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太乙】
拼音
tàiyǐ
英文參考
t’aiyi;taiyi(ST23)
概述
太乙,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千金要方》作太一。
屬足陽明胃經。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一說去任脈三寸(《針灸甲乙經》)。
布有第八、九肋間神經分支,第八、九肋間動、靜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
主治胃疼,腹脹,心煩,癲狂等。
直刺0.8-1.2寸。
艾炷灸3-7壯;
或艾條灸5-15分鐘。
標準定位
太乙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
取法
仰臥位,在臍上2寸,下脘穴(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太乙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層、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
有第八、九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
分布著第八、九肋間神經分支。
皮膚由第8、9、10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分布。
腹腔內相對應器官為大網膜和小腸。
(參看梁門穴)
功用
滌痰開竅,鎮驚安神。
主治病癥
1.消化系統疾病: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腸鳴,腹脹;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癔病,癲癇,精神病;
3.其它:遺尿。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脹沉重。
灸法: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太乙配足三里,脾俞、胃俞,有健脾消食的作用,主治消化不良。
太乙配滑肉門,有清心化痰寧神的作用,主治癲狂,吐舌。
文獻摘要
《銅人》:治癲疾,心煩吐舌。
《大成》:治癲疾狂走,心煩吐舌。
引用:http://big5.wiki8.com/taiyi_7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