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6 08:48 編輯
【醫學百科●真菌毒素病】
拼音zhēnjūndúsùbìng
英文參考mycotoxicosis真菌毒素病是攝食真菌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所致的疾病。
真菌毒素病與真菌病不同,真菌病是由活的真菌侵入機體,并在體內生長而致;
而真菌毒素病是攝入了真菌毒性代謝產物而致,可以同時攝入真菌,也可以不攝入原產毒的真菌。
真菌毒素病的特點為:①無傳染性;
②抗生素治療無效;
③暴發常由某種食物引起;
④常有季節性;
⑤檢查可疑食物,可發現真菌毒素。
已知的真菌毒素有數百種。
主要產毒真菌為曲霉屬(Aspergilluo)、青霉屬(Penicillum)、鐮刀菌屬(Fusa-rium)的真菌以及其他菌屬的真菌。
1960年英國突然發生大量的火雞不明原因急性死亡,主要出現肝臟損傷,當時命名為“火雞X病”。
1961年證明其原因為食污染黃曲霉的花生餅,這種花生餅并能誘發大鼠肝癌。
1962年鑒定了毒性物質的結構,并定名為黃曲霉毒素。
此后,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真菌毒素病的研究。
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國內外研究報告甚多。
在潮濕溫暖的季節,糧食、油料及干果中很易查出黃曲霉毒素,如許多國家在玉米、花生及花生油、花生餅、花生醬、棉籽餅、山核桃、無花果、榛子、可可豆、杏仁、奶粉、牛奶、水牛奶、酸奶、奶酪、大米等都曾查出黃曲霉毒素。
日本及中國還曾從發酵豆制品,如醬及醬油中發現。
世界各國通用的檢測方法
為用薄層層析法,還有微柱法、高壓液相法等。
黃曲霉毒素B1的毒性很強,屬劇毒,其毒性較氰化鉀還要強。
對鴨雛的半數致死量為0.3mg/kg體重,豬為0.6mg/kg體重。
也曾報告了人類急性中毒的事例。
印度1974年曾發生食用污染黃曲霉毒素的玉米而中毒的病例,397人發病,其中死亡106人,流行延續約兩個月。
由于玉米收獲時降雨,玉米發霉。
進食數周后,人和狗就發生肝炎,黃疸為主要癥狀。
7名病人血中,有2份查出黃曲霉毒素B1。
肝臟顯微鏡檢查的所見類似動物中毒。
最后診斷為黃曲霉毒素中毒性肝炎。
烏干達、泰國、新西蘭、中國臺灣都曾發生急性黃曲霉毒素中毒病例及致死者。
印度還曾報告服用黃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餅粉的兒童,導致了肝硬變,有的還死于肝昏迷。
黃曲霉毒素最引人注意之處還在于有強烈的致癌性。
總劑量0.1mg左右即可使全部雄性及雌性大鼠發生肝癌。
用0.1Sg/kg的飼料喂鱒魚,6個月后出現肝癌。
中國做了天然污染的大米、玉米和花生誘發大鼠肝癌的試驗。
進食10個月后,總劑量1.74mg,就出現了肝癌。
除肝癌外,還發現胃乳頭瘤、淚腺癌、纖維組織肉瘤、腎小管腺瘤、垂體腺瘤等。
除黃曲霉毒素B1有強致癌性外,B2、G1及M1也能誘發動物腫瘤。
黃曲霉毒素與人類肝癌的關系尚未能得到直接證據。
但根據亞非國家一些流行學資料表明,凡肝癌高發地區,居民攝入黃曲霉毒素的量高;
干燥地區黃曲霉不易產毒,則肝癌發病率低。
黃曲霉毒素攝入量與肝癌發病率呈平行關系。
中國及許多國家制定了食品中黃曲霉毒素允許量國家標準。
中國的標準為B1的允許量,其規定如下:玉米、花生仁、花生油≤20Sg/kg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20Sg/kg大米、其他食用油≤10Sg/kg其他糧食、豆類、發酵食品≤5Sg/kg嬰兒代乳食品不得檢出其他食品可參照以上標準執行。
多數國家規定的標準是以B1 B2 G1 G2的總量計,也有的國家為B1+G1的量計算。
有些國家規定了奶及奶制品的M1標準。
還有不少國家制定了飼料標準。
減少食品黃曲霉毒素污染的措施為防霉及去毒。
除黃曲霉毒素外,雜色曲霉毒素、去甲基雜色曲霉毒素皆有致癌作用。
青霉毒素一些毒素是由黃變米(即顏色變黃的米)中分離出來的,故又稱為黃變米毒素。
此外尚包括紅天精、虹天精、瑰天精、天精、吡喃等。
圓弧青霉(P.cyclopium)是許多地區常見的一種污染霉菌,可產生許多毒性代謝產物,如棕曲霉毒素、青霉酸以及一些震顫毒素。
后者可使家畜、大小鼠發生震顫、抽搐,重者可死亡。
鐮刀菌毒素早在19世紀末就開始研究。
與人類有關的有兩大類疾病。
一為流行于中國長江流域一帶的赤霉病麥中毒;
另一為蘇聯遠東地區的食物中毒性白細胞缺乏癥。
赤霉病為小麥、大麥、元麥以及玉米、稻谷等受禾谷鐮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往往被禾谷鐮刀菌于有性期等侵染而致。
稱為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zeae)受染糧粒呈灰紅色,谷皮皺縮,并有胚芽發紅,谷粒重量減輕等。
食用此種病糧后,人畜皆可發生中毒。
除禾谷鐮刀菌外,尚有幾種鐮刀菌也可引起赤霉病。
人攝入赤霉病麥后,輕者僅有頭昏,腹脹;
重者惡心、眩暈、嘔吐、無力,有的還有腹泄、流涎、頭痛等;
特別嚴重者還可有呼吸、心跳、體溫、血壓等改變。
未發現死亡者。
馬、豬、貓、狗、猴、鴿及雛雞等食入赤霉病糧食也可以發生嘔吐等急性中毒。
但是牛、羊及成年雞鴨無中毒現象。
食物中毒性白細胞缺乏癥ATA主要是食用擬枝孢鐮刀菌(F.sporotrichioldes)和梨孢鐮刀菌(F.poal)侵染的谷物引起,此谷物在田間越冬而產生強毒素。
本癥主要發生在蘇聯東部農業區。
死亡率較高。
主要是白細胞極度減少,粒性白細胞缺乏、敗血癥,由于造血系統紊亂,還有貧血及血小板減少;
皮膚有出血點,可有壞死性咽喉炎,喉頭水腫而發生窒息。
中國尚無病例報告。
鐮刀菌毒素根據化學結構及毒性作用可分為單端孢霉素(或譯單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內酯及串珠鐮刀菌毒素。
在赤霉病麥中可發現很多種毒素,其中以鐮刀菌毒素為主,都是單端孢霉素類,有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酮(又稱Rd毒素,嘔吐毒素)、T-2毒素、鐮刀菌烯酮X等。
在引起ATA的糧谷中發現的毒素以T-2毒素為主,尚發現HT-2及新茄病鐮刀菌烯醇。
引用:http://big5.wiki8.com/zhenjundusubing_119043/ |