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率谷】
拼音
lǜgǔ
英文參考
Shuaigu(GB8)
概述
率谷,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銀海精微》作率骨。
《外臺秘要》作蟀谷。
別名耳尖。
屬足少陽膽經。
足太陽、少陽之會。
在頭部,當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角孫直上方。
布有耳顳神經和枕大神經吻合支,及顳淺動脈、靜脈頂支。
主治偏頭痛,目眩,耳鳴,嘔吐,驚癇等。
沿皮刺0.3-0.5寸。
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率谷在頭部,當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角孫穴直上方。
取法
正坐或側伏,在耳廓尖上方,角孫穴之上,入發際1.5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率谷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耳上肌(提耳肌)、顳筋膜、顳肌。
皮膚由下頜神經的耳顳神經分布。
耳上肌是皮肌,起自帽狀腱膜而止于耳廓軟骨,其作用可上提耳廓,受面神經分支支配。
在皮下組織內,有顳淺動、靜脈和耳顳神經。
特異性
足太陽、少陽之交會穴。
功用
平肝熄風,通經活絡。
主治病癥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眩暈;
2.其它:頂骨部疼痛,胃炎,小兒高熱驚厥。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1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顳側頭部。
灸法:間接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率谷配風池、太陽,有祛風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率谷配人中、曲池、太沖,有祛風清熱鎮驚的作用,主治小兒驚風。
率谷配足三里、中脘,有和胃止嘔的作用,主治嘔吐。
文獻摘要
《甲乙經》:醉酒風熱,發兩目眩痛,不能飲食,煩滿嘔吐,率谷主之。
《圖翼》:主治腦病,兩頭角痛,胃膈寒痰,煩悶嘔吐,酒后皮風膚腫。
《金鑒》:傷酒嘔吐,痰眩。
引用:http://big5.wiki8.com/lvgu_12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