚虛,而熱在皮膚,與氣相搏,通身頭面皆腫。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半,4-5歲兒為3服,1-2歲服2合。

 

方出《圣惠》卷十。

 

名見《普濟方》卷一三三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1兩,大青1兩,川升麻1兩,石膏1兩,梔子仁半兩,川樸消2兩。

 

主治傷寒臟腑壅毒,不得宣疏,肌膚發斑。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半,加豆豉50粒,蔥白2莖,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稍利為度。

 

制備方法上為散。

 

《外臺》卷三引《延年秘錄》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3兩,梔子仁3兩,芍藥3兩,豉1升(綿裹)。

 

主治天行5-6日,頭痛,骨節疼痛,腰痛,兼痢。

 

用法用量上藥加水6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服。

 

用藥禁忌忌蒜、熱面等5日。

 

《醫心方》卷二十五引《深師方》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1兩,甘皮6銖,人參1兩,干地黃6銖,甘草半兩(炙),大棗5枚(去核)。

 

功效除熱止變蒸。

 

主治少小輩變蒸時服藥下后,有朝夕熱,吐利。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絞去滓,200日兒每服半合,300日兒每服1合,每日2次。

 

制備方法上切。

 

《千金翼》卷二十二引靳邵方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2兩,枳實(炙)2兩,梔子14枚(擘),括樓1兩,厚樸(炙)1兩,芍藥1兩,甘草(炙)1兩。

 

主治石發,身如火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3服。

 

《圣濟總錄》卷二十一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山梔子仁1兩,大黃(銼,醋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

 

主治傷寒5日,口干,頭痛,大便澀。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普濟方》卷一三八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3兩,人參3兩,干姜3兩,桔梗1兩,大棗13枚,半夏半升。

 

主治干嘔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煎取3升,溫分3服。

 

《圣濟總錄》卷九十二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大黃(銼,炒)1兩,赤芍藥2兩,生地黃(切,焙)1兩,甘草(炙,銼)1兩。

 

主治精極。

 

目視不明,齒焦發落,身體虛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5片,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1盞,去滓,食后分溫2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普濟方》卷二一三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芍藥、苦參、甘草、當歸、蜀椒、甘松、豬膽2枚,青黛2兩,雄黃2兩,豉2兩,東引桃根1兩,蔥白1兩,鹽1合,麝香半兩。

 

主治疳濕。

 

不能食,身轉心熱腳冷,百節疼痛。

 

用法用量以水1斗8升,煮取4升,分為2分,1度灌1分,然后加用麝香1兩,豬膽2枚,并蔥、豉和合食之;

 

如1日不愈,更將1服如前灌之。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藥禁忌七日忌冷、毒物;

 

但是油膩、醬、乳、醋,三十日忌之。

 

附注方中黃芩至甘松等七味用量原缺。

 

《鎬京直指》卷二方名黃芩湯組成炒黃芩2錢,葛根2錢,赤苓3錢,炒車前3錢,炒川連1錢,炒梔子2錢,通草1錢,澤瀉3錢。

 

主治表邪轉里,協熱下利,利色紅黃,糞似鴨溏。

 

《外科真詮》卷上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1錢,白芍1錢,洋參1錢,麥冬1錢5分,川貝1錢,桑皮1錢5分,連翹1錢5分,桔梗1錢,薄荷7分,甘草5分。

 

主治鼻疽。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當歸、芍藥、熟地、柴胡、木通、川芎。

 

主治婦人產后乳蒸,發熱,乳汁不通

 

《回春》卷五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山梔、桔梗、麥門冬(去心)、當歸、生地黃、干葛、人參、天花粉、白芍各等分,烏梅1個。

 

主治上焦渴癥,飲水多而食少。

 

用法用量食遠頻服。

 

制備方法上銼1劑。

 

《普濟方》卷六十三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蓽茇各等分。

 

主治咽喉腫疼,口瘡。

 

用法用量煎湯漱口。

 

制備方法上為末。

 

《傷寒微旨論》卷上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甘草、山梔子、芍藥、厚樸、英粉各等分。

 

主治病人陰陽氣俱實,兩手三部脈沉數,按之至骨,有力而不斷,口燥咽干而渴,時時發熱冒悶。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如脈力差軟,住服。

 

加減若大便溏,去梔子,加葛根等分;

 

若立春以后、立夏以前見證者,去梔子、芍藥,加柴胡(去苗)等分。

 

制備方法上為末。

 

《竹林女科》卷一方名黃芩湯別名黃芩散組成黃芩6分,川歸1錢,川芎8分,天花粉7分,知母(酒炒)7分,蒼術7分,白芍7分(一方有甘草7分,無蒼術、白芍)。

 

主治婦人血氣俱虛,經來如豬肝水,五心煩熱,腰腹疼痛,面黃肌瘦,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附注黃芩散(《女科秘要》卷三)。

 

《圣濟總錄》卷一二四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3分,升麻3分,射干3分,木通(銼)3分,甘草(炙,銼)半兩,犀角(鎊)半兩。

 

主治喉痹,胸滿,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下芒消1錢匕,細細溫呷。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一五三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半兩,當歸(切,焙)半兩,柏葉(焙)半兩,蒲黃(微炒)半兩,艾葉(炒)1分,生干地黃(焙)2兩。

 

主治婦人經血暴下,兼帶下赤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一六○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芍藥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大黃(銼,炒)1兩,熟干地黃(焙)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1分,干姜(炮裂)1兩1分,桂(去粗皮)1兩1分,虻蟲(去翅足,微炒)半兩,甘草(炙)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令黃色)半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半,術1兩半,芒消1兩。

 

主治產后腹中滿痛,血露不盡。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酒共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一六六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圓小者)1兩,甘草(炙,銼)1兩,桑寄生(銼)1兩,防風(去叉)1兩,木通(銼)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赤芍藥1兩,黃耆(銼)1兩,大黃1兩。

 

主治產后乳初覺有核,漸發熱痛,累日不退,欲成癰。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一八○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半兩,青葙子半兩,大黃(銼,炒)半兩,蜀漆1兩,甘草(炙)1兩。

 

主治小兒腦熱,鼻干燥,常閉目。

 

用法用量5-6歲兒每服1錢匕,水1盞,煎至5分,去滓,放溫,食后服,每日2次。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一八四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2兩,甘草(炙,銼)2兩,大黃(銼,炒)2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梔子仁40枚。

 

主治先有癖實不消,或飲酒食肉所致乳石發,腹脹頭痛,時苦心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下芒消1錢匕,再煎2-3沸,溫服,早晨、晚后各1次。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七十八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3分(去黑心),石膏(碎)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黃柏(去粗皮,銼)半兩,女蔞半兩,栝樓根(銼)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櫸皮(去粗皮,銼)3分,淡竹葉3分(切)。

 

主治下痢。

 

臟腑虛,煩躁,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

 

未止再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一六五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瞿麥(取穗)1兩,當歸(切,焙)1兩,冬葵子(炒)1兩,木通(銼)1兩。

 

主治產后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日3次。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二十九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射干1兩,黃連(去須,炒)3分,甘草(炙,銼)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青竹茹半兩,知母(焙)半兩。

 

主治傷寒不發汗,后變成狐惑,脈數,無熱微煩,目赤,但欲眠睡,咽干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三十二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青半兩,山梔子仁半兩,甘草(炙,銼)半兩,升麻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

 

主治傷寒后毒氣上攻,咽喉瘡痛,口瘡,煩躁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竹葉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1日3-5次。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四十七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柴胡(去苗)1兩,葛根(銼)3分,赤芍藥3分,甘草(炙)半兩,石膏(碎)2兩。

 

主治胃氣實熱,口舌干燥,頭痛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五十九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栝樓根1兩,梔子仁1兩,石膏(碎)1兩,淡竹葉1兩。

 

主治脾胃熱極而致消中,消谷引食,化為小便。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一一一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2兩,木通(銼)2兩,黃連(去須)2兩,地骨皮1兩半,萎蕤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

 

主治花翳。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1日2次。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七十七方名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主治蠱毒痢。

 

如鵝鴨肝,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以水2盞,煎取1盞,去滓,空心、日晚乘熱服。

 

制備方法上銼細。

 

引用:http://big5.wiki8.com/huangqintang_5994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09:3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