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4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22:5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拼音

 

yíchuánxìngqiúxínghóngxìbāozēngduōzhèng

 

英文參考

 

hereditaryspherocytosis;HS

 

疾病別名先天性溶血性黃疸,家族性溶血性貧血

 

疾病分類血液科

 

疾病概述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遺傳的溶血性貧血,該病有兩種遺傳方式,顯性遺傳和隱性遺傳。

 

可出現溶血危象、膽石癥、痛風、頑固的踝部潰瘍或下肢紅斑性潰瘍等并發癥。

 

本病的起病年齡和病情輕重差異很大,多在幼兒和兒童期發病。

 

如果在新生兒或1歲以內的嬰兒期發病,一般病情較重。

 

疾病描述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是紅細胞膜有先天缺陷的一種溶血性貧血,主要表現為貧血、黃疸、脾腫大,診斷依據是血液中球形紅細胞增多。

 

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就是因為紅細胞呈球形,而且這種病又是遺傳性的,故此得名。

 

這種病的遺傳方式是男女都可發病,每代都會有發病者,也就是所謂“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本病的起病年齡和病情輕重差異很大,多在幼兒和兒童期發病。

 

如果在新生兒或1歲以內的嬰兒期發病,一般病情較重。

 

癥狀體征貧血、黃疸、脾腫大是本病叁大特征,而且在慢性溶血性貧血的過程中易出現急性溶血發作,發病年齡越小,癥狀越重。

 

新生兒期起病者出現急性溶血性貧血和高膽紅素血癥,嬰兒和兒童患者貧血的程度差異較大,大多為輕至中度貧血。

 

黃疸可見于大部分患者,多為輕度,呈間歇性。

 

幾乎所有患者有脾腫大,且隨年齡增長而逐漸顯著,溶血危象時腫大明確。

 

肝臟多為輕度腫大。

 

未必脾切除患者可并發色素性擔膽石癥,10歲以下發生率為5%,發現膽結石最小年齡為4—5歲,長期貧血可因骨髓代償造血而致骨骼改變,但程度一般較地中海貧血輕,偶見踝部潰瘍。

 

疾病病因本病是調控紅細胞膜蛋白的基因突變造成紅細胞膜缺陷所致,大多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少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正常紅細胞膜由雙層脂質和膜蛋白組成。

 

基因突變造成多種膜蛋白(主要是膜骨架蛋白)單獨或聯合缺陷。

 

病理生理紅細胞的病理生理改變:①紅細胞膜雙層脂質不穩定而丟失,使紅細胞表面積減少,表面積與體積比值下降,紅細胞變成小球形,②紅細胞膜陽離子通透增加,鈉和水進入胞內而鉀透出胞外,為了維持紅細胞內外鈣離子平衡,鈉泵作用加強致ATP缺乏,鈣-ATP酶受抑,致細胞鈣離子濃度升高并沉積在紅細胞膜上,③紅細胞膜蛋白磷酸化功能下降,過氧化酶增加,與膜結合的血紅蛋白增加,以上改變使紅細胞膜的變形性能和柔韌性能減弱,少量水分進入胞內即易長脹破而溶血,紅細胞通過脾時易被破壞而溶解,發生血管外溶血。

 

診斷檢查實驗室檢查:1、外周血象貧血多為輕至中度,發現危象時可呈重度,網織紅細胞升高,MCV和MCH多正常,MCHC可增加,白細胞及血小板多長外周血涂片可見胞體小,染色深、中心淺染區消失的球形紅細胞增多,是本病的特征,大多在0.1以上。

 

僅少數病人球形紅細胞數量少或紅細胞形態改變不明顯2、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大多數病例紅細胞滲透脆性增加,0.5%—0.75%鹽水開始溶血,0.40%完全溶血。

 

24小時孵育脆性試驗則100%病例陽性。

 

3、其他溶血的證據如血清間接膽紅素和游離血紅蛋增高,結合珠蛋白降低,尿中尿膽原增加,紅細胞自身溶血試驗陽性,加入葡萄糖或ATP可以糾正。

 

骨髓象示紅細胞系統明顯增生,但有核紅細胞形態無異常。

 

酸化甘油試驗陽性,采用十二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或放射免疫法測定膜蛋白的缺陷。

 

分子生物學方法可確定基因突變位點。

 

診斷:根據貧血、黃疸、脾大等臨床表現,球形紅細胞增多,紅細胞滲透脆性增加即可作出診斷。

 

陽性家族史更有助于確診。

 

對于球形紅細胞數量不多者,可作孵育后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和自身溶血試驗。

 

如為陽性有診斷意義。

 

須注意鐵缺乏時紅細胞滲透脆性可降低,當本病合并缺鐵時,紅細胞滲透脆性可能正常,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既有溶血的表現,球形紅細胞也明顯增多,易與本病混淆,Coombs試驗陽性。

 

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有效等可資鑒別,輕型HS無溶血發作時可誤為黃疸型肝炎,應注意鑒別。

 

治療方案1、一般治療主要防治感染,避免勞累和情緒緊張,適當補充葉酸。

 

2、防治高膽紅素血癥見于新生兒發病者。

 

3、輸注紅細胞貧血輕者無需輸紅細胞,重度貧血或發生溶血危象時應輸紅細胞,發生再生障礙危象時除輸紅細胞外,必要時予輸血小板。

 

4、脾切除或大部分脾栓塞脾啊切除對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例有顯著療效,術后黃疸小時、貧血糾正,不再發生溶血危象和再生障礙危象,紅細胞壽命延長,但不能根除先天缺陷。

 

手術應于5歲以后進行,因過早切脾可降低機體免疫功能,易發生嚴重感染。

 

若反復再生障礙危象或重度溶血性貧血致生長發育遲緩,則手術年齡可提早,切脾時注意有無副脾,如應有關應同時切除。

 

為防止術后感染,應在術前1—2周注射多價肺炎球菌疫苗,術后應用長效青霉素預防治療1年。

 

脾切除術后血小板數于短期內升高,數PLT>800×109/L,應予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如潘生丁等。

 

近年開展大部分脾栓塞治療HS,可以減輕免疫功能下降,近期療效良好,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預后及預防無特殊預防方式。

 

引用:http://big5.wiki8.com/yichuanxin ... zengduozheng_3703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9 05:50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