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腦空】
拼音
nǎokōng
英文參考
Naokong(GB19)
概述
腦空,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別名顳颥。
屬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陽維之會。
在頭部,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外側,頭正中線旁開2.25寸,平腦戶。
布有枕大神經分支和枕動、靜脈分支。
主治頭痛,目眩,頸項強痛,心悸,耳鳴,癲癇等。
沿皮刺0.3-0.5寸。
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腦空在頭部,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外側,頭正中線旁開2.25寸。
取法
正坐或俯伏,在風池穴直上,與腦戶穴(督脈)相平處取穴。
穴位解剖
腦空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枕腹)、骨膜(枕骨)。
有枕動、靜脈分支。
皮膚由頸神經后支枕大神經分布。
枕額肌的后部,稱為枕肌,該肌起于上項線的外側半和乳突的上面,止于帽狀腱膜的后緣,由面神經的耳后支支配。
(參看目窗、正營穴)。
特異性
足少陽、陽維之交會穴。
功用
醒腦寧神,散風清熱。
主治病癥
1.呼吸系統疾病:感冒,哮喘;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癲癇,精神病,頭痛;
3.五官科系統疾病:耳鳴,鼻炎,鼻衄;
4.其它:心悸,肩頸部肌痙攣。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擴散至后頭部。
灸法: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腦空配腦戶、風池、昆侖,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后頭痛。
腦空配風池、支溝,有通絡祛寒濕的作用,主治頸項強痛。
腦空配神門、內關,有安神寧心的作用,主治驚悸。
文獻摘要
《甲乙經》:腦風目瞑,頭痛,風眩,目痛,腦空主之。
《甲乙經》:足少陽、陽維之會。
《圖翼》:治頭痛不可忍,項強不得顧,目瞑鼻衄,耳聾。
引用:http://big5.wiki8.com/naokong_1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