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0 05:2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拼音

 

xuèshuānbìsāixìngmàiguǎnyán

 

英文參考

 

buerger'sdisease;thromboangitisobliterans

 

概述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又名特發性壞疽,是一種較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血管疾病。

 

臨床主要表現為患肢局部的皮膚顏色和溫度改變、間歇性跛行,靜止性疼痛,嚴重者可并發潰瘍、壞疽,以青壯年男性最易罹患。

 

現代醫學對脈管炎的發病機理至今尚無統一認識,一般認為,多與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及自身免疫反應等密切有關。

 

而吸姻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誘發因素。

 

此外,寒冷、潮濕、感染、創傷等都可以成為潛在的誘因。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在中醫學中屬于“脫疽”范疇,又稱之為“脫癰”、“十指冷落”。

 

早在《靈樞·癰疽》篇中就對脫疽證有較為詳細的記述,涉及到病因病機、癥狀、治療原則和預后等各方面。

 

至晉隋唐時期,在《劉涓子鬼遺方》、《千金要方》等書中,更深化了對脫疽的認識,并提出“毒在肉則割,毒在骨則截”的具體手術治療方案。

 

宋明以后,中醫診治脫疽進一步系統化,許多醫家對脫疽的病因證治等作出了更為具體的闡述,同時還出現不少有關脫疽的專篇、專書。

 

在治療上,除內服中藥、手術切除外,還有針灸、熏洗、外敷等。

 

如果說清代以前關于脫疽的記述還多類屬糖尿病性壞疽,那么,自清以后所述脫疽的病因癥狀,已開始接近脈管炎的證候。

 

如《馬培之外科醫案》說:“嚴寒涉水,氣血冰凝,積久寒化為熱。”

 

“始則足趾木冷,繼現紅紫之色,足跗熱腫,足趾仍冷,皮肉筋骨俱死,節縫漸次裂開,污水滲流,筋斷肉離而脫。”

 

現代自50年代中期報道了中醫藥治愈血栓性脈管炎之后,引起了醫學界的極大關注,經過反復多次的臨床總結和驗證,四妙勇安湯、陽和湯、顧步湯、通脈活血湯一類的方藥治療脈管炎的療效,逐漸取得外科臨床醫家的承認。

 

70年代以來,多次召開全國性協卜會議,商討關于脈管炎的診斷、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定標準的規范匕問題,使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臨床觀察與研究大大推進了一步,文獻報道日漸增多,據不完全統計,近40年來,發表在國內醫學期刊上的備類診治脈管炎的中醫藥文獻約140余篇,觀察病例在300例以上(不包括個案)。

 

在診斷方面,一些與現代醫學有關的抒方法、新指標已在臨床上得到應用和驗證。

 

治療上,總結出了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溫經散寒等治則,特別是活血化瘀已成為公認的有前途的治療原則。

 

在辨證與辨病結合的基礎上,采用中西醫結紆、內外治結含、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結舍的治療方法,大大提高了臨床療效,使患肢截肢率明顯下降,復發率減少。

 

目前,一般報道的臨床有效率在90%左右。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hromboangiitisobliterans)亦稱Bürger病。

 

其特點是,多累及中等大的動脈和靜脈,特別是下肢的血管,發生復發性炎癥和血栓形成,引起循環障礙,出現間歇性跛行(claudicatiointermittens)和肢體壞疽。

 

絕大多數發生于男性,年齡20~40歲。

 

病變早期為小動脈的一些節段發生內膜炎,管壁發生纖維素樣壞死,伴有中性粒細胞浸潤,可出現多核巨細胞,管腔因并發血栓形成而閉塞。

 

病變逐漸累及較大的動脈段。

 

動脈中膜和外膜亦有炎性細胞浸潤,病變常累及伴行的靜脈。

 

富含新生毛細血管及炎性細胞的機化血栓據說是本病的特點之一,血栓經機化后可發生再通現象,遺留斑塊狀內膜瘢痕,中膜彈力板通常無明顯破壞。

 

病因病機本病病因與外感寒濕,飲食不節,七情過極或房室過度,久病本虛等有關。

 

關于其病機,古今文獻多有闡述,仔細研究各家所論,可歸納為以下四種:陽氣虛弱,寒凝血瘀久病脾腎陽氣不充,陰寒乘而襲之。

 

寒凝收引,則血氣瘀閉;

 

寒濕客于經脈皮肉,則阻滯脈絡,搏于津液骨髓,則折傷氣血,致榮衛凝澀,不能濡養四末,肢端疼痛、壞死,甚而脫落,居于寒冷之地者尤為易患。

 

濕濁蘊結,遇阻脈絡久客濕地或飲食失節,均能積濕釀痰。

 

濕邪重濁粘膩,最易損傷陽氣,阻遏氣機,致血運失其暢達,久則濕邪化熱,濕痰熱互結,亦可瘀阻經脈,使血脈滯而不通,則五趾壞死。

 

肝腎陰虛,熱毒熾盛房室不節,情志不遂,則腎水虧損,相火偏旺,肝木失養,血不榮筋。

 

膏粱厚味,恣嗜辛辣煙酒,則濕熱內生,化為火毒,熏蒸臟腑,致肝敗筋死,脾敗肉死,腎敗骨死,而成脫疽之癥。

 

氣血虛虧,絡脈瘀阻氣血運行全身,貴在流通舒暢。

 

若氣虛則運血無能,血虛則氣無所生,血脈阻隔不行,絡脈失其濡養,而四末氣血不能充達,毒邪聚結,氣血凝滯,則發生脈管炎,久病體虛者更為多見。

 

總之,本病的主要病變在血脈,與心、肝、脾、腎等臟的關系最,為密切,因心主脈、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

 

病之本是陽氣不足,氣血虛弱,病之標為血瘀、濕濁、熱毒凝滯,筋肉經脈,敗血腐肉。

 

若病情日久,肢節壞死,創面不愈,膿血不斷,可導致氣血大傷。

 

辨證分型本病臨床辨證分型,目前尚無統一標準。

 

現據各地報道歸納為以下五型:1.陰寒凝滯患肢麻木疼痛,局部皮膚蒼白,觸之冰冷,遇冷加重,得溫則減。

 

創面色白或暗紅,遲遲不愈。

 

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而遲。

 

2.血絡瘀阻患肢或患趾(指)固定性持續疼痛,靜止痛明顯。

 

患肢皮膚呈紫紅、暗紅或青紫,下垂時尤明顯,皮膚干燥,趾甲增厚,肉萎毛枯。

 

舌質紅絳或紫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脈沉細澀。

 

3.濕熱下注患肢怕冷疼痛,常為游走性。

 

行走時酸脹、沉重、乏力,下肢可出現條索狀腫塊或結節,紅腫熱痛,肢端輕度潰瘍或壞疽。

 

患者可伴有頭沉身困,脘悶納呆。

 

舌質紅,舌苔黃膩或白膩,脈多弦滑或弦數。

 

4.熱毒熾盛患肢發生潰瘍或壞疽,繼發嚴重感染,紅紫痛劇,腫勢散漫,膿液甚多,有惡臭氣味。

 

全身癥狀可有高熱寒戰,煩躁,大便干,小便黃。

 

舌質紅絳,舌苔黃膩、黃燥或黑褐苔,脈弦滑洪大或弦細數。

 

5.氣血兩虛患者身體虛弱,面容憔悴萎黃,消瘦無力,皮膚干燥脫屑,趾(指)甲干燥增厚,肌肉萎縮,創口生長緩慢,久不愈合,肉芽灰淡、暗紅,膿液清稀。

 

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療療效標準近十多年來,全國性學術會議關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診斷和療效標準,有過多次討論,但至今仍沒有統一。

 

綜合目前大多數文獻使用的療效標準,可分為以下四級。

 

臨床治愈:主要癥狀消失,創口完全愈合,患肢血液循環障礙緩解或明顯改善,恢復工作一年內無復發。

 

顯效: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或顯著減輕,靜止痛消失,皮膚溫度和色澤明顯好轉,創面愈合或接近愈合,血循環輕度障礙,能工作。

 

好轉:病狀減輕,創面較前縮小,患肢循環有所改善,仍不能從事工作。

 

無效:經1~3個月治療,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改善,甚或加重。

 

分型治療(1)陰寒凝滯治法: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處方:當歸12克,熟地12克,附片10克,雞血藤30克,川芎10克,黃芪15克,炮姜6克,牛膝12莧,白芥子10克,丹參12克,桂枝10克,甘草6克,地龍10克。

 

加減:寒凝甚去桂枝,加肉桂;

 

痛劇加川烏、草烏、延胡;

 

濕重加薏苡仁、蒼術;

 

瘀血明顯加制乳香、沒藥、紅花。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早晚各1次。

 

療效:用此法配合針灸、外治治療32例,結果臨床治愈11例,顯效12例,好轉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9%。

 

常用成方:當歸四逆湯、顧步湯、桂枝附子湯、活血溫經湯、陽和湯。

 

(2)血絡瘀阻治法:活血行氣,化瘀止痛。

 

處方:當歸15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地龍10克,制乳沒各10克,桂枝1o克,牛膝12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丹參15克,郁金10克,雞血藤30克,穿山甲10克,烏藥10克。

 

加減:伴陽虛加附片、肉桂;

 

痛甚加延胡;

 

患肢腫脹加木瓜、茯苓;

 

伴脾虛加蒼白術;

 

創面潰爛,滲膿較多加蒲公英、金銀花。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服。

 

療效:以本法為主,配合其他外治法(部分手術處理),共治療144例脈管炎患者,臨床治愈52例,顯效72例,好轉20例,總有效率為100%。

 

常用成方:桃紅四物湯、活血通脈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當歸活血湯。

 

(3)濕熱下泣治法: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處方:金銀花15克,連翹10克,蒲公英30克,黃芩10克,黃柏10克,玄參12克,防己10克,萆薜10克,當歸12克,生苡仁15克,牛膝10克,木通10克,丹皮10克,地龍10克,雞血藤30克,赤小豆30克。

 

加減:局部紅腫明顯,或潰瘍滲膿較多加菌陳、山梔;

 

腫脹較甚,濕偏重加茯苓、豬苓;

 

疼痛劇加延胡、制乳沒;

 

伴氣滯加川楝子。

 

療效:治療104例脈管炎患者,配合局部外洗,臨床治愈66例,好轉3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4.2%。

 

常用成方:四妙勇安湯、茵陳赤小豆湯。

 

(4)熱毒熾盛治法:清熱解毒,化瘀通絡。

 

處方:蒲公英30克,地丁15克,金銀花15克,連翹10克,玄參15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黃柏10克,梔子10克,紫草12克,丹參15克,當歸12克,牛膝10克,路路通12克。

 

加減:大便干結加生大黃;

 

疼痛甚加延胡、制乳沒;

 

口干渴加天花粉、石斛;

 

伴氣虛加太子參、黃芪、黨參;

 

濕重加蒼術、苡仁。

 

服法:每日1劑,重者每日2劑,水煎溫服。

 

藥渣加水濃煎,每日熏洗。

 

療效:以本法治療熱瘀型脈管炎22例,臨床治愈8例,好轉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68.2%。

 

常用成方:四妙勇安湯、五味消毒飲、仙方活命飲。

 

(5)氣血兩虛治法:補氣蕎血,活血通脈。

 

處方:炙黃芪30克,炒黨參12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術10克,白芍10克,淮牛膝10克,金銀花15克,川芎1O克,玄參15克,石斛10克,雞血藤15克,地龍10克,蒲公英30克。

 

加減:陽氣衰弱加附片、肉蓯蓉;

 

月干腎陰虧加生地、龜版;

 

濕熱毒盛加苡仁、板藍根、茵陳、梔子;

 

正虛甚可加服十全大補丸;

 

血瘀明顯加桃仁、紅花。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療效:治療41例脈管炎患者,除服中藥外,局部潰瘍加用氦一氖激光照射,臨床治愈31例,好轉6例,無效4例。

 

平均治愈時間45天,總有效率為90%。

 

同時進行了免疫指標觀察,發現治療后,病人的淋巴細胞轉化率由治療前的低水平變為升高,IgG、IgA明顯下降,而IgM和補體C3無明顯變化。

 

常用成方:人參養榮湯、十全大補湯、顧步湯。

 

專方治療(1)活血通脈注射液組成:丹參150克,紅花100克,桂枝50克,當歸150克,川芎150克,杜伸150克,羊骨250克。

 

用法:上藥制成注射劑,每安瓿2毫升含生藥量2克。

 

肌肉注射,每日2~4毫升,每天注射2次,15天為一療程,孕婦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療效:用此藥治療虛寒型脈管炎30例,同時配服中藥煎劑(桂枝、熟地、懷牛膝、雞血藤、黨參、黃芪、干姜、細辛、赤芍),臨床治愈23例,好轉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6%。

 

經隨訪,一年內復發2例。

 

(2)活血通脈湯組成:丹參35克,赤芍、雞血藤、地龍、乳香、沒藥、烏梢蛇各15克,當歸、紅花、甘草各10克,細辛7.5克,蜈蚣3條。

 

加減:寒濕阻滯、陽氣不達加附子、肉桂、桂枝、川烏、草烏、防己、蒼術;

 

濕熱加黃柏、萆薜;

 

熱毒熾盛加金銀花、地丁、蒲公英、連翹、丹皮;

 

久病氣血虧虛,創面不斂,肉芽不鮮,加黨參、當歸、熟地、首烏等益氣養血之品。

 

用法:上方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藥渣復煎湯,溫洗患處,每日3次(后期已潰者用太乙膏敷患處,每日2次)。

 

療效:治療11例脈管炎患者,臨床治愈6例,顯效4例,好轉1例,總有效率為100%。

 

(3)脈炎軟組成:制松香12克,水蛭10克,全蝎8克。

 

用法:上三味共研細末,每次3克,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

 

30天一療程。

 

局部外敷松桐膏(松香220克,研細末,用生桐油100ml調成糊狀),每日1次。

 

療效:用本方治療脈管炎20例,均獲臨床治愈。

 

(4)脈疏通方組成:麝香0.5克,丹參、路路通各100克,制乳香、沒藥、地龍各30克,壁虎15克。

 

加減:陰寒型先予熟地、鹿角膠、白芥子、肉桂、麻黃、炮姜、甘草等藥煎服1周。

 

氣滯血瘀型先予丹參、桃仁、紅花、乳沒、赤芍、五靈脂、三棱、莪術、路路通等藥煎服1周。

 

濕熱型先予茵陳、牛膝、銀花、赤小豆、丹參、雞血藤、苡仁、蒼術、防己、澤瀉等藥服1周。

 

熱毒型先服銀花、連翹、制乳沒、蒲公英、地丁、半枝蓮、半邊蓮、生地、丹參、牛膝等1周。

 

氣血兩虛型先服人參、白術、白芍、茯苓、川芎、甘草、當歸、熟地、黃花、肉桂等藥1周。

 

局部處理:紅腫敷丹參散(土蜂窩、丹參);

 

焮熱無腫敷意黃散(厚樸、甘草、大黃、黃柏、姜黃、白芷、南星、陳皮、蒼術、花粉);

 

潰破有膿敷金花散(熟石膏、炒鉛、冰片);

 

潰破無膿敷海浮散(制乳沒、冰片)。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療效:治療214例,臨床治愈101例,顯效19例,好轉8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6.3%。

 

(5)脈炎靈丸組成:十大功勞60克,金毛狗脊60克,威靈仙60克,木瓜60克,血竭30克,白芍60克,生地60克,桂枝30克,烏梢蛇60克,海桐皮30克,丹皮30克,牛膝30克,老鸛草60克,漢防己30克,黃芪60克,當歸30克,伸筋草60克,附子30克,檳榔30克,紅花30克,白花蛇30克,防風3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石菖蒲3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過8號篩,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

 

每天早晚各服1丸,溫水送下。

 

病重者可日服3次。

 

20天一療程,服藥期間忌酸、辣、酒、姻、房事。

 

療效:共治療11例,臨床治愈9例,1例中斷治療,1例無效,總有效率為81.8%。

 

(6)復方通脈靈注射液組成:赤芍、桃仁、銀花、丹參、當歸、毛冬青、妥拉蘇林。

 

用法:上藥制成注射劑,每支10毫升或20毫升,分別含生藥34克或68克。

 

每天注射1次,每次1~2支。

 

方法:用脈通液500毫升稀釋,經患肢動脈快速推注50毫升,余藥緩慢滴注。

 

連用10天后休息3~5天,再繼續治療,30次為一療程。

 

配合內服中藥,虛寒型用陽和湯加減;

 

瘀滯型用當歸活血湯加減;

 

熱毒型用四妙勇安湯加減;

 

濕熱型用茵陳赤小豆湯加減;

 

修復階段用顧步湯加減;

 

氣血虛虧用八珍湯或人參養榮湯。

 

療效:共治療252例(其中15例為靜脈給藥),臨床治愈143例,顯效53例,好轉21例,無效35例,總有效率為86.1%。

 

靜脈給藥組總有效率為87.8%。

 

(7)血管Ⅱ號組成:金銀花、連翹、當歸、赤芍、桃仁、紅花、川芎、牛膝、丹皮、延胡、桂枝、蜈蚣。

 

用法:上藥制成干燥顆粒狀沖劑。

 

每次10克,每日3次,有潰瘍者外敷全蝎膏。

 

療效:用此方治療46例脈管炎患者,臨床治愈20例,顯效17例,好轉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5%。

 

對寒濕患者療效較好。

 

(8)黃馬酒(外用)組成:白酒(或75%酒精)5000毫升,黃連60克,馬錢子30克。

 

用法:將黃連、馬錢子放人白酒內浸泡,一周后濾去藥渣。

 

每日用藥酒浸洗患肢創面1次,疼痛較劇者,可多次用黃馬酒浸濕紗布外洗。

 

洗后創面可再用其他藥膏外敷。

 

療效:使用黃馬酒浸洗創面,再用油膏換藥,止痛效果顯著。

 

62例患者平均基本止痛時間為6.7天,最短者2天。

 

不論治愈與否,都能達到基本止痛。

 

(9)松桐膏組成:松香Z00克,生桐油100毫升。

 

用法:將松香研成細末,和生桐油調成糊狀,涂敷創面,每日1次。

 

療效:共治療20例脈管炎患者,同時內服脈炎散(制松香、水蛭、全蝎),均告臨床治愈。

 

(10)脫疽洗才(外用)組成:蘇木、紅花、官桂、干姜、乳香、沒藥、千年健、樟腦各10克,雞血藤20克,細辛6克,透骨草15克。

 

用法:上藥加水煎湯液,趁熱熏洗患肢,每日2~3次。

 

老中醫經驗朱仁康醫案李××,男,28歲。

 

初診日期:1958年11月4日。

 

主訴左足發涼疼痛,間歇性跛行10個月,左小趾趾端潰瘍1月。

 

1958年1月開始左足跟疼痛,隨之足趾前半部和足趾亦覺疼痛,后又出現步行后小腿肚脹疼,休息后減輕,呈間歇性跛行已歷10月余。

 

病情日重,1月前左足小趾趾端形成潰瘍,疼痛劇烈,徹夜不眠。

 

患者為翻砂工人,長期受潮濕寒冷,嗜煙10余年。

 

檢查:面色萎黃,形瘦,左足小趾端潰瘍約1×1cm,少許黃色分泌物,腐肉未脫。

 

足背黯紫色,左足發涼,足背動脈尚能觸知。

 

脈象滑數,苔黃微膩。

 

診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脫疽)。

 

證屬寒凝濕阻,經絡痹塞,氣血不行而發劇痛,步履艱難。

 

病人正氣漸耗,寒郁化熱,熱勝則肉腐而小趾潰瘍。

 

治宜通絡和營,清熱化濕。

 

處方:銀花30克,歸尾9克,丹皮9克,赤芍9克,制乳沒備4.5克,絲瓜絡4.5克,地龍9克,二妙丸9克(包),海風藤9克,犀黃丸9克(另吞)。

 

二診:服藥8劑,苔黃膩漸化,疼痛減輕,改用四妙勇安湯:當歸60克,銀花30克,玄參30克,生甘草15克。

 

三診:上藥服4劑,疼痛明顯減輕,趾端腐肉猶未脫落,舌心仍見黃膩苔,脈滑數。

 

上方加赤茯苓15克,生苡仁9克,3劑。

 

四診:小趾腐去收口,只足下地后尚疼,潰面收口處微破,流少許分泌物。

 

上方加黃芪9克,共服20余劑,漸見收口。

 

繼續觀察3個月,基本治愈。

 

按:脈管炎病人一般都有受寒受涼史,最忌立即向火烤,或用熱水燙,否則極容易患本病。

 

此為預防之道,至關重要。

 

本病初期、二期,寒凝血瘀,阻于經絡,不通則痛。

 

用藥著重溫經散寒,通絡活血,回陽止痛。

 

晚期寒郁化熱,熱勝則肉腐、骨爛,應以大劑滋陰益氣,清熱化毒,以顧步湯、四妙勇安湯等圖治,使之盡可能免于截肢。

 

用藥規律分析1980年~1990年25篇文獻報道中專用方劑的藥物使用情況,共使用藥物81味,其中觀察病例超過100例,報道文獻在2篇以上的有28味,列表如下:應用頻度(例)報道文獻(篇)藥物>100018當歸。

 

700~10007~11丹參、黃芪、乳香、沒藥、守官、地龍。

 

500~6992~5毛冬青、蜈蚣、黨參、烏梢蛇、延胡、水蟶、附子。

 

300~4995~8川芎、銀花、赤芍、甘草、牛膝、路路通。

 

100~2992~17桃仁、紅花、玄參、雞血藤、桂枝、蒲公英、威靈仙、松香。

 

<1003丹皮、血竭、連翹。

 

在上表所列31味藥物中,活血化瘀藥占50%。

 

因而不難看出,活血化瘀法則已成為治療脈管炎的主要法則。

 

也有不少醫家認為本病以虛中挾實者居多,治療宜“攻補兼施”,或補益以托毒,或寓補于攻,因而參芪之屬應用較多。

 

臨床實踐證明,使用黃芪且用量大者,療效多佳。

 

近年來,蟲類藥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顯示出較好前景。

 

本表所列前14味藥物中就有5味是蟲類藥。

 

驗方“六蟲散”和廣安門醫院所用的“通脈片”也都是以水蛭、虻蟲、蟅蟲、烏梢蛇、地龍、蜈蚣等所組成。

 

其他療法(1)針灸①體針取穴:主穴:經渠、血海、尺澤、三陰交、陽陵泉、上巨虛、下巨虛。

 

配穴:熱毒加太溪、復溜、魚際、列缺;

 

血瘀加列缺、膈俞;

 

氣血雙虛加列缺、魚際;

 

腎虛加膻中、陰谷、太溪、膈俞。

 

操作:雙側均取,以常用穴為主,據癥加配穴。

 

寒濕用溫針行補法,每日2次,每次40分鐘,同時灸太淵。

 

血瘀用平補平瀉手法,每日2次,每次15分鐘。

 

熱毒用提插瀉法,每日3次,每次20分鐘。

 

氣血雙虛用補法,每日1次,每次60分鐘。

 

腎虛用補法,每日1次,每次60分鐘。

 

療效:應用本法治療77例脈管炎患者,臨床治愈52例,顯效13例,好轉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4.8%。

 

②艾灸取穴:主穴:分三組a.氣海、中脘、膻中、陽池、足三里、沖陽、太溪、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

 

b.魄戶、神堂、膈俞、膈關、筑賓;

 

c.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昆侖。

 

操作:第一組穴位每穴灸3壯;

 

第二組穴每穴灸2壯;

 

第三組穴針刺,得氣后不留針。

 

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8例(早期2例、中期6例),臨床治愈5例(早期2例,中期3例),好轉3例。

 

隨訪2年,5例治愈者均未復發。

 

(2)單方驗方①惚木散處方:惚木。

 

用法:煎服每次用量30~50克,碾粉沖服,每次5~10克,每日2~3次。

 

加減:熱毒偏勝加銀花、連翹、板藍根;

 

血瘀偏重加桃仁、紅花、赤芍、丹參;

 

寒凝加桂枝、細辛、干姜;

 

體虛加黃芪、黨參、當歸、熟地。

 

療效:治療14例患者,臨床痊愈9例,好轉3例,無效2例。

 

②白花丹參制劑組成:白花丹參。

 

用法:a.用白花丹參人白酒浸泡,去渣服酒,每服20~30毫升,重者可服50毫升,每日3次。

 

b用白花丹參30~60克煎服,每日2~3次。

 

c用白花丹參制成注射劑,每次2~4毫升,肌注,每日1~2次。

 

療效:共治療147例,治愈33例,顯效70例,好轉32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91.8%。

 

臨床顯示酒劑效果比煎劑、針劑好。

 

③貓骨散組成:a.生貓骨1具,連頭尾,燒灰存性,研細為末。

 

b.貓肉500克,黃芪60克,苡仁60克。

 

c.黃芪60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生地30克,玄參20克,細辛3克,龜版20克,鱉甲20克,蟹灰3克,烏梢蛇30克,銀花炭30克,黃柏20克,地丁30克,牛膝20克,蒼術10克。

 

用法:貓骨散沖服,每次1.5克,每日3次。

 

貓肉煨黃芪、苡仁,燉爛熟,服食貓肉。

 

中藥煎劑每日1劑,分早晚2次煎服。

 

③中藥麻醉療法藥液:中麻Ⅰ號、中麻Ⅱ號,或東莨菪堿注射液。

 

用法:中麻Ⅰ號5毫升或中麻Ⅱ號3毫升,每次配用氯丙嗪12.5~25毫克,肌注、靜注或靜脈點滴均可。

 

每日1次或隔1~2日1次,連續5~6次后可休息3~5天再進行。

 

一般疼痛消失后可停。

 

療效:治療Ⅱ期重癥脈管炎30例,顯效20例,好轉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6.7%。

 

認為此法止痛優于杜冷丁,使皮溫上升,行走延長,下垂腫脹消退,創面愈合加速。

 

其他措施支持療法:對體質較差,特別是感染較重者可予富有營養的飲食,大劑量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

 

不能進食者可靜脈輸液,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的紊亂,貧血者可少量多次輸血。

 

手術療法:對已壞死的組織可進行手術切除。

 

創面較大,表皮生長緩慢者,可行植皮術。

 

對已壞死的足趾(手指),可進行手術切除。

 

引用:http://big5.wiki8.com/xueshuanbisaixingmaiguanyan_3586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02:45 , Processed in 0.09374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