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角孫】
拼音
jiǎosūn
英文參考
jiaosun(SJ20)
概述
角孫,經穴名。
出《靈樞·寒熱病》。
屬手少陽三焦經。
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
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際處。
布有耳顳神經分支和顳淺動、靜脈的分支。
主治耳部紅腫,目赤腫痛,目翳,頰腫,齒痛等。
沿皮刺0.3-0.5寸。
艾炷灸3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角孫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際處。
取法
正坐或側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當耳翼尖所指之發際處。
若以手按著使口能合,其處牽動者取穴。
穴位解剖
角孫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耳上肌、顳筋膜、顳肌。
有顳淺動、靜脈的分支及耳顳神經的分支。
皮膚由下頜神經的耳顳神經分布,皮下筋膜內除上述神經外,還有顳淺動、靜脈,無深筋膜。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由顳神經支支配的耳上肌(皮肌),繼經顳筋膜入顳肌,直抵骨膜。
顳肌屬咀嚼肌,由顳深前、后神經支配。
特異性
交會穴之一,手足少陽、手陽之會(《針灸甲乙經》);
〈素問。
氣府論〉王注作手太陽,手、足少陽三脈之會。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作手足少陽之會。
功用
清熱消腫,散風止痛。
主治病癥
頭面五官科疾病:腮腺炎,牙齦炎,視神經炎,視網膜出血,眼疾目痛,頭痛項強。
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耳周。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或用燈草灸。
配伍
角孫配聽宮、翳風,有清熱消腫的作用,主治耳部腫痛。
角孫配頰車、下關、合谷,有清泄陽明邪熱的作用,主治牙痛。
角孫配太陽、頭維、太沖,有疏經通絡鎮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文獻摘要
《甲乙經》:手、足少陽,手陽明之會。
《千金方》:角孫、頰車,主牙齒不能嚼。
《大成》:齦痛,角孫、小海。
《金鑒》:主治目中生翳。
引用:http://big5.wiki8.com/jiaosun_136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