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土茯苓】
拼音
tǔfúlíng
英文參考
chinaroot土茯苓釋名土萆解、刺豬苓、山豬糞、草禹余糧、仙遺糧、冷飯團、硬飯、山地栗。
氣味(根)甘、淡、平、無毒。
主治1、梅毒。
用土茯苓四兩、皂角子七個,煎水代茶飲。
2、骨攣癰漏(筋骨疼痛,潰爛成癰,積年累月,終身成為廢疾)。
用土茯苓一兩,有熱加黃苓、黃連,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煎水代茶飲。
又方:用土茯苓四兩、四物湯一兩、皂角子七個、川椒四十九粒、燈心七根,煎水代茶飲。
3、瘰疬潰爛。
用土茯苓切片,或研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內吃下。
多吃為好。
附方
藥典標準中藥名稱土茯苓拼音名Tufuling英文名RHIZOMASMILACISGLABRAE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SmilaxglabraRoxb.的干燥根莖。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干燥,或趁鮮切成薄片,干燥。
性狀本品略呈圓柱形,稍扁或呈不規則條塊,有結節狀隆起,具短分枝,長5~22cm,直徑2~5cm。
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堅硬的須根殘基,分枝頂端有圓形芽痕,有的外皮現不規則裂紋,并有殘留的鱗葉;
質堅硬。
切片呈長圓形或不規則,厚1~5mm,邊緣不整齊;
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小亮點;
質略韌,折斷時有粉塵飛揚,以水濕潤后有粘滑感。
無臭,味微甘、澀。
鑒別本品粉末淡棕色。
淀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8~48μm,臍點裂縫狀、星狀、三叉狀或點狀,大粒可見層紋;
復粒由2~4分粒組成。
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粘液細胞中或散在,針晶長40~144μm,直徑約5μm。
石細胞類橢圓形、類方形或三角形,直徑25~128μm,孔溝細密;
另有深棕色石細胞,長條形,直徑約50μm,壁三面極厚,一面菲保纖維成束或散在,直徑22~67μm。
具緣紋孔導管及管胞多見,具緣紋孔大多延長成梯狀。
炮制除去雜質;
未切片者,浸泡,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與歸徑甘、淡,平。
歸肝、胃經。
功能與主治除濕,解毒,通利關節。
用于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用法與用量15~60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引用:http://big5.wiki8.com/tufulian_22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