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0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青霉素類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07:51: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青霉素類藥

 

拼音

 

qīngméisùlèiyào

 

概述青霉素類是一類重要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它們可由發酵液提取或半合成而制得,各種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均相似,內酰胺類抗生素與細胞膜上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結合而阻礙細菌細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聯而造成細胞壁的缺損,致使細菌細胞破裂而死亡。

 

這一過程發生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因此本類藥物為繁殖期殺菌藥。

 

細菌細胞有細胞壁,而哺乳動物的細胞無細胞壁,故此青霉素類對人體細胞的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濃度的青霉素對人體細胞幾乎無任何影響。

 

分類青霉素類可分為: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1.耐酸青霉素苯氧青霉素包括青霉素V和苯氧乙基青霉素。

 

2.耐酶青霉素化學結構特點是通過酰基側鏈(R1)的空間位障作用保護了β-內酰胺環,使其不易被酶水解,耐酸、耐酶、可口服。

 

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常用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氯唑西林,雙氯西林與氟氯西林。

 

3.廣譜青霉素對革蘭陽性及陰性菌都有殺菌作用,還耐酸可口服,但不耐酶,對綠膿桿菌無效。

 

常用氨芐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4.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其抗菌譜與氨芐西林相似。

 

特點是對綠膿桿菌及變形桿菌作用較強。

 

常用羧芐西林磺芐西林替卡西林,呋芐西林,(抗綠膿桿菌較羧芐西林強6~10倍),阿洛西林,哌拉西林。

 

臨床應用1.G 球菌感染:(1)鏈球菌感染:咽炎、扁桃體炎、中耳炎、蜂窩組織炎、敗血癥心內膜炎(草綠色鏈球菌)、猩紅熱等常作首選藥。

 

(2)肺炎球菌感染:大葉性肺炎、中耳炎、急慢性氣管炎、膿胸等呼吸系統感染。

 

葡萄球菌感染:癤、癰、膿腫、骨髓炎、敗血癥等。

 

(3)敏感葡萄球菌感染:癤、癰、膿腫、骨髓炎、敗血癥等(多已耐藥)。

 

2.G 桿菌感染:破傷風、白喉、氣性壞疽等(滅菌減少外毒素的產生),但不能對抗外毒素,須合用抗毒素。

 

3.G-球菌感染:腦膜炎(罕見耐藥)、淋病(多已耐藥)。

 

4.螺旋體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回歸熱。

 

5.放線菌感染。

 

體內過程不耐酸,口服胃酸破壞。

 

i.m吸收快而完全,15-30min血藥濃度達峰值,t1/20.5-1h,作用維持4-6h,腦膜炎時,藥物進入腦脊液,達有效濃度。

 

原形腎小管分泌排泄,與丙磺舒競爭排泄,合用提高青霉素血藥濃度。

 

長效制劑吸收慢,持續時間長,血藥濃度低,用于輕癥或預防感染。

 

影響抗菌作用的主要因素①藥物透過革蘭陽性菌細胞壁或陰性菌脂蛋白外膜(即第一道穿透屏障)的難易;

 

②對β-內酰胺酶(第二道酶水解屏障)的穩定性;

 

③對抗菌作用靶位PBPs的親和性。

 

用青霉素時,主要不良反應為過敏反應,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用藥前應詢問是否有過敏史,并做皮膚過敏試驗。

 

抗菌機制(1)β-內酰胺類(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抑制細菌胞壁粘肽合成酶(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細菌胞壁缺損,水分滲入胞漿,菌體膨脹破裂死亡。

 

G 菌等敏感菌的細胞壁主要由粘肽組成;

 

G-桿菌的胞壁外膜為脂蛋白,青霉素不能透過故不敏感。

 

哺乳動物細胞無細胞壁,故青霉素毒性小。

 

(2)觸發細菌的自溶酶活性。

 

細菌耐藥機制(1)細菌產生β-內酰胺酶(青霉素酶、頭孢菌素酶)破壞β內酰胺環。

 

(2)耐藥菌產生新的PBPs、對青霉素的親和力降低。

 

注意事項(1)盡管青霉素類藥物毒性較低,但有少數人對本類藥物過敏,如產生皮疹、藥物熱、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甚至過敏性休克,以后者最為兇險,常于注射或皮試時發生,大約50%在幾秒鐘至5分鐘內發生,其余在20分鐘左右發生,應十分注意。

 

凡初次注射或停藥3大后再用者,都應做皮膚過敏試驗。

 

如果皮試陰性(可以使用),但出現胸悶、氣喘、皮膚發癢等異常癥狀者,也不宜注射。

 

注射青霉素后,應觀察20分鐘,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應立即用腎上腺素、氫化可的松等搶救。

 

(2)目前使用青毒素劑量越來越大,有采用大劑量(1000萬單位以上)或超大劑量的傾向。

 

使用大劑量青霉素可干擾凝血機制而造成出血,偶然因大量青霉素進入中樞神經而引起中毒,可產生抽搐、神經根炎、大小便失禁,甚至癱瘓等“青霉素腦病”。

 

因此不要隨意加大劑量。

 

(3)青霉素類藥物不宜溶解后,應“現配現用”。

 

因為青霉素溶液放置時間越長,分解也越多,而且致敏物質也不斷增多,易導致藥效降低以及過敏反應的發生。

 

(4)應盡量避免局部使用青霉素,避免過分饑餓時注射青霉素。

 

因此時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配伍禁忌(1)不可與大環內脂類抗生素如紅霉素、麥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

 

因為紅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劑,當服用紅霉素等藥物后,細菌生長受到抑制,使青霉素無法發揮殺菌作用,從而降低藥效。

 

(2)不可與堿性藥物合用。

 

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堿、碳酸氫鈉或磺胺嘧啶鈉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輸液中不穩定,長時間靜滴過程中會發生分解,不僅療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過敏反應。

 

因此青霉素應盡量用生理鹽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時間不可過長。

 

(4)青霉素在干燥狀態下較穩定,一旦溶解即不斷分解。

 

其溶液放置的時間越長,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質也不斷增加。

 

因此要“現配現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證藥效,減少致敏物質的產生。

 

(5)每日一次靜滴給藥方法并不可取。

 

因為當停止滴入后,體內藥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給藥,因間隔時間過長,細菌又大量繁殖。

 

(6)在搶救感染性休克時,不宜與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靜滴。

 

因為阿拉明與青霉素G可起化學反應,生成酒石酸鉀(鈉),影響兩者的效價;

 

新福林與青霉素G鉀(鈉),可生成氯化鉀(鈉),使兩者效價均降低。

 

(7)不可與維生素C混合靜滴。

 

因為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壞,且維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種成分,都能影響氨苯青霉素的穩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8)不可與含醇的藥物合用,如氫化可的松、氯霉素等均以乙醇為溶媒,乙醇能加速β-內酰胺環水解,而使青霉素降效。

 

(9)青霉素與酚妥拉明、去甲腎上腺素、阿托品、撲爾敏、輔酶A、細胞色素C、維生素B6、催產素、利血平、苯妥英鈉、氯丙臻、異丙臻等藥混合后,可發生沉淀、混濁或變色,應禁忌混合靜滴。

 

相關藥物阿洛西林鈉阿莫西林阿莫西林/雙氯西林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2:1)阿莫西林鈉氟氯西林鈉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阿莫西林鈉舒巴坦鈉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阿莫西林雙氯西林鈉氨芐青霉素丙磺舒氨芐西林氨芐西林鈉氨芐西林鈉舒巴坦鈉苯唑西林鈉芐星青霉素呋布西林鈉呋脲芐青霉素鉀氟氯西林鈉磺芐西林鈉克拉維酸鉀/羥氨芐青霉素克拉維酸鉀/羥氨芐青霉素(1:2)克拉維酸鉀/羥氨芐青霉素(1:4)氯唑西林鈉美洛西林鈉萘夫西林鈉哌拉西林鈉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4:1)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普魯卡因青霉素青霉素青霉素V鉀青霉素鉀青霉素鈉舒巴坦鈉/阿莫西林鈉羧芐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哌拉西林鈉替卡西林鈉克拉維酸鉀鹽酸巴氨西林鹽酸侖氨西林

 

引用:http://big5.wiki8.com/qingmeisuleiyaowu_10155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9:2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